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2

{{{實踐財富價值}}} 年近半百 何得何能~


PVPQQQ wrote:


謝謝連大提點,素未謀面,還能如此提拔大家
小弟深深感謝,
最大的風險正如連大所說,無法全面捨棄ZAR
小弟打算贖回60萬ZAR債基,.轉投入CNY債基
身上目前有儲蓄險已到期30萬,隨時可解約
50萬台幣定存,30萬現金定時定額扣款
復華4檔基金(兩檔科技基金.一檔中小型,一檔中國)
50萬定存打算換成USD放定存,等待低檔加碼的時機
每月信貸13000土地每半年4萬,總貸款230萬
換算成每月大約兩萬貸款
每月約有6萬薪水收入扣除支出大約剩餘四萬現金收入
在扣除貸款每月剩餘現金流約2萬
請問連大
50萬台幣轉換美元約可換1萬六
打算定期定額美元環高收
ZAR.贖回的60因昨日大跳水
目前匯率贖回約賠5萬
55萬慢慢投入人民幣債基
每月兩萬現金存起來跟30萬儲蓄險當作低檔買進的子彈
請問這樣的做法可行嗎



你好 過兩天就滿五十一歲了

時間飛快

當初只想建一樓來記錄人生歷程

而延伸出的效應

就是有這個福份

分享人生的經驗

在每個不同人生進程的路上

說明不同的看法與做法

你目前面臨的狀況

心理上 條件上 實際上

剛好就是一個最好教材

怎麼說呢?

因為錢是貸出來的

每月有還款壓力

於是會強迫自己交易

就會犯上風險輕忽的毛病

而讓自己投資涉險

借貸算每月3千利息

一年不過3.6W

現在要認賠ZAR匯損就超過5W

投資讓自己心驚膽跳

最後還是虧損結局

這也是絕大多數人

會經歷

也常常經歷的事情


你每月就有6萬薪水收入

當初根本無需貸款

用3分之1的收入

來對應各種投資就可

每月投資產生的現金流

趁低擋買入最終的強勢貨幣既可

流程不對 整個收益就不對

你後面所提當然可行

問題是匯率已經上漲

你又要等待下一次的循環

很早就說過

所PO的照片也早已提示

全球化 萬里影響 盤根錯節

不是大好 就是大壞

每次風波 心裡會受傷 實質資產也會受傷

這次你可能要送上2個月薪水作為損失的代價

不賣繼續拗 就要看一年信貸可提前還款到期

ZAR投資最後匯率與淨值表現

建議可加買雞蛋水餃股

參與配息配股

把虧損補回

少輸為贏

以上說明~

















六星級的服務 會供應各種特製

但旅行的過程

還是會在街頭

尋找口袋名單

芒果椰漿糯米飯

生活有許多可能

因實踐

而豐富多彩~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你好 過兩天就滿五...(恕刪)


謝謝連大
雖然虧損但是這次也學到了東西
學點經驗
謝謝連大教導,銘記在心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不知這個數字是不是樓主真實的財富總值,還是隨便提一下的數字。
以這樣的財富總值,而能長期循循善誘廣大的,連個人生活支出都不會打理的網友,
我個人衷心感到佩服(絕無酸意)。
以下侍上易,以上侍下難,而能長期堅持,更是困難。

只不過有時候,我認為樓主的這些東西,實在對有些人太難了,
看得懂,做不到(長期)的應該是佔絕大多數吧?
教一些連存錢/家庭收支都有問題的人去做匯差利差交易,收入效益太不明顯,
只能算是守成有餘,讓他們不要亂投資而已,要財富自由是不可能的。
對這些人而言,版上的懶人國大大的存股,應該是比較恰當的入門方式。

最後再說一點,保險不是不可以買,但是在台灣,除非你已經財富自由,
否則,買保險買到超過收入3%以上的人,都是在財務自殺。



前些日子 你說要反省

沒多久 就故態復萌

現在再發此文

檢視文字

有了進步

但心態上

在認知上

在敘事上

還有進步的空間

所謂資產

是要賣掉一切所有之稱謂

而投資是用現有資源去分配

所以投資任何商品

當然不是總資產

沒有這個必要

也無此需要

網路無遠弗屆

每個人

經濟 收入 家庭 年紀 環境

各有不同

我都會按照個人狀況

自身過往經驗

給他們最低風險的答案

在海外 律師 財務規劃師

一場諮商 一場交易可收百萬千萬

在此 我得到甚麼?

為什麼我需要得到甚麼?

萬般帶不走 只有業隨身

每個人在世上滾滾紅塵

我喜捨了目標與方向

每個人對應自己的狀況

模擬參考

人生可以成功

就是看到問題的核心

就像有人每天自稱純陽之身

事實上就是沒人要的鳥

不改變自己 重新做人

就永遠在那幻想 陷入泥沼

你覺得你人生財富自由了嗎

我覺得還早

因為我的定義很嚴謹

不光只是金錢的數目

當然你也可以不認同

買保險超過收入3%

就是財務自殺?

如此武斷

就去請教你那麻吉兄弟

我也無需評論

浪費彼此時間

以上說明~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Patrick70s wrote:


我個人認為李大只是在針對每個人現況給些建議調整. 一年多來版主也提供了許多的投資理財建議,而金融股存股非常適合資金有限的人.
另外,對於保險3%是自殺的看法. 你指的是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嗎?否則醫療與壽險保費要支出到收入3%應該不止這個數字吧? 就算是儲蓄險種,算起來還是可以打敗定存, 保本又不致於會讓人投資造成本金損失...


你好 謝謝先代為說明

邏輯與閱讀都很不錯 實有可為

論壇每人見解 各有不同

實屬正常

只要敘事論理

都歡迎指教討論

謝謝~








政治 經濟 的風暴

開始席捲主要金融市場

是土耳其作怪

還是美國作亂

隨時

有風險觀念

與避險作法

就能隨遇而安

攝於 土耳其天然溫泉浴場~
人到無求品自高~美好世界任意行 人生得意須~盡歡! 時光一去永~不返! Spread my wings so~hi~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前些日子 你說要...(恕刪)

謝謝指教,有幸認識您,算是我的福氣。
可惜無法與您平輩對談交流,冀望後會有期,祝您事業順好,闔家平安。
Patrick70s wrote: 另外,對於保險3%是自殺的看法. 你指的是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嗎?否則醫療與壽險保費要支出到收入3%應該不止這個數字吧? 就算是儲蓄險種,算起來還是可以打敗定存, 保本又不致於會讓人投資造成本金損失...

實屬個人的經驗與看法,不認同是正常的。
以上意見本來就有個但書「除非你已財務自由」,可惜好像大家都沒看到。
當然,如果財務自由不是個人理財的目標,也可以不管這個原則。
台灣健保已屬世界優等生,再買各式保險,對一個資產收入尚未完全者,實屬過份享受。
個人理財觀點比較激進,覺得跟22k買雙B沒什麼差別。收入十萬元以下,我想不懂為什麼不能住4人的健保房?我想我個人是可以忍受甚至是享受住四人房的。
再聲明一次,如果財務自由不是您的目標,可以不管這個原則。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實屬個人的經驗與看...(恕刪)


拍照大您有提到%, 所以很容易理解是對於一般普羅大眾,也正因如此,您談及保險這個部份. 小弟也想借此版分享自己的看法:

回到20年前,我們還被教育應將年收10%~15%進行保險.在台幣還有5%利率的年代, 這樣的想法與做法也許並不算差.然而,進入21世紀後,1字頭利率的常態,讓保險負擔變得沈重了(對於終身險種而言). 漸漸地醫療險開始變身為主角. 到如今, 台灣人所繳付的醫療險種保費,已達每年健保費的2倍以上了.

那我們回過頭來討論:就算已有健保了,還需要花上3%年收入來補強醫療險嗎??

保險是分擔生命風險,也算是投資重要的一環,若單只以健保來cover(包括用藥,病種,或如勞保般破產),我個人認為是不夠的.僅以行政院長最近公佈平均年薪約60萬來看,3%每年18000元或每月1500元保費,我想應該不會造成太大負擔(當然,拍照大3%也只是個比方). 而這個數字單純用來進行實支實付等保障,還是一個正面的投資吧.

最後,分享我自己的保險觀念:人生最大的風險就是當我面對結婚+買房+生養子女時. 所以20年前10%的年薪買的終身壽險,就是為了保障未來房貸+教育費用. 10年前3%年薪醫療險的規劃,是為了避免健保在自費項目增加與科技進步而增加的門診手術醫療.如今, 長照險的欠缺,讓我面臨已到期的保費是否應再投入的抉擇.

最後僅以個人看法做結: 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保險是必須的.但絕對要量力而為. 且其專業與所做的抉擇的困難度,亦不輸投資理財. 謝謝.


連人帶車100KG還騎超快 wrote:
你好 原生家庭經商失...(恕刪)


李大哥您好
經過上次跟您詢問後我已積極看房,掛名路上的店面、三角窗雖然月租金驚人但經過10幾年實在太貴...

因此小弟目前退而求其次改看了掛名街的住店,面寬有5米2,坪數大概30坪但是因為是12年屋當年的約定用地非常大,使得使用坪數也跟著變大,我認為對於租屋做生意的人非常有吸引力也能藉此提高租金。

小弟探訪隔壁店家月租金3萬,因此判定租金行情應可落在2萬5至3萬間,住店正對面是機車格,汽車方面停車可能較不方便,這間住店也沒汽車車位,目前預計一坪30內成交,小弟是想說如沒有出租可當作貨物囤放的地方也有個不動產資產,未來財務操作方面可能更方便一些。

另外我也深刻體會到,股票再多對於銀行評估你財力來說不如一間房...最後請教李大哥關於買賣房還有什麼需要注意而未注意的嗎?

再次謝謝指導

Patrick70s wrote:
所以20年前10%的年薪買的終身壽險,就是為了保障未來房貸+教育費用. 10年前3%年薪醫療險的規劃

恭喜您,買到不錯的高IRR 終身壽險。
我在買房前並沒有任何人身保險,買房以後才買了定期壽險,保額也不高,
剛好比房貸多一點而已,到現在也沒有再加買任何保險。
我並不想讓我的家人在我死後什麼事都不做,只靠保險金過活,
因為我自認不是什麼金枝玉葉,豪門家族,真的大難來時,
大家都應該認命,人生有點苦難也不算什麼太慘的事。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並不想讓我的家人在我死後什麼事都不做...(恕刪)

我的觀念跟您一樣. 保單除了質借外,也能提領. 這也是我退休金的一部份. 畢竟, 當孩子成年了,而我們老了, 活在當下最重要, 自己花掉比較實在
  • 55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5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