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2

可以買台新金 (2887)嗎?

看不懂 2887 是金融族群跌最多的....

怎麼回事@@?

chaodavid wrote:
要回測漲點嗎? ...(恕刪)
其他金融股有現金股息殖利率可支撐
今年台新金只能發股票股利
雖然有些人覺得股票股利也不錯,想要長期存股的人更愛

但新聞如果報出來,現金殖利率一定不到3%
比較之下一定要修正的
但如果股票股利接近1元,其實是物超所值的最佳金融股(以目前價位來看)


chris3707 wrote:
看不懂 2887 是金融族群跌最多的....
怎麼回事@@?
股票股利發太多的話 獲利沒跟上就糗了 Orz.....
sssb wrote:
其他金融股有現金股...(恕刪)
洗一下盤囉 11.5附近很多人 如果假設起漲點是主力成本的話  主力持有價格在11以下
還有台新融資水位比較高 沒有大漲 大跌 融資洗不出來 每天看融資掛單 我就不太想進去買 漲幅會受限 
相對其他金融股就不會有那麼大單的掛
每天做差價 吸籌碼

看盤重點
1.trf 人民幣6.8關卡點
2.3月分營收與獲利 如果一到三月eps 0.45元 (目前一到二月0.29) 短期看12(三月獲利不錯的話) 中期看13.5(除權前)
3.股利如果 現金0.2 股利0.8元以上 11元附近是買點 除權完就是10元
4.4/27宣判結果
5.長天期的下降壓力線 現今仍未突破 預估四月份有機會 (如果有黑天鵝 就要看淨值腰斬價)

一方面覺得有黑天鵝會出現  一方面又覺得台新不錯  真是兩難的決定(台積電如果盪下來考慮就空手觀望了)

外資今天大砍 台新金三大法人賣了快一萬張 跟玉山金
TRF 台新提列的最多,不知道是最慘還是最保守,
如果以最保守來看,估計這點已經不會是問題
獲利能力的部分,今年是個詭譎多變的一年,估計營收持平,
對照去年沒有TRF提列,EPS 估計應該有1.5左右的水準

目前以這個獲利能力,對照其他民營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股價略低,有賺價差的空間
已知的變數是彰銀的官司

官司贏,同意合併
股價回歸同業水準,可能有超額紅利

官司贏,但不給合併
如何有智慧的解決彰銀問題?
有辦法解決才能回到同業水準,否則只會小漲一段,問題一樣存在

官司輸,再上訴
這時民進黨政府的態度就比較重要,這部分未知
目前個人感覺 民進黨政府協商空間比較大

官司一路輸 最慘的狀況
大概是被要求出脫彰銀持股,這部分去年已認列損失
但是彰銀股價萬一持續下跌,估計還會產生有不少損失
不過這樣以後官股銀行大概就是鐵飯碗
公公併 併到天荒地老
要賣掉 大概沒有財團敢出手 (給你一次經營權 XD)

小弟是評估 獲利空間大於風險 持續進貨中 目前平均成本 11.72
保留一筆小錢 萬一官司輸 持續進場撿便宜


台新金沒新聞,彰銀的加減看看:

2016年04月01日 04:10 黃達業台大財金系教授

最近民進黨閣揆確定由林全出線。登時,國民黨這邊砲聲隆隆。先是邱毅揚言台新入主彰銀案林全官司未了,二次金改還要究責林全,接著國民黨立委又在立法院質詢,要新政府勿以政治力量介入彰銀案。

言下之意,從頭到尾國民黨就一直認定台新彰銀案是政治案件。在馬政府執政八年中,台新先是被檢調大肆蒐查,後又被財政部阻止取得完整經營權,把彰銀仍當做公營行庫「監管」,復於去年財政部又大動作取得經營權,導致台新金不得不認列鉅額帳上損失,影響上千萬股東權益,因此訴諸法律狀告財政部。

在過去八年來, 筆者以學者身分及財經立法促進院立場已多次呼籲馬政府,應該秉著公正專業立場而「不要政治化」對待彰銀案,尤其是要正視市場經濟最重要的契約誠信原則,不能因為政權更迭就任意踐踏。令人納悶的是,用政治方式嚴重干預彰銀案的舊政府,在遭到民意唾棄且即將交出政權之際,卻倒過來要求新政府勿用政治干預彰銀案,真令人覺得啼笑皆非。在彰銀案正在司法程序中, 筆者絕對無意介入台新金與彰銀的紛爭。

跳脫這個個案,讓我們從國家治理的角度來檢視政府的角色。為了維護外資投資人對台灣的信心,尊重契約原則是一個經濟發展的前提。一個因政治因素推翻前任政府與民間合約關係的政府,在國際上會被列為非法治國家,也違反民主國家尊重市場的基本價值。這個已是常識。然而這個常識在彰銀案已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反面教材。

眾所皆知,台新之所以有機會入主彰銀,是因為彰銀在當時財務危機走投無路,當時的財政部長林全有意引進外資銀行,因此釋出公開招標訊息給國內外金融機構,台新乃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天價擊敗淡馬錫入主彰銀,扮演了救火隊的角色,替政府紓困。這件事是攤在陽光下進行的,即使連現在的財政部都不敢否認。此事跟二次金改完全無關。

然而在2008年政權輪替之後,國民黨政府把如此沒有任何弊端可能的契約案鋪天蓋地的政治化!先是把本合約標售案列入二次金改弊案反覆偵辦,最後查無弊端而於去年經由調查單位簽結。可笑的是,即使司法調查已經證明清白,財政部依然繼續政治化此案,透過股東會徵求委託書方式使財政部得以實質少數股權藉委託書優勢強奪台新經營權,同時既然不能否定契約就乾脆曲解契約為一次性,並藉由輿論指控台新金無維護其經營權的正當性。

筆者看在眼裡,對一個政府公然背信損毀契約強佔民股權益一事極為痛心,「如果這不是政治力介入,那什麼才是政治力介入」呢? 由於此事影響外資信心,對台灣經濟打擊甚大,筆者非常憂心,尤其對舊政府毀信背諾損毀合約的「政治化」利益,竟然還提出要新政府替其鞏固,實在太令人吃驚了!

誠摯希望舊政府人士及民代,別再為打擊新政府不惜消費彰銀案,此舉不免自曝其短,更坐實國民黨骨子裡只有政治利益罔顧政府治理的國家利益。這對應該力圖改革以便重返執政的國民黨而言,實是背道而馳的作法。

(工商時報)
3.31已開過董事會
也通過董事及員工 分紅
為何不公布股利
基洋 wrote:
3.31已開過董事會
也通過董事及員工 分紅
為何不公布股利...(恕刪)


提列彰銀投資虧損1XX多億,今年沒股利…台新和新光金今年配最少的!!!

基洋 wrote:
3.31已開過董事會
也通過董事及員工 分紅
為何不公布股利


可能在等彰銀的現增案正式出爐?
目前彰銀只有修改資本額上限,現增案的金額可能還喬不定
提列彰銀投資虧損,這個部份已經在103年第四季提列過了,
所以104年股利才會只有100塊……
104年第四季也提列TRF 準備金,所以eps才會滑落到1.39元,
原先大家都估eps1.5~1.7元,另新光金今年不配發股利,
所以要說台新會和新光一樣,這應該不至於……(光是營收就不一樣)
起碼……會有100塊@@‘’
  • 36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