據悉,2018年第三季度,預計大型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 LCD)面板製造商將減少32英寸、40英寸和43英寸等小尺寸面板的生產,從而有助於面板價格的穩定。
然而,IHS Markit表示,從長期來看,供過於求的問題依然存在,最終將導致傳統TFT LCD晶圓廠的重組。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正在規劃中的新工廠將於2018年到2021年器件將大型顯示器面板產能提高31%或7770萬平方米。然而,根據目前的需求預測,2021年將有約4900萬平方米的產量,遠超市場需求。這種供需過剩的局面預計將繼續從2018年的12%增長到2021年的23%,仍然遠高於能維持均衡市場的比例。

IHS Markit表示,2019年至2021年期間,將會建成大量液晶電視面板產能,主要來自的G10.5/11工廠。
IHS Markit表示,一些面板製造商可能會被迫降低利用率,而一些規劃產能可能永遠不會建成。此外,在未來幾年內,傳統工廠重組可能會加速。為了使TFT LCD產業恢復到平衡的供需水平,可能需要關閉多個G5、G6甚至是G8廠。
例如,如果關閉台灣所有G5和G6非晶硅(a-Si)產能的一半,將減少約1800萬平方米的產能。也可能還需要關閉更大的玻璃基板產能,如G8面板線,以使市場恢復平衡。
傳統工廠重組可能包括晶圓廠關閉、設施整合或技術轉換,如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ePaper背板和感測器等。
晶圓廠重組可歸因於多種原因,例如不再具有競爭力、設備老舊、面板製造商業務重心變化、過度開銷以及盈利壓力等。
IHS Markit認為,供過於求並不是終點。長久以來,行業都能動態調整市場供需平衡關係。
這一過程可能會給供應鏈企業帶來諸多挑戰。然而,新工廠的延遲擴張、傳統晶圓廠的重組以及面板價格下跌等帶來的需求增長潛力將有助於LCD行業最終恢復平衡。
=======================
7月中的產業報告,看空台灣面板產業後勢,但外資這陣子強力買進友達,似乎認為友達,憑藉技術優勢, 將在這波產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從死的數據來看, 大陸仍在擴建的 G10.5, G8.6新廠,將造成 面板未來幾年嚴重供過於求.
但 生命會為自己找尋出路, 面板廠面臨虧損存亡時,自然就會隨機應變,動態調整產需,化危機為轉機.
鴻海似乎已打消美國G10.5的建廠計畫,一些面板製造商可能會被迫降低利用率,而一些早先規劃的產能可能永遠不會建成。 研調早先整理的產需預測,未來仍會隨時調整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