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ypetin wrote:台汽電應該是沒有燒煤的電廠吧!都天然氣,只有大園汽電廠是燒重油的吧?...(恕刪) 台汽電官田廠是燃煤發電,大園汽電也是大園汽電的柴油機組是歲修及備援專用燃油發電在台汽電僅剩義美廠還再撐旗下統一亞化大宇燃油電廠好幾年前就收掉
本業會賺錢有什麼值得奇怪的嗎 ??台汽電2012~2013年大賠是因為上民營造,本業官田燃煤電廠從來都是賺錢的!其實不一定保証獲利,本業與台電簽的約跟業外與台電簽的約,其實是不一樣的,業外隨天然氣價格上升,購電的價格也會上升,但本業就不一樣了,所以有幾季是虧損的(只是少的可憐),說到上民營造,真的很難預測,董事長已換人了,大家可觀察看看,是不是營運有改善!(已更名為星能公司,又注資2億了)
J1977 wrote:台汽電官田廠是燃煤發...(恕刪) 我想它們不是純粹的燃煤發電廠,那是極污染的還需要運煤機械,冷卻設備還要靠近海邊。大園汽電廠我想可能是廢棄物清除及焚化爐,就像高雄也有這類焚化爐的電廠在覆鼎金。官田廠也差不多。因為如果是燃煤電廠,台電大林發電廠、興達發電廠就是,均設在海邊有碼頭的。星能電力公司彰濱電廠在彰化線西鄉彰濱工業區,公司卻在台北內湖。一個公司在北,電廠在中,有需要分割兩地嗎?而且電廠只服務彰濱工業區而已,公司設在台北幹嘛?上民營造併入星能是一個閒置單位嗎?應該是併入屍無全膚吧?
天然氣電廠以及自來瓦斯用的是天然氣得注意的是平均銷售價ASP(average selling price)的下跌,因為民營電廠的售電價格是動態隨著燃料價格調整(與電價無關)""在相同的發電度數的前提下""購電費率=容量費率+能量費率當燃料價格往下時,能量費率會往下,這幾個月中油的天然氣(不是桶裝瓦斯,統裝瓦斯是LPG)降價降的很多,大概降20%左右。這也會或多或少影響到民營天然氣電廠獲利,如果到此只住了,那就還好,如果狂跌,那對民營電廠的獲利也不好。用個簡單的比喻假設售電利潤是5%,售電價格100元售電利潤是5元,當售電價格跌到90元時,售電利潤是4.5元,換言之利潤會差了10%。為什麼說相同的發電度數前提下?因為如果夏季天氣比較熱,燃煤發電不夠用,用更多的天然氣發電。景氣比較好,工廠用電量多(2014年半導體與面板景氣還不錯),需要用到中載的天然氣發電機會也比較高。"但是溫度與景氣是一般人無法預估的"。林口電廠2014/9月更新,直到2016/1月才會重新運轉,少掉林口的發電量,春夏秋季得靠天然氣來補足。(靠台電自有的大潭或者民營長生與國光來補足)2014/7月底高雄氣爆,因為官方要管線體檢,南部電廠直到2014/11才恢復發電,這段期間也得靠其他發電來補足。(在那陣子,從台電的網站看到森霸電力一直在高發電量的狀況,即使是夏天早上六點也是如此)以上這些都是變數,一般人無法預估到。
J兄抱到26元又抱下來了去年9/1林口電廠除役,8月到~11月南火電廠停車(高雄一心路管線氣爆,天然氣管重埋)氣溫偏高,IPP調撥量大增..我猜104年若沒意外會不錯(少1座林口發電)猜錯不負責,不要怪我幾個指標1.全台用電量緩增2.後續看核一二三除役3.台電更新機組狀況,新機組發電量大增,且效率提高很多,甚至比IPP還好4.菲律賓RP Energy5.台灣再開放IPP(國光相對條件好)台電今年預購天然氣比去年增加5%以上
查了一下GOOGLE資料,發現目前停機的林口電廠原本的發電容量是90萬千瓦,民國105年新機組完工後的發電容量暴增到240萬千瓦,商轉後若大幅排擠到台電向民營電廠購電的數量,豈不是會影響台汽電的營收?那這兩年台汽電營收的成長的好光景似乎就不能長期存在了,不知核一電廠在107年是否確定除役?至於菲律賓的電廠進度牽扯因素過多,好像也不用期待何時才能為公司挹注獲利。請教S大,前文中提及台電今年度預購天然氣電力的資訊,是在哪邊可查詢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