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2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7/19 的舊報導)

據悉,2018年第三季度,預計大型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TFT LCD)面板製造商將減少32英寸、40英寸和43英寸等小尺寸面板的生產,從而有助於面板價格的穩定。

然而,IHS Markit表示,從長期來看,供過於求的問題依然存在,最終將導致傳統TFT LCD晶圓廠的重組。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正在規劃中的新工廠將於2018年到2021年器件將大型顯示器面板產能提高31%或7770萬平方米。然而,根據目前的需求預測,2021年將有約4900萬平方米的產量,遠超市場需求。這種供需過剩的局面預計將繼續從2018年的12%增長到2021年的23%,仍然遠高於能維持均衡市場的比例。



IHS Markit表示,2019年至2021年期間,將會建成大量液晶電視面板產能,主要來自的G10.5/11工廠。

IHS Markit表示,一些面板製造商可能會被迫降低利用率,而一些規劃產能可能永遠不會建成。此外,在未來幾年內,傳統工廠重組可能會加速。為了使TFT LCD產業恢復到平衡的供需水平,可能需要關閉多個G5、G6甚至是G8廠。

例如,如果關閉台灣所有G5和G6非晶硅(a-Si)產能的一半,將減少約1800萬平方米的產能。也可能還需要關閉更大的玻璃基板產能,如G8面板線,以使市場恢復平衡。

傳統工廠重組可能包括晶圓廠關閉、設施整合或技術轉換,如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ePaper背板和感測器等。

晶圓廠重組可歸因於多種原因,例如不再具有競爭力、設備老舊、面板製造商業務重心變化、過度開銷以及盈利壓力等。

IHS Markit認為,供過於求並不是終點。長久以來,行業都能動態調整市場供需平衡關係。

這一過程可能會給供應鏈企業帶來諸多挑戰。然而,新工廠的延遲擴張、傳統晶圓廠的重組以及面板價格下跌等帶來的需求增長潛力將有助於LCD行業最終恢復平衡。

=======================

7月中的產業報告,看空台灣面板產業後勢,但外資這陣子強力買進友達,似乎認為友達,憑藉技術優勢, 將在這波產業洗牌中,脫穎而出.

從死的數據來看, 大陸仍在擴建的 G10.5, G8.6新廠,將造成 面板未來幾年嚴重供過於求.

但 生命會為自己找尋出路, 面板廠面臨虧損存亡時,自然就會隨機應變,動態調整產需,化危機為轉機.


鴻海似乎已打消美國G10.5的建廠計畫,一些面板製造商可能會被迫降低利用率,而一些早先規劃的產能可能永遠不會建成。 研調早先整理的產需預測,未來仍會隨時調整改變.

 

原本 8/14才要公布財報的,提前出爐了

〈鴻海財報〉Q2雙率雙降、EPS1.01元 稅後純益寫近5年新低
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 415.71 億元,年減 9.72%,每股稅後純益 2.4 元,不論單季抑或上半年,毛利率、營益率雙率雙降。

鴻海第二季合併營收 1 兆 794.7 億元,季增 4.95%、年增 17.03%;毛利率 5.63%,季減 0.56 個百分點、年減 1.17 個百分點;營益率 1.47%,季減 0.93 個百分點、年減 1.24 個百分點;稅後純益 174.9 億元,季減 27.4%、年減 2.2%,每股純益 1.01 元。

從財報來看,鴻海第二季營收雖然創下同期新高,但營業毛利與營業利益卻未隨營收成長,反而呈現季、年均減,導致本業獲利指標的毛利率、營益率呈現雙率雙降

雖然第二季美元轉強,挹注業外收入來到 150.74 億元,優於前季的 52.2 億元以及去年同期的 7 億元;但今年第二季所得稅費用來到 135.39 億元,高於前季 58.63 億元,以及去年同期的 107.33 億元,也干擾獲利表現,單季稅後純益創自 2013 年第二季後,近 5 年來新低。

===============

營收大增,卻是雙率雙降,稅前淨利310億,,其中有 151億是來自業外,稅後純益只有 175億.....
友達Q2 財報顯示,

1. Q2太陽能業務擴大,營收56億,比上季39億增加,但Q2太陽能部門虧損也擴大到 4.2億,

2. 昆山廠上半年虧損 33億擴大(Q1 虧7.3億,Q2虧 25.7億), 母公司友達上半年認列 16.8億損失,拖累今年獲利.

友達Q2 合併財報的營業利益只剩 21億, 導因於 昆山廠和太陽能部門 Q2虧損擴大到 30億....

彭董帶領的董事會 竟還有臉坐領高額的董監酬勞...

幫澎湖蓋太陽能設備,五年不到,澎湖縣政府選用的廉價支架就受鹽害損壞,友達不但免費更換支架,還浪費好幾億,免費幫澎湖縣政府全部更新最新款太陽能板.

前幾個月撤換掉 移動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還是沒能改善 昆山廠虧損的問題. 看來明年股東會,要試試撤換掉 彭董,看能否減少 昆山廠和太陽能部門的嚴重虧損.
pqaf wrote:生命會為自己找尋出路, 面板廠面臨虧損存亡時,自然就會隨機應變,動態調整產需,化危機為轉機


IHS Markit:10.5代工廠生產 43英寸 或能緩解10.5代面板產能負擔

中小型尺寸電視機市場的尺寸升級勢在必行(即22英寸/24英寸換代到32英寸、32英寸換代到43英寸),以便在一定程度上緩解10.5代面板廠製造超大尺寸產品越來越沉重的產能負擔,從而使65/75英寸面板擺脫降價探底的危機。

為了推升43英寸產品的全球普及率,使其從目前的年出貨量3500萬-3700 6000萬-7000萬

推動32英寸電視尺寸升級,這需要2座10.5代工廠來提供每年3000萬台43英寸產品的產能,
(基於每一座10.5代工廠90000玻璃板/月的產能)
 
京東方目前對10.5代工廠的優先事項是按其原有計劃運行,同時特別關注管理其8代線工廠商業批量產品的獲利狀況。如果能獲得與65寸產品相當的營收,就不排除未來可能在其10.5代線工廠加入43英寸的生產。43英寸面板產品(open cell) 的售價若達到100美元,這很可能構成一個觸發因素。

TCL及其專屬面板供應商華星抱有強烈的意願來推動43英寸的出貨; 在2019年,TCL的專屬面板供應商開始在10.5工廠生產43英寸產品,這將加快推動32英寸向43英寸的換代

未來電視顯示器供應鏈的競爭版圖將會是依據能夠優化供應鏈資源與更加專注其所擁有的技能來有所劃分——
韓國電視顯示器供應鏈廠商專注於超大尺寸/高端頂級產品,
京東方/華星光電升級為中端尺寸的批量供應商,
新興面板製造商大多停留在32英寸市場,

台灣的廠商則尋求其 利基市場 或 訴諸 集團資源 槓桿



如果要預測電視市場前景,電視面板供應基數的發展是最關鍵的部分,而它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這已體現在我們對2018 BP所做的圖表之中。2016年面板供應緊張的情況導致電視尺寸在2017年發生了跳躍式的提升,但2018年產業供應鏈又有一部分退回到32英寸在全球範圍內,32英寸面板供應基數今年仍高達8000萬台。在轉向10.5代的過程中,儘管10.5代面板廠在平面顯示器產業業依然存在曝光機供應、玻璃供應短缺與不確定性、以及市場真實需求充裕性、財務以及效率等等問題,我們預期可能有6座10.5代工廠在2022年底安裝——產能達到每年足以製造超過4000萬65英寸及更大的面板。

然而,60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產品有75%都出貨到中國和北美市場。電視顯示屏產業最大的問題和挑戰在於去哪里為10.5代工廠找到更多以及實時的產能消耗?

雖然我們預期從2018年開始超大和大尺寸產品會獲得供應驅動型的市場,然而超大尺寸液晶電視市場需求仍然有區域性以及一般消費性家庭換購超大尺寸電視機所需的時間。值得強調的是,電視顯示器產業將會是由10.5代線面板產能供應驅動型市場,不僅需要持續拓寬65/75英寸採用率,同時更要帶動全球43英寸市場普及率。

中小尺寸的換代(即32英寸換代到43英寸,以及22/24英寸換代到32英寸)勢在必行,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超大尺寸的產能負擔,從而避免更大尺寸產品價格的無量下跌探底的風險。

為了推動32英寸向43英寸的換代,以及部分需求從40英寸轉向43英寸,在未來的一年裡,43英寸液晶電視市場需求將會有很大的提升潛力。

TCL及其專屬面板供應商華星抱有強烈的意願來推動43英寸的出貨;這樣的情形會讓人聯想到一座10.5代工廠43英寸產能的一半。到2019年,TCL的專屬面板供應商開始在10.5工廠生產43英寸產品,這將加快推動32英寸向43英寸的換代。

除了從32英寸的需求升級,一些40英寸的需求也將升級到43英寸,與之相伴的是三星顯示器在2019年不再專注40英寸、但是將會更專注轉向75/82英寸面板。對於電視製造商來說,更有意義的是增加其下一年度43英寸電視工裝產能,以滿足43英寸日益增長的需求。

2018年下半年的終端市場促銷價格將會怎樣?創記錄的低價促銷看來會推動市場需求,助推庫存清理。

在新興地區,32英寸將取代22/24英寸,而32英寸向40/43英寸的換代是最關鍵的環節

43英寸面板需求從2018年第3季度開始增加,既包括FUHD也包括UHD機型。從8月份開始,多數的電視製造商面臨43英寸面板的供應緊張。

領先的供應鏈參與者需要推動32英寸向43英寸的換代,價格比下降至1.5倍,並且通過生產效率來改善供應狀況

由此我們也許會看到顯示器行業復甦的一個更佳機會

在2018年第2季度,43英寸Open Cell價格降到了80美元,這等於是三年前32英寸的價格。此外,當這兩種尺寸的價格比縮小到1.5倍時,就可以更快速向43英寸換代。

電視供應鏈參與者的一個共同策略是推動向更大尺寸的換代

而且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們一直試圖推動市場從32英寸LCD TV向40英寸或43英寸的換代,但沒有取得明顯的成功,部分原因是40英寸的供應基礎在萎縮,而43英寸的供應效率偏低,再加上對於43英寸市場世界領先電視品牌三星和麵板製造商LG顯示器及其供應鏈之間的關係存在問題。另一個情況是兩種產品之間的價格差距平均保持在1.8倍到2倍之間。這個比率曾下降到1.6倍,而此時一些需求就從32英寸移動了到40英寸/43英寸。

中國面板製造商是32英寸面板的主要來源,但他們正在走向提供更多43英寸面板的路途中生產方式是8.5代工廠(10切)或在2019年後期轉為10.5工廠。這些工廠對未來從32英寸向43英寸換代至關重要。當43英寸與32英寸之間的價格差距變窄到1.5倍或更少時,預計向43英寸的換代就會加速。致力於升級到更大尺寸的領先電視品牌也將推動更加快速的換代。

但是,在我們看來,新興的中國面板製造商,如惠科顯示器和彩虹光電對32英寸的定位,將是影響京東方32英寸戰略定位的關鍵因素之一,未來是否有10.5代工廠製造43英寸的決定性計劃,從而推動京東方將自己從全球32英寸面板的最大供應商升級成為全球43英寸面板的領先者,同時在10.5代線超大尺寸(65/75英寸) 產能的調配免於長期供需失衡的疑慮是非常值得我們關注的。

作者:IHSMarkitTech
感覺 潮州→七堵 自強號列車,從台南拉回,在高雄岡山 休息整理完,今天好像又要繼續開車北上了...

群創現金股利星期三入帳, 那是否意味 星期一就可提前下單,星期三剛好就可扣款?

友達現金股利星期五入帳, 那是否意味 星期三就可提前下單,星期五剛好就可扣款?
pqaf wrote:
感覺 潮州&rarr...(恕刪)

天雨路滑,小心謹慎可以理解,只要不是基隆到八堵就好了
主力可能有聞到散戶領息後會加碼所以提前吃貨!!
明天也是永豐固定買股日,多少也會加持一下
外資放假去了嗎!怎麼都沒掛大賣單~~
pqaf wrote:
群創現金股利星期三入帳, 那是否意味 星期一就可提前下單,星期三剛好就可扣款?
友達現金股利星期五入帳, 那是否意味 星期三就可提前下單,星期五剛好就可扣款?...(恕刪)

錢沒看到入帳前,都是虛無的;

到配息前一日,我都還沒收到群創的配息通知呢...
明早9點就要去銀行整理存摺,有入帳再臨櫃清償融資&利息~
  • 380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