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6

2018 ( 電子 / 廣達 ) 投資有風險,個人研究記錄篇

C. H. wrote:
下星期要崩了嗎⋯⋯
...(恕刪)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小翔0214 wrote:
C大有進場記得公佈一...(恕刪)

循規蹈矩 / 學會遺忘 

祝港商麥格理做多被套,做空被嘎,月月都停損
cafm wrote:
產業:AI ( 人工...(恕刪)

《其他電子》鴻海FII工業富聯A股線上申購,中籤率僅0.34%
2018/05/25 15:24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林資傑台北報導】鴻海 (2317) 旗下工業富聯(601138.SH)今日公布A股首次公開發行(IPO)線上申購狀況與中籤率,申購倍數高達711.06倍,初步中籤率僅0.14%。由於申購倍數高於150倍,故啟動回撥機制,經調撥部分實體股票後,最終線上申購中籤率仍僅0.34%。

工業富聯公告,此次提供線上申購的新股為4.13億股,據上交所統計,此次線上有效申購戶數達1432萬7345戶,有效申購股數達2941.09億股,申購倍數達711.06倍。由於高於150倍,故啟動回撥機制、回撥5.92億股。後續將在28日公布中籤號碼、並繳納認購資金。

工業富聯首次公開發行A股不超過約19.69億股,發行股份占發行後公司總股本約10%,此次發行價格為每股13.77元(人民幣,下同),以此次發行後總股本計算,本益比為17.09倍,預計募資271.2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的淨募資金額為267.16億元。
進場紀錄一下
生活玩咖 wrote:
看來大家都很在意外資...(恕刪)
生活玩咖 wrote:
看來大家都很在意外資...(恕刪)

有統計過 ... 
生活玩咖 wrote:
看來大家都很在意外...(恕刪)



外資群:我手上有40%的廣達,已經賣了10%了,擋我者死,我還有30%的股票能倒~~

百里表示:十個~~我要打十個,我一個人手上就有25%的持股了,我不動外資群你耐我廣達何(千宇投資董事長是林百里)~~

中實戶、大戶們:外資群金融風暴時持有20%,現在持有30%,快把10%倒出來,倒狠一點沒關係,這樣才夠我們吃,如果外資繼續倒,除完息後若看到4字頭的廣達,應該會引來更強大的買盤


a大:我看見廣達價格適合中長線投資了,買一些做資產配置用,短線若出現更甜美的價位,那就是逼我動真格買了


電子五哥中的四哥:廣達哥,星期五我們大哥鴻海,及三、四、五弟,緯創、仁寶、和碩都漲了,你加油一點好嗎?台灣被動元件再漲,我們就聯合去買本日貨,同時降低被動元件的庫存一個月,看被動元件怎麼再炒。





2017年廣達年報~~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GMopse5dvENHYeG5A2E_YCpU0EUbDKss/view?usp=sharing


3. 本公司計劃開發之新產品:
本公司依據使用者需求與科技應用之未來發展趨勢,針對「行動通訊需
求」、「企業網路系統需求」、「家庭娛樂需求」、「物聯網解決方案」、
「智慧醫療解決方案」、「電信Central Office 2.0解決方案」等領域著手研究
及開發,各領域計劃開發之新產品如下:

(1) 行動通訊需求之解決方案:
提供使用者在任何時間、地點皆可連接上網路系統、即時完成資料同步交
換之各種行動化產品及其週邊,其中包括:筆記型電腦 (Notebook PC) )、
平板電腦(Tablet PC)全系列產品及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智慧型手錶
(Smart Watch) 、智慧型手環及智慧型戒指(Smart Ring)等穿戴式裝置系列
產品等。整合無線通訊網路及網際網路之關鍵技術,開發以上適用於無線
通訊筆記型電腦、無線區域網路週邊設備、無線多媒體、以及無線資訊家
電類產品之系統單晶片(System On Chip, SOC)。

(2) 企業網路系統需求之解決方案:
提供可支援不同介面、不同 Layer 之間的封包交換、無線及有線之企業內
外部網路連結並具備網路安全及防火牆功能、支援動態頻寬及服務品質管
理之高效能、高容量企業網路系統,其中包括磁碟群組(JBOD)全系列產品、
容錯式獨立磁碟陣列系統(RAID)全系列產品、檔案伺服器(File Server)全系
列產品、刀鋒型伺服器(Blade Server)全系列產品、網路交換器(Network
Switch)全系列產品等。

(3) 家庭娛樂需求之解決方案:
提供支援各種多媒體應用之家庭用影音娛樂智慧聯網產品,其中包括數位
家庭影音媒體中心(Home Media Center),可應用於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
腦、Thin Client Terminal 等產品之智慧型觸控輸入系統、智慧家庭控制盒,
感測器、智慧音箱、家用私有伺服器等。



(4) 物聯網解決方案
開發智慧家庭閘道器(Smart Home Gateway)、智慧工業閘道器(Smart
Industrial Gateway)、感測器中樞 (Sensor Hub)等,以使用者為核心,將科
技與生活串連的物聯網解決方案,涵括穿戴式產品、智慧健康、智慧家庭
等。
穿戴式產品包括保護小孩安全及行李/寵物追蹤的定位器(Tracker);協助個
人進行健康管理的智慧型手錶、智慧型手環及智慧型戒指(Smart Ring)…等。
藉由科技與生活結合的智慧家庭產品,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透過智
慧家庭閘道器(Smart Home Gateway)管控家電及保全系統,提高生活品質。
此外,還包括由技術與製程創新萃取製造精髓的智慧製造,將感測器中樞
(Sensor Hub)與智慧工業閘道器(Smart Industrial Gateway)佈建於製造體系,
搭配管控系統,使得各種設備、合作夥伴可以彼此連結與即時交換資訊,
增進對於工廠運作與供需流程的掌握,提高生產效率及品質。


(5) 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為因應全球的 e-Health(數位醫療)之需求及人口老齡化之趨勢,著手於
從醫院及家庭等面向,提供全方位的智慧解決方案。例如,在醫院方面,
推出了「智慧床邊系統」、「智慧護理推車」、「智慧數位白板」、「智
慧無線視鏡」,及相對應的私有雲端平台與醫院既有醫療資訊系統無縫接
合。於居家方面,提供了「智慧遠距健康照護系統」及全系列的「智慧穿
戴/量測裝置」,加上私有雲端平台、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及應用軟體組
成完整的遠距居家照護/健康管理解決方案。期許藉由高度的軟硬整合與雲
端化架構,無論是醫院或是居家端的解決方案皆能依實際需求擴展規模及
增加服務,而有效的協助提升醫療效率、降低醫護成本,並同時提升照護
品質,進而創造更大的長期商業價值。


(6) 電信 Central Office 2.0 解決方案
因應全球 5G 商用部署競賽風起雲湧,廣達集團長期深耕電信雲端市場、
攜手 5G 生態系統的關鍵技術合作夥伴,落實新世代「Central Office 2.0」
願景。同步藉由 SDN (Software Define Network )系統架構的建立,以資料
中心的型態進入 5G 運營體系。




(二)產業概況
1. 產業之現況與發展:
由過去5年的歷史資料顯示,筆電(NB)產品生命週期已經進入高原期,硬
體規格更新所創造的換機動能已趨平緩。然而2017年下半表現優於市場預
期,係由於該市場短期內還找不到可替代NB的產品。在潛在的替代產品中,
平板電腦的輸入及效能,仍比不上NB,智慧型手機應用雖多,然螢幕太小,
若要使用大量資料或進階功能,將難以操作且視力無法負荷。在此狀況下,
NB在2017年的反彈跡象將可延續至2018年而趨正面樂觀,但是在零組件持續
漲價之態勢下,NB品牌廠的利潤,卻仍有持續縮水的風險。


展望 2018年,整體筆電市場出貨量將與 2017 年持平。品牌廠商之市占率
表現,則是仍維持大者恆大的態勢,前六大筆記型電腦品牌的市占率可望提
升到 89.1%,壓抑其他品牌發展。此外,小米、華為等中國品牌,在中國地
區雖有所增長,但海外布局成效仍待觀察。預估可拆卸式平板電腦及可變形
筆記型電腦(convertible notebooks)等具有較新穎的多功能設計之市場區隔,將
是NB市場之新藍海,5年複合成長率可望超過14%。然而,因人工智慧(AI)、
擴增實境(AR)及可撓式顯示器(Flexible Display)等新技術逐漸成熟,將持續帶
動新一波消費性電子裝置的設計變革,與NB的市場之競合趨勢值得觀察。


就雲端硬體商機而言,廣達主攻的「公有雲」市場,依 DIGITIMES
Research 調查與研究結果顯示,2017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達1,265萬台、成長
率為7.1%。此成長主要歸功於提供「公有雲」服務的大型資料中心業者,其
中亞馬遜、微軟、Google、Facebook等四大客戶需求量合計成長21%,傳統品
牌伺服器出貨量則僅成長2%~3%。預估2018年全球伺服器出貨量可突破1,300
萬台,成長率為8.5%,帶動整體市場成長的主要成長動能仍以提供「公有
雲」服務的大型資料中心為主,而大陸市場亦顯現成長態勢。


而此一成長歸功於超大規模雲端運算資料中心的需求持續增長,全球各
地增建大型資料中心,以因應爆發性成長的資料量、網路流量、資料儲存、
物聯網、大數據分析、機器深度學習、高效能運算與行動服務等創新應用服
務。此外,越來越多數位創新的網路服務公司,開始傾向自建大型規模的雲
端資料中心,並且整合運用其他大型雲端資料中心的資源,以期達到效能和
成本運用的最佳化。

另一方面,傳統的電信服務與機房代管的產業型態,在企業數位化及雲
端服務的推波助瀾下,也須面臨改變及調整。電信服務業者因應OTT (Over
The Top)業者的侵蝕,只得被迫開始提供在地的「公有雲」服務及企業「私有
雲」管理服務。此外,為了降低營運成本亦大量使用工業標準化硬體架構並
結合開放式虛擬化平台技術,提供「端到端」的基礎架構,以支持創新應用
服務的市場需求。

此一趨勢嚴重侵蝕了機房代管服務業原本的營運收入,促使業者積極轉
型,針對企業客戶提供私有雲建置服務、私有雲管理服務與混合雲管理服務
等項目,提供企業客戶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務。
綜合上述產業趨勢,顯示企業數位化轉型已是時勢所趨。大型企業傾向
於建置企業內私有雲平台和運用公有雲平台的彈性資源之新需求及全球佈點
的特性,將創新的服務快速推出市場、達到敏捷的企業轉型成效,再加上區
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微服務架構及物聯網等新興資訊技術的推波助
瀾,將加速推展雲端產品的新市場需求。這些市場的趨勢,將更有效的挹注
2018年伺服器、網路儲存和超融合基礎架構出貨量之成長動能。


3. 產品之各種發展趨勢及競爭情形:
IDC 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PC出貨總量為 2.595 億台,較上年的 2.602 億
台下滑了 0.2% 。但單就2017年第四季度的數據而言,PC出貨量卻出現六年
來的首次正成長。分析其原因包括商務市場更新、SSD等存儲設備需求旺
盛、廠商重新重視NB市場、積極開拓亞太及拉美等新興市場等。

就區域市場而言,2017年第四季亞太地區PC市場總出貨量計2,500萬台,
較2016年第四季增加約0.6%,主因第四季許多國家舉辦線上促銷活動,帶動
電競 PC 與輕薄型筆電的需求,這樣的結果顯示,在零售和個人電腦市場的艱
難環境中,仍有些潛在的令人鼓舞之進展。再加上中國市場的崛起,創下PC
出貨量自2012年第一季以來首度正成長的紀錄,推估主因為「雙11購物節」
大獲成功,再配合商用市場之需求持續增加,帶動第四季成長1.1%。而美國
地區2017年第四季 PC 出貨量雖超過1,520萬台,但卻較2016年第四季下滑
8%,品牌廠商中除了惠普之外,前五大廠商中有四家在美國市場的出貨量呈
現下滑,顯示節慶促銷活動仍然無法帶動疲軟的消費者需求。

就市場趨勢分析,未來消費者選擇將由價格導向,轉變為更注重品質及
功能,推估將帶動PC的平均售價(ASP)走揚,再配合電競和高階PC市場的持
續成長,長期而言將有利於改善獲利。

Gartner和IDC報告皆認為,個人電腦市場已經觸底,而且至少會出現一
個停滯期。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gawa在一份聲明中說 : 「頂級供應
商已經利用他們的大額交易量來降低生產成本,將中小型供應商擠出市
場。」,而產品趨勢顯示,應用的多元化日益受到重視,例如,可以保證全
天的電池續航能力、高可攜性,以及解決需要更多計算能力等新產品附加價
值的應用,受到消費者群體的青睞。整體而言,個人電腦市場仍是一個具有
挑戰性的市場,預估PC市場2018年將呈持平態勢。



在NB產業之材料應用方面,由供應商端訊息分析,品牌廠對一體成型鋁
合金機殼的接受度大增,此波NB材料變化所帶動的動能,主要來自三個方
向:NB金屬與複合材料(碳纖或玻纖)機殼的數量增加、機殼設計更為複雜,
以及滲透率的持續提升,預估此波動能將會延續1~2年。

觀察2017年品牌廠商之整體狀況,龍頭廠惠普(HP)公布之財報業績亮
眼,分析師指出,主因惠普高階機種銷售量帶動所致。在此同時,Apple擠下
ASUS,成為2017年NB總出貨量第4名,市占率來到9.6%。值得注意的是行動
工作站異軍突起,由過去少量利基產品線搖身變為熱銷產品,研調機構IDC統
計近三年行動工作站全球出貨量趨勢可窺知其強勁之成長態勢:2015年至
2016出貨量分別為112萬台、135萬台,年成長率分別為4.67%、20%,而至
2017年前3季出貨量,已經超過2016年全年出貨量135萬台。

就雲端相關產業趨勢而言,雲端化的IT架構有以下幾項特點,敏捷性
(Agility) 、 高 度 擴 展 性 (Elasticity) 、 可 服 務 性 (Serviceability) 和創新
(Innovation) ,而這也正是超大規模雲端資料中心設計的核心。廣達一直都致
力於延伸超大規模雲端資料中心的設計,提供標準與開放的資料中心產品,
並針對各種資料中心的服務類型與工作負載,提供超高效率、高擴展性、可
靠性、管理性、可服務性及最優化的性能。根據國際研究機構指出,雲端運
算、智慧分析、行動應用與社群網路(Cloud, Analytics, Mobile, Social,簡稱為
CAMS) 為未來四大趨勢。

這些趨勢將會改變現行的IT架構,所有產業都將不約而同朝向智慧雲端
化的資訊基礎架構發展,以專注在本業的創新和競爭力。在此趨勢下,雲端
IT架構必須有以下的特性:容易組合,容易部署,容易管理,容易運維。但
由於資訊服務愈來愈多樣化,單一性的技術與平台愈來愈難滿足各種產業應
用,因此為了發揮系統最大的效益,廣達旗下的雲端事業部門QCT 根據不同
應用對於基礎架構的需求,選擇最適合的軟硬體技術與產品,分別提供高效
能、低延遲、高性價...等系列的軟、硬體整合解決方案模組 (Solution Building
Block),並提供加值服務,如認證服務(Certification as a Service)、工廠預先安
裝服務、系統自動化部署服務及生命週期管理服務( Life Cycle Management
Service)等專業服務。

伴隨著5G標準的確立及技術日趨成熟,智慧型裝置與行動通訊網路於全
球市場的普及率也持續提升,消費者已習慣透過手機等智慧型裝置,使用行
動通訊軟體、社群網站、直播串流等社交影音服務,預期未來所有智慧型裝
置皆須透過行動通訊網路運算資料。消費者對於行動網路的低延遲性與頻寬
要求也日益提高,電信營運商勢必將藉由導入邊緣運算(edge computing)相關
技術與服務,將運算指令遷移至邊緣網路,降低核心網路的負荷,以滿足虛
擬實境、擴增實境、車聯網與物聯網等應用情境對於網路低延遲性的要求。

除此之外,電信營運商也致力於串接全球大型雲端運算營運商,期待透
過端到端的整合服務和整合帳單服務,在電信雲端資料中心中即時分析所有
用戶資料,並透過快速的智慧化行動通訊網路,提供立即的反饋及服務,這
已成為未來電信業者商業模式的運用主流。電信營運商也將運行新的軟體定
義「Central Office」架構,以提供快速敏捷的基礎架構來降低整體運行成本。
因此可預見,包含服務提供商、電信業者、企業都將朝向智慧雲端IT架構發
展,以提高競爭力。

電 信 產 業 的 轉 型 與 5G 時 代 的 來 臨 , 吸 引 了 傳 統 電 信 供 應 商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與資訊設備業者(Information Technology)兩大陣營
爭奪轉型所帶來的商機,面對此競爭態勢,廣達擁抱開放技術架構,攜手軟
體開發商、系統整合服務業者、開源社群等合作夥伴組成策略聯盟,打造其
雲端生態系統,提供更簡便、高效能與具彈性的基礎設備平台,協助電信營
運商提升長期獲利並提升市場競爭力。



(三)技術及研發概況
1. 本年度及截至年報刊印日止投入之研發費用:
單位:千元
年 度 支出金額(A) 營 收(B) (A) / (B) %
105年 11,205,468 893,982,294 1.25%
106年 12,730,794 1,021,182,900 1.25%
\
106年度集團研究開發費用約為127億元,較105年度之112億元,增加15
億元,增幅為13.61%;研究開發費用佔營業收入之比率皆為1.25%。
廣達以創新研發為核心優勢,積極發展非筆記型電腦產品,並致力於拉
升其他產品比重,以「新3C」概念定位未來新產品的研發方向及商業模式之
發展,透過整合「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連結技術」(Connectivity
Technology)以及「用戶端設備」(Client Device),朝「3S」:軟體(Software)、
服務(Service)和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發展,成為提供雲端環境裡所
需的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者(System Solution Provider),並以實現「人本自動
化服務」為核心理念,提供客戶最佳的產品及服務價值。

廣達電腦為全球Fortune 500大公司之一,同時也是全球重要的筆記型電腦
專業設計製造廠商,生產及服務據點橫跨亞洲、北美、拉丁美洲及歐洲等地
區,產品線橫跨資訊、通訊、消費性電子及雲端運算等領域,並積極建構以
台灣為主軸的運籌中心,整合美洲、歐洲和亞洲各廠,進而成就全球製造與
銷售的強勢競爭力。

2. 開發成功之技術或產品:
廣達將研發規劃為三個部份,分別為前瞻研發(Advanced RD)、企業研
發(Corporate RD)及事業部研發(BU RD)。前瞻研發致力於三年以上之長
程研究,並積極尋找與學術單位合作機會,以收產學合作之效;企業研發則
是指一年半到三年之中程產品研發;事業部研發則指一年半以內的短程產品
規劃。期望藉由短、中、長期之完善規劃,強化廣達之研發能力,朝轉型為
全方位系統解決方案供應者之目標前進!
在雲端產業發展方面,因應市場需求,深耕「電信Central Office 2.0 解決
方案」,推出以下三款領先業界的基礎架構解決方案,旨在加速5G Central
Office的部署與落地,不僅滿足使用者對於高網路效能和低延遲的應用與服務
需求,也進一步降低電信營運商之資本支出 (CAPEX) 及營運成本 (OPEX),
使客戶更具市場競爭力:

(1) 支援營運商等級之NFVI (Network Function Virtualization Infrastructure) 優化
平台「QxStack NFV Infrastructure Platform」,協助電信營運商佈建穩定
且靈活的基礎架構,讓傳統網路功能不需仰賴專屬硬體設備,也能在標準
的伺服器、網路交換機與儲存設備上,實踐軟體定義的網路功能。


(2) 電信5G Central Office需要龐大機櫃群部署和維運,因此,在產品設計上採
用英特爾RSD架構 (Rack Scale Design) 建構了「QCT Rackgo R整合式機櫃
解決方案」,整合OpenStack自動化佈署工具,根據工作負載需求,動態
調配資源。

(3) 在CORD開源基礎架構上,推出「CORD Ready POD 整合式解決方案」,
適用於 Central office 和邊緣計算 (Edge Computing),因應多元的應用服務
與資源需求,提供可靈活調配的Central Office 資源。
廣達秉持不斷「創新」、「研發」的精神,對於新產品的開發不遺餘
力。在智慧財產權保護研發之成果方面,截至106年度,本公司向中、美、大
陸地區、日本及歐洲等地共提出5,603件專利申請,已取得3,895件中、美、
陸、日等國家專利,取得之專利範疇含括筆記型電腦、手機、伺服器、液晶
顯示器等相關技術。


(四)長、短期業務發展計畫
1. 短期發展策略
(1) 生產及全球佈局策略
以「台灣設計、大陸製造、全球銷售」為全球佈局的主軸。在大量生產統
籌管理與及時生產配銷兩大生產趨勢下,廣達在大陸上海、常熟、重慶等
地區建置高效率的生產基地,完成上、下游垂直整合,以達到有效控制成
本之目的,並力求產出符合規模經濟量之產品。再配合其他海外生產基地
以緊鄰客人、就近市場提供服務的方式,配合客戶不同需求組裝產品。不
但可以降低生產時程及運輸成本,也可以更貼近客戶實際的要求。隨著中
國的經濟起飛,中國製造也能同步的就近支援中國銷售的市場拓展。

(2) 產品發展策略
除目前已屬成熟期產品的筆記型電腦外,更致力於擴展現有產品線及擴大
市場占有率。未來更以雲端運算為核心價值,搭配集團本身及旗下子公司
發展多元的消費端與企業端商品,包括筆電、智慧型終端產品、資料中心
平台及物聯網產品,確實掌握雲端技術新 3C 的市場商機。
在雲端基礎架構方面,硬體技術採用 Intel 最新的 Purley / Skylake 平台與
Intel Rack Scale Design 技術,以提供客戶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同時,除了
結合了國際級的 ISV 如 VMware、Microsoft、Red Hat、Cloudian、
Canonical、MapR 外,並且深化開發軟體技術,以打造雲端服務平台,軟
體開發方向為儲存、大數據分析、高效能運算及機器學習等相關解決方案
及運用。廣達從研發、設計、生產、解決方案到服務,提供客戶獨一無二
的 「 一 條 龍 」 服 務 。 在 此 同 時 , 透 過 整 合 「 雲 端 運 算 」(Cloud
Computing)、「連結技術」(Connectivity Technology)以及「用戶端設備」
(Client Device),在 3C 時代之智慧應用整合上,取得領先地位,在智慧
穿戴、隨時隨地的連網裝置、智慧家庭設備與伺服器業務皆多有斬獲。

(3) 營運績效策略
推動事業群利潤中心制,使公司內部產生良性競爭,獲取最佳的營運成果。
充分運用關係企業的產品進行上、下游整合,並對共通材料以統一採購方
式,達到成本控制及風險管理。


(4) 市場策略
廣達為全球重要筆記型電腦製造公司之一,約有四分之一強的市場佔有率,
在產業間聲譽卓著。在筆記型電腦業務上,廣達採取穩健之發展策略,以
獲利為優先,不盲目追求量的成長。此外,在堅強客戶群的厚實基礎上,
廣達同時開發高獲利的雲端新 3C 產品,使新產品得以快速進入市場。

2. 長期發展策略
(1) 市場策略
以筆記型電腦為主軸,向外延伸其他相關產品;以新 3C 為研發重心,鞏
固既有筆記型電腦客戶,並向既有客戶群推廣公司所研發的新型消費性電
子產品,使客戶得以擁有更完整的產品線,以拓展市場版圖。因應當前所
面對的環保議題,廣達力求研發設計更符合節約資源,以珍惜材料、降低
不良與報廢為宗旨,使公司產品具備領先的設計、優良的品質,能快速進
入市場,以更佳的成本競爭力與客戶達到雙贏。

(2) 生產及全球佈局策略
電子產品愈來愈走向個人化,配合客人對在地化服務的需求,對生產製造
將構成嚴峻考驗。目前公司在美國加州、田納西州、德國安森、巴西聖保
羅及中國上海、常熟、重慶等地區已經架構完成製造、維修及配銷等基地,
以因應未來客戶端需求,以求降低成本且又可符合客戶需要。

(3) 產品發展策略
公司永續經營的本質在於不斷研發創新、與時俱進,以追求營運成長。因
此,不論是成熟期、成長期、幼苗期及種子期產品均應有相應的策略。廣
達站穩成熟期產品的利基,追求成長期產品的獲利,扶持幼苗期產品的未
來,並致力投入研發、創新,以培育種子期產品,以此四大發展策略確保
公司產品技術的領先,鞏固長期競爭優勢。

(4) 營運績效策略
以提供客戶最佳性能價格比的產品為公司最基本運作方針,強化與重要廠
商合作關係,利用本身研究中心的技術與廠商發展核心技術及零組件,以
研發獲利更高、成本更低的產品。

Acer_kewei wrote:
外資群:我手上有40...(恕刪)





謝謝A大提供詳盡資訊
真的很感恩
台灣在中國設生產線的公司負責人持有股數那麼高的還真是少見
如果等不到4字頭 應該向上買 這樣會比較快樂 對身體健康也比較好


wkevinst wrote:
台灣在中國設生產線的...(恕刪)
  • 2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