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

沉睡的化工股王 - 1723中碳要甦醒了嗎?歐印

waeited wrote:
樓主消息面看的很快...(恕刪)


只提升個2500噸,對營收有什麼大幅影響?

中碳有石墨廠後的影響很大且只是第一步,接下來會持續投資經營成長+++ 雪球越滾越大

只要抱著領股利就好了,獲利自然會跟公司經營成長上去

**

中碳董事會決定斥資8.04億元,興建石墨化廠,規畫的石墨碳微球年產能約2,000公噸,工廠新址位於高屏地區,占地約7.5公頃,李建明指出,如果加上購地款,石墨化廠投資總額約13多億元,新廠預定明(104)年1月動工,2年後完工,預估2017年正式量產。

他表示,屆時,中碳的碳材料營收,占整體營收的比率,將從目前的6%左右,提高到2017年的10%到11%,2018年之後,直接衝高至30%。

鍾樂民指出,目前委由大陸代工的石墨碳微球,在中碳建立石墨自主化生產廠之後,將由台灣廠自行加工,並且一貫作業,從中鋼和中龍年產能1,500萬公噸的最上游原料、到煤焦油、瀝青、負極材料介相瀝青碳微球、石墨碳微球、超級電容碳微球的生產、加工,「只有中鋼集團這一家,唯一的產業鏈」。

鍾樂民並引用巴菲特的名言之一指出,這個產業「護城河很深,門檻很高」,競爭對手介入不易,可以讓中碳在初期和中期,維持相對高的毛利率和售價。他說,以瀝青售價來說,每公斤才0.3到0.4美元,可是加工成為碳微球熟料後,每公斤售價可增加12倍,如果是超級電容碳微球,每公斤的市場最高售價更達120美元。

****

中碳佈局碳纖維原料的瀝青基碳纖維前軀體,明年出貨將進一步成長,另外也正在開發超級電容用瀝青基活性炭,目前正在進行試量產。

精製黏結瀝青RBP的生產過程:

生產介相瀝青過程中所產生的剩餘材料,

因其經過碳化過程,故可用來作為石墨化碳纖維的前置體,即RBP精製黏結瀝青。

註:尚要再經過石墨工廠的加工(石墨化)才能成為碳纖維(其價格又是飛漲)。

***某實驗用中碳製作石墨烯

本實驗以天然石墨 (景明化工有限公司,200 目篩網天然石墨粉)、人造石墨 (中科院自製人造石墨,塊材加工切削之粉末)、與介相碳微球 (中鋼碳素商品,11 微米粒徑大小)為原料,先利用 Schniepp 法將石墨氧化,再將氧化石墨清洗過濾至中性,最後以高溫熱處理剝離製備石墨烯薄片

*****************

2018年3月11日
工商時報
中碳(1723)屏南廠本周四將啟用,三大法人看好石墨化碳材高毛利率題材,持續買進
中碳這波漲上來,收復了近3年的高點,表現不錯
只是很好奇有啥利多能讓外資這樣一直買...
但畢竟還是原物料股,和石油的價格連動有相關,除非原油大噴出,我認為要拚200都有困難。
至於石默碳圓球能貢獻多少營收,就注意營收了..
永遠有人先知道~~~
josefchc wrote:
中碳這波漲上來,收復...(恕刪)

josefchc wrote:
但畢竟還是原物料股,和石油的價格連動有相關,除非原油大噴出,我認為要拚200都有困難。...(恕刪)


那要是電動車時代來臨,原油如預期跌至每桶20美元,這些石化股怎麼辦??
筆記一下,我也看好中碳到200元左右。
中碳要上 200 以個人淺見
那不是件難事...........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願不願意等.........那就看個人
早買的人/低價買的人 至少都還不會拋售
畢竟 中碳的前景 也是有搭上 "未來的趨勢"
邊投資 邊看發展狀況 ......

若是要馬上獲利 或是只是想操作短期的
或許 這支股票並不是很適合.



小設備 wrote:
筆記一下,我也看好...(恕刪)


希望能眾望所歸
原油等民生必需品概念股也是我喜歡中碳的原因之一,

今年夏天原油可能就回到80元以上,長線回到100美元以上

另外碳材料是未來EPS成長最大動能,

負極材料、碳纖維和石墨烯等..石墨精碳材料的發展,不輸隱形眼鏡和鏡頭廠

參造東海碳素

高溫石墨化碳廠啟用倒數!
感覺法人要挑戰100天連買
也許中碳的石墨烯合作大廠是蘋果也說不定
最近60天內外資買超53天🤔🤔🤔
到底有什麼消息💰💰


3/13 晚上夢到跌回144 153獲利賣出😱😱
  • 9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