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白機到掌上遊戲機,寶可夢到Switch,任天堂不斷為世人帶來驚喜,而即將上任的新任CEO古川俊太郎,表示任天堂下一個新目標,就是鎖定「手機遊戲」,要打造10億美元的商機。
被譽為「天才程式設計師」的任天堂前任CEO岩田聰,自2016逝世後,代理CEO業務的君島達己帶領遊戲機Switch問世,在眾人不看好的情形下,意外再造任天堂股價新巔峰。日前君島達己表示階段性任務已完成,將交棒給曾常駐歐洲市場、擁有全球市場經驗的行銷部總監、經營企劃室長古川俊太郎,年僅46歲的他,曾公開表示相當看好行動裝置市場,這也象徵任天堂未來走向,可能與先前的策略完全不同。「手機遊戲目前是我最想要發展的項目。」古川俊太郎接受《日本經濟新聞》訪問時提到,《精靈寶可夢GO》的成功現象,被全球廣大的玩家所喜愛,但這款遊戲曾被批評是半完成品就上市;而瑪利歐也確實是相當好玩的遊戲,但許多手遊玩家都因為需付出較高的成本而不願嘗試,由於瑪利歐僅提供3個關卡免付費,其餘關卡都須另外付上台幣300元才能玩,狠招網友「一顆星」評價。古川俊太郎強調,這些角色都被證明是相當受歡迎且成功的,但卻因為這些遊戲仰賴於遊戲機、或是小額付款等經驗而導致發展受限。古川俊太郎表示,先前打造寶可夢的經驗,讓他認為手機遊戲是可以創造100萬美元商機的。因此,任天堂在今年暑期將推出全新動作RPG(角色扮演遊戲,Role-playing game)手遊《Dragalia Lost ~失落的龍絆~》,用戶可直接在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裝置安裝,透過滑動來操作人物動作。顯然地,任天堂已在陌生的手遊領域開始找到自己的定位,試圖運用任天堂擅長的技術,開創手遊市場。由於遊戲機Switch的上市,讓任天堂的2018年第一季財報帶來相當耀眼的成績— 營業利潤達1,780億日圓,較去年同一時間(Switch推出前)成長了505%。被認為是業績回復的最大功臣的Switch,古川俊太郎指出將會持續擴大Switch的販售地區,預計透過代理商鎖定東南亞、中東地區販售。日本遊戲界龍頭任天堂,向來是採取保守的「自行研發的遊戲、使用自家遊戲機玩」,但也因為寶可夢的成功經驗,讓任天堂看見手遊市場正以銳不可擋的速度成長,準備在六月走馬上任的新CEO古川俊太郎,是否能為任天堂注入新的活水和亮眼成績,所有的股東和玩家們都在等著看。
強化競爭力 電玩商布局新訂戶服務 2018年05月13日 工商時報
《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任天堂(Nintendo)和美國藝電(EA)上周分別公布新的訂戶服務,顯示電玩廠商愈來愈投入訂戶服務,做為提升營收和加強競爭力的重要方法。任天堂將9月推出Switch Online連線收費服務,讓付費訂戶的玩家能跟其他玩家連線對打、以雲端儲存遊戲進度和享受專屬優惠外,還能回味一些已經多年沒有在市場推出的任天堂NES經典遊戲。另外,藝電執行長威爾遜(Andrew Wilson)上周二公布第4季度財報時說,公司正準備推出其領先業界訂戶計劃的新方案。他暗示新服務將以雲端為主,被外界解讀為讓玩家以串流方式打電玩,而不需要下載遊戲程式或購買遊戲光碟。藝電向來會在每年6月舉行的E3電玩展上,發表下半年計劃。因此外界認為,藝電將等待今年6月E3電玩展給大家驚喜。訂戶服務在電玩產業裡並不陌生。微軟在2002年推出Xbox Live訂戶服務以來,目前每個月的活躍玩家數就達到5,900萬個。經營訂戶服務之所以吸引電玩業者陸續投入,是因為這服務能帶來川流不息的營收,而且直接面對訂戶,不用透過零售商銷售而被抽成。以任天堂為例,其擁有大量受歡迎電玩遊戲,其電玩主機銷售量又大,光Switch去年上市以來已全球賣出約1,800萬部,最有條件去經營訂戶服務。
從索尼到任天堂 視頻遊戲股上升勢頭還能持續多久? 2018-05-10
在二戰前幾年,英國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大膽預測,由於科技創新的原因,等到他的孫子長大的時候,一般人每周只工作15個小時。85年後,至少有一個趨勢順應了凱恩斯的預測: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不久前的一份工作論文稱,21至30歲的美國人在2015年的工作時間比在2000年減少了203個小時。但原因並不是機器成為了人類最好的工作夥伴。論文的作者推測,工作時間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年輕人把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一項特殊的科技上:視頻遊戲。遊戲的魅力和經濟力量是如此之大,讓流行文化領域裡的音樂、電影、電視黯然失色。市場研究公司Newzoo稱,包括移動、台式機、遊戲機在內的遊戲市場的全球銷售收入在2018年有望增長8%,達1,345億美元。該公司的一位市場顧問湯姆·維吉曼(Tom Wijman)說:“這是增長最快的娛樂業領域。” 投資者競相投入,不久前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2017年,納斯達克綜合指數(Nasdaq composite index)上漲28%,而ETFMG視頻遊戲科技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MG Video Game Tech ETF)飆升60%,這個指數追蹤60隻與遊戲行業相關的股票。(基金代碼是:GAMR)現在的問題是,這波行情是否還有更多的上行動力。在這個行業里,最熱門的遊戲和遊戲平台通常都會經歷盛衰周期,視頻遊戲股是否能突破眼下的高位?
奧本海默國際股權基金(Oppenheimer International Equity Fund)的投資組合經理詹姆斯·艾爾(James Ayer)認為可以。他指出了數個能夠保持行業增長的有利因素。首先,該行業正處於轉型的甜區。從前,消費者在零售店裡購買遊戲碟,現在,行業正由櫃檯零售模式轉向電子商務模式,消費者更多地選擇下載遊戲。這一轉型讓遊戲製造商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支出。T. Rowe Price公司估計,下載遊戲能使它們產品的毛利率達到80%左右,相比之下,賣遊戲碟的毛利率只有60%。這絕不是遊戲製造商唯一的開源手段。消費者玩遊戲的時間也在增加;他們也更願意購買遊戲相關的產品,用真金白銀給虛構的遊戲角色增添裝備,這也使一些公司不再只依賴於熱門新遊戲的銷售,它們還擁有了穩定的、源源不斷的營業收入來源。此外,Newzoo的維吉曼稱,由於智能手機的完全普及,移動遊戲有望在未來數年成為增長最快的領域。
過去數年,最火的視頻遊戲公司莫過於任天堂(Nintendo),由於在2017年3月推出了新款手持遊戲機Switch,公司戲劇性地東山再起。Switch在上市的頭10個月成為美國歷史上銷售最快的遊戲機,公司預計,到發布周年之際,銷量將達到1,400萬台。Jefferies公司的分析師阿圖爾·戈亞爾(Atul Goyal)指出,任天堂的盈利來源主要是軟體和遊戲,而非設備本身,所以Switch的利潤是額外驚喜。戈亞爾認為,由於設備本身仍然處於產品周期的早期,任天堂的盈利還要增長六七年才能夠達到頂峰。此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尾野雅裕(Masahiro Ono)說,公司即將“進入中國市場”。此前,任天堂基本沒有進入中國,但前不久,它與中國的互聯網巨頭騰訊公司簽訂了銷售協議,這將有助於擴大其部分遊戲產品的市場。眼下,公司正在努力爭取於2019年年初將Switch引入中國。
儘管近期漲幅不小,任天堂的股票仍然相對便宜,其美國存托憑證的市盈率不及五年平均市盈率的一半。但是,公司仍然面臨著潛在的陷阱。從前,因為主打遊戲的新版本推出延誤,尤其是《塞爾達傳說》(The Legend of Zelda),公司一度陷入困境。戈亞爾說,類似的挫折有可能影響到營業收入。任天堂能否避免這類麻煩,會決定投資者能夠享受多久的股價上漲。任天堂已經從新產品中收穫了巨大的回報,它的日本對手索尼公司(Sony)則意外地從老產品的身上獲得了優良的業績。儘管這家消費電子公司高度多元化,但它在五年前推出的PlayStation 4遊戲機成為一大收入來源(見附文《遊戲改變者》)。如今,索尼大約有30%的營業收入來自於遊戲。伯恩斯坦(Bernstein)的高級分析師戴昊(David Dai)認為,未來三年,索尼遊戲業務的利潤年增長率能達到20%。下載和購買裝備也能助長索尼的利潤,即便下載的是並非由索尼發布的遊戲。戴昊說,遊戲機製造商可以從遊戲下載中提成30%。
對於投資者來說,重要的問題是,索尼能否單憑遊戲保持增長勢頭。索尼注重把可以在線播放音樂和視頻的PS4打造成為聯網的家庭設備。但公司還沒有確定PlayStation 5的發布時間,坊間有從2018年年末到2021年之間的各種猜測,這些猜測都有一定的道理。一個可能的危險跡象是:在2017年感恩節,索尼讓PS4降價100美元,標籤價為199美元,但是,根據Adobe公司的Digital Insights的數據,這款產品仍然在網路零售店上輸給了全價銷售(299美元)的競爭對手Switch。而索尼的其他業務,比如智能手機,雖然運營情況良好,但增長放緩。因此,雖然公司的前景看好,但不太可能達到2017年70%的驚人漲幅。儘管設備生產商多次引起關注,但很多投資者認為,遊戲行業的下一波大增長將來自於裝備銷售。韋德布希證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執行董事邁克爾·帕赫特(Michael Pachter)看好藝電公司(Electronic Arts)。該公司是熱銷的體育遊戲《Madden NFL》和《FIFA》的製造商。這些遊戲幫助藝電公司在截至2017年年中的12個月里賺到了18.1億美元,比上一財年增加了25%,利潤來自於微型交易、訂購和遊戲拓展,等等。當然,這一方式並不總是有效。去年秋天,面對消費者的激烈反應,藝電公司停止了《星球大戰:前線2》(Star Wars Battlefront II)的裝備銷售業務。但是,隨著遊戲製造商競相取悅投資者,這樣的退縮可能只是個例,不會成為規矩。
(作者:Lucinda Shen 譯者:穆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