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1

有人看好緯創嗎?

pqaf wrote:
apple的單,明明仍牢牢掌握在鴻海和碩身上,若真讓緯創搶走,那這兩家股價早就反應利空大跌了吧?.

尚有狀況之一:就是大家的單都變多~

iki5519 wrote:
退休老人:
投資可以...(恕刪)


我也很推退休老人的看法
8/14 09:32 量價上看起來怪怪的,黑手又再搞鬼了

hit383 wrote:
小弟想進場緯創!!!...(恕刪)



原來這棟樓是我開的
自己都忘了
LOL

話說我把去年年終
全部壓下去

是正確der~~~~


iki5519 wrote:
但是看到您的文章,讓我更加堅定的持有他,享受他的獲利,謝謝您。...(恕刪)

你的投資方式嚇到我!!!
我老頭子有話直言請見諒

需知所有股票基金都呈現N字型走勢,一定會上漲/下跌/盤整.
投資一定有風險,不是賺就是虧
聽看問別人見解認同就作投資,不能這樣做非常非常危險
賺錢一切OK,虧錢就怪別人
請自己學著搜集資訊,審慎研究評估是否採納,
請自己找證據求證,自己評估投資價值與虧損風險承受度
請找出一個適合你自己個性而且自己會操作的指標,
請自己設定股票(買進條件)與(賣出條件)
這樣作投資才是正確作法
祝投資順利

退休老人 wrote:
你的投資方式嚇到我!...(恕刪)


好中肯!!!
退休老人您好:
投資緯創從101.10.26開始投資,就慢慢買,當存款,也沒有刻意要如何。不好意思,嚇到您了!
投資本來就是自付風險,多聽聽別人的看法,交流,成就自己的心法,才會進步。
謝謝您平日的分享,讓我們受益良多!

這家公司內部獲利率最高的那個事業群? 應該是CSD客服部門吧,專門幫OEM/ODM客戶作售後維修,例如華碩的筆電 平板 手機就是包給緯創作保固服務, 雖是很賺錢,但佔比不高,其次賺錢的是Server部門吧.DT雖小有獲利,佔比也不高, TV顯示部門則是處在虧損邊緣.

NB投資佔比最高,過度擴廠投資,近年受平板手機熱賣所累,獲利急轉直下,甚至虧損,吃掉了CSD,Server,DT的獲利,造成整體獲利下滑.

至於收破爛的新事業,投資佔比也許更少,就算獲利,也只是杯水車薪.

noon1107 wrote:
尚有狀況之一:就是大的單都變多~...(恕刪)
報載;
零組件廠透露,蘋果4.7吋iPhone將先上陣開賣,10月全面放量,依近期零組件供貨狀況估算,和碩組裝代工比重將拉升至5成.且有機會於2015年上半承接第二波5.5吋機種訂單。

業界盛傳鴻海不僅將拿下全部5.5吋iPhone新機訂單,亦取得至少5成的4.7吋新機代工比重,

零組件業者認為,廠商欲打入蘋果供應鏈,在技術與品質認證過程相當漫長且辛苦,鴻海、和碩接單前均付出極大代價,以目前蘋果出貨規劃時程來看,緯創、仁寶仍在練兵階段,尚不足以拿下大單.





pqaf wrote:
報載;零組件廠透露,...(恕刪)


這些內容或可解讀為:已接單,未來可能持續放大。
不過話說內容和某家法人之前的看法相反,他們說和碩沒啥經驗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接了大單,
緯創則有其他品排組裝經驗,學習曲線會較短,算算現在也過了一年多了~

pqaf wrote:
至於收破爛的新事業,投資佔比也許更少,就算獲利,也只是杯水車薪.


今年肯定是這樣,但明年之後可能又不太一樣了~今年僅提到緯潤的東西~並沒提到另兩廠
我記性不太好,之前看過大概提到這個事業10%營益率以上,
就緯創之前整體來看~差不多只有1.x%左右的營益率~之前展望有說要將營收比拉到3~5%
所以未來似乎是要當成獲利主力之一


hit383 wrote:
原來這棟樓是我開的自...(恕刪)

恭喜~賺了股利又賺了價差~


緯創越來越旺,祝持有緯創的朋友大家都賺錢~

noon1107 wrote:
這些內容或可解讀為:..不過話說內容和某家法人之前的看法相反 ,他們說和碩沒啥經驗只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就接了大單,
緯創則有其他品排組裝經驗.(恕刪)

誤傳吃iPhone 6單

3231去年的討論區 外資無視iphone5 題材,仍連續賣出減碼


外資賣英業達、買緯創??

網路資料...
和碩是由華碩分家出來的大型代工廠,接收了華碩的工廠和大部分的研發.

華碩當年買下精英的蘋果iMac產線和訂單,所以和碩和apple 有長期合作關係.
apple過去主要是靠廣達,和碩,精英作代工.

緯創主要是幫聯想,Dell,HP,acer..代工,過去和 apple沒有合作關係,默契,熟悉度和信任度有待培養.

緯創的林董事長,原本是泛宏基集團的總經理,是施振榮先生的既定接班人,施董的宏碁文化鼓勵創新,內部競爭,但也易導致公司好大喜功.. 林憲民2000年因投資網路事業和美國AAC產生鉅額虧損,
被迫降轉分家後的緯創代工事業群和建基. 林董接班夢碎,改由當年小有獲利的宏科董事長王振堂接掌宏基.明碁集團也獨立出去,由李董接管.

宏基集團不斷再造的過程,初期都能小有成果,但後期常都因掌權者好大喜功,擴產太快,投資浮濫,失敗收場.... 業務出身的 王振堂重金投資收購美國和歐洲幾家虧損的大型PC品牌廠,卻面臨行動裝置的市場革命,加上業務出身的蘭奇塞貨給下游通路,庫存跌價損失嚴重,最後公司損失上百億.

明基李董當年初生之犢,躁進買下歐洲西門子虧損的手機部門,後來也是虧損超過三百億,樧羽而歸.


緯創過去剛上市初曾幫微軟代工Xbox和Xbox360,大量出貨,壓低公司的購料成本,導致NB獲利和競爭力轉佳,股價因此題材,從$15炒到$60,但由於Xbox360初代微軟本身主機板設計不良,市面上出現大量三紅退貨,也造成緯創生產線良率極差,據說產生幾十億甚至百億的庫存損失,微軟本想把失敗的責任和損失推給緯創一起分擔,緯創不願吃虧,雙方撕破臉後,從此痛失xbox 360全部訂單.

自從鴻海從零件商轉型投入PC代工製造業後,鴻海靠其上游零組件整合的能力,大肆低價搶單.
PC/NB代工廠因而迷信於以量制價的costdown哲學,大量擴產,殺價搶單,想藉手上的大單對上游的IC,零組件材料商,議價殺價,增加獲利,但殺價搶單的後果,也讓客戶與期與求,造成淨利低落,一旦景氣不好或被同業搶走該年度大單後,就導致產能閒置和營收獲利大降,同業間彼此不計成本的殺價搶單夢靨,不斷惡性循環抓交替.

品牌廠撫殖多家代工廠,其實是有很高的品質和管理風險,萬不得已,才會轉單. 但這是為了藉調整下單比重,讓代工廠彼此競價殺價,當主要代工廠不能配合每個季度的costdown目標,就會適度調整訂單比重,給與主代工廠警告.
  • 18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