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89

【香腸幫LDS本部】 ==== 被嘎到外太空之來自星星的S教授!! ====


Qantas133 wrote:
=========...(恕刪)

頭像漂亮拿妳做引
言論自由 30分k季線有撐嗎!關注下去
Qantas133 wrote:
這是一條通往致富的道路
要懂得善用槓桿 當然他是兩面刃
請小心使用

同意Q大
謝謝提醒

likedliked wrote:
回想起來也練9年了,判斷正確率滿高的但就是洗盤時常被搞混,目前就是想挑戰克服洗盤的問題...(恕刪)

小弟如果一直只看分時線也會有這問題
但這樣看盤很累
後來變成如果先只看日K沒有決定要動作的話
就不以分時線作依據

也算是另一種
"退後原來是向前"吧

但只是個人經驗
不代表都適用

liked大原來也這麼資深了
應該就只差一步了
加油


===========================

外星來的人 wrote:
前輩好
晚輩是覺得領...(恕刪)

外星大
印象中您應該比我還早進來討論區......
小弟這等級
請別太早把小弟叫老
拜託拜託

=============================

機率驗證 wrote:
言論自由 30分k季線有撐嗎!關注下去

關注下去

機率驗證 wrote:
頭像漂亮拿妳做引 ...(恕刪)

看到這一句忍不住笑一下
機率大很搞笑


大家周末愉快
linpapa723 wrote:  ...(恕刪)

林大,我以前的實驗結果是判斷進場與出場最好都用同樣週期的k線,這樣比較可以發現問題點,而適用的週期就看自己的喜好了。以上,參考、交流、互相加油。
likedliked wrote:
林大,我以前的實驗...(恕刪)

謝謝liked大分享
小弟當初改做波段的初衷之一是
希望可以不用每日盯盤
因為目標已定
接下來就是盡量去發展適合自己的技術

小弟用不同時間架構去看還有各自的目的:
用日線訊號做基本是為了避免價格優勢太小(對或不對都要留空間給自己觀察)
某種程度也是不希望被盤中震盪影響
盡量只在接近波段頭尾時動作(理想)
用60分級機械限制進場是為了避免過度操作(哈~這應該不用解釋)

---本段非指liked大---
小弟認為只要不迷信或一味追逐招牌
(有人真的很在意"強"跟"高"這兩字)
若只問是否可以賺錢
其實發展技術不難
------
到最後
能不能實踐具報酬的模型還是取決於個人個性(理性實踐紀律)
還有對帳面虧損的承受力(槓桿or心理?)
這一點小弟也是要很努力維持狀態

小弟自己也還沒被時間證明為長期贏家
持續學習中
大家一起繼續努力吧



linpapa723 wrote:

謝謝liked大分...(恕刪)

林大,我也是以波段去發展,看盤真的是一件很累人的事....
likedliked wrote:
發現同一套技術在某個時期或走勢會很準,而在另一個時期卻完全失準,這是我想一直修正我自己技術的原因。最近突然發現用來判斷台灣走勢的技術也是可以用來看其他國家走勢(我只驗證過德、美),而在技術上可以抓到最高與最低的轉折日,但這時常常沒自信與不敢出手,而當下的心理層真是難克服。

呵呵~那liked大要不要考慮作海期

iked大您提到的情況其實也發生在小弟身上

小弟覺得模型有時準有時不準很正常
因為那通常是從局部走勢或是某種角度發展而來
無法涵蓋全局也是合理
(您提到不敢隨便出手應該也是意識到這一點,不然可能是資金太緊,或是受到前次操作影響)
這也是小弟選擇以大時間格局(周線)直接做取樣的原因之一
先有個全場觀再打局部戰
或是局部疑似出現契機
再看大格局位階根據把握決定規模
常常也都是邊走邊確認

Q大常常提的線形的概念實用性很高
雖然小弟未必和Q大看點一樣
但視覺判斷的實用價值似乎比想像中來得高
(這前提應該是建立在累積閱圖數量或抓到特徵的基礎上)
因為到底來說
OO走勢應該就是OO走勢的樣子
不如預期通常也真的是不如預期

不然可以從相對便宜/昂貴的角度去配合發展
這也是標準差通道的由來
其中包含均值回歸的精神
但各個商品還是有慣性上的差異
必須納入判斷

另外"精準抓到轉折"有個副作用請留意
小弟習慣將交易時的虧損心理建設為"做生意"的成本
並做事先規劃
因為當心理認為可以抓的準的時候
另一面看就是覺得可以做無本生意
這顆僥倖的種子若發芽通常對操作不利
所以有時候小弟
寧願模型略粗糙 讓心理和操作保持彈性 把重點放在操作規劃
盡量在甜蜜區打有利的局部戰
大致是這樣

小弟技術不及前輩們
分析概念多從書上來(曾經還直接從書上截圖當分享~哈)
相較前輩們的實戰經驗豐富
小弟未必能一針見血
只能提供自己的經驗和心理上的調整
謝謝您的分享與回饋
小弟也藉機整理思路


linpapa723

林大,海期以前確實有考慮,但某些原因就不考慮了。
likedliked wrote:
林大,海期以前確實...(恕刪)

liked大加油
相信自己的努力
別讓努力與累積白費了!
跨過去吧
likedliked wrote:
其實我覺得技術上應該可以涵蓋全局,而不敢出手的情況就例如這次Q大可以斷定後續會往上漲,但就算我發現了我還是常常不敢出手。.(恕刪)


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
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v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

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

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
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
5151515115515151515151515151515151551515151
Qantas133 wrote:
盤後籌碼...(恕刪)

期指算的大概是那幾種
其中選擇權因為熱絡
大目標相對明確

選擇權看籌碼本身由特定假設
再配合金融系統聚集和崩潰再分配的特性發展
加上現在有周選
周期更短
連短線都可以算明牌
可以推算的東西總是讓人感覺安心合理
也比較有東西可以講
感覺現在用的人越來越多了

願意算代表還是想理性作單
小弟覺得這是好事
但如果是以簽大家樂心態算明牌.......保重

另外以下沒有批評的意思
只想凸顯一些問題
小弟也想知道
以計算短線選擇權來作判斷
是否有在底部搭上多方波段的列車?

回到本質
短線籌碼分析是看別人怎麼動
認為別人知道或製造趨勢
或是找別人認為的肉在哪裡
算是間接找趨勢
但其實還是會有雜訊
一樣謹慎不要見獵心喜
畢竟算的是黑影
資金投入還是要理性
不要幾次覺得準就把部位下得太大

小弟過去也由此掌握幾次波段轉折
(尤其是多頭,反而空方會磨)
不過真的沒辦法一直追蹤
後來發現判斷的方式其實很多
也就不再拘泥
取自己覺得方便的使用
重要的還是操作當下的心態與處理

Qantas133 wrote:
當技術分析

Q大
這未必是所有人的目標
能理解的應該已經理解
相信想耕耘的人已經被鼓勵(包括小弟)


  • 268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8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