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p2p慘遭套路收割實錄

代PO....代PO....代PO....代PO....代PO....代PO....代PO....代PO....

看到私訊,9月底以前投資群發來私信,說某位投友叫他把台股損益績效,給我代PO....

我因很少看私信,今天才看到...然後就一張表,沒頭沒尾的,

也不知道是誰操作,有沒有P圖....

記錄一下..........最近中國房地產集團真的很慘....

看到以前投資的信托計畫或是資管計畫紛紛暴雷....真可怕

自己曾買過的.....2014~2017年左右

1.恆大集團,10%,出借100萬RMB....
2.上海三盛集團,10.5%,出借300萬RMB....
3.花漾年集團,出借300萬RMB....
上述是記得的,,還有沒有出借過,目前陷入困難的就不知道了

-------------------------------------------------
p2p 目前應該是沒有半個平台存活了...........

雖然表面上沒,,,,,不過還是換個包裝,繼續出借

自己最近兩個買的.........

利率5.9~6%,三年期...平安銀代銷,信托公司發行

底層資產就是出借給小額信貸或消費貸的借款人.........

就是之前p2p陸金所平台那些借款人拉,,,,換湯不換藥而已.......



樓主還存活嗎?都還沒跳樓

表示財力很雄厚阿
rickchiu
rickchiu 樓主

跳樓? 我還有大額債務還沒還完,還完是我責任,不會逃避的。[笑到噴淚]

2021-10-22 13:11
一整樓看下來,發現樓主其實對他自己資金投資的標的物非常清楚,在前幾年高利率時代(只要順風,豬都能起飛的時代),不斷的投入大量資金(包含自有資金跟已收回利潤)進行高利潤高風險投資,所以帳面數字飛漲的非常快速,肯定樓主也清楚,這陣強順風不可能一直吹下去,所以也做了投資分配,看起來完全是遵照了"投資有風險,請詳閱......"那段內容,並非單純的"賭",不過本版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高風險”已經無限接近"賭"了!
整個結果看起來是樓主花了幾年的時間,最後並非血本無歸,仍有小賺,但是跟高利率時代的帳面數字比起來差很多,心裏肯定有一絲無奈或是懊悔吧!(我猜的,也許樓主並不會!)如果在某個時間點,開始"見好就收",投資方式轉為保守,相信帳面數字就會比現在過癮太多倍了!
其實我自己在投資各類項目時,也是這樣小心謹慎,按照心理承受能力,高低風險分成28分或是37分,小心操作高風險,不太去管低風險;也常常發生高風險回報高時,又繼續投入沒有停利,最後落得小賺收場!只是資金規模沒有樓主龐大!
感覺看起來,樓主這篇投資傳記,主要還是在個人自身的投資紀律啊!(停利真的很難,賺了想賺更多或是停利了發現可以賺更多...)!
以上僅為個人感想,不想筆戰,謝謝!
brucehuang wrote:
不過本版的大多數人都知道“高風險”已經無限接近"賭"了!


不能一概而論.....應區分被詐騙部分跟P2P跟其他

1.被詐騙部分 這部分被騙1901.5萬RMB......

2.p2p 拿不回來部分將近19x萬RMB...

p2p裡面有純詐騙,有半真半詐騙,也有真的p2p->陸金所

p2p我總結收益近300萬RMB...拿不回來近200萬....還是有賺100多萬

3.其他諸如:信托產品,公司募債券,國債,股票,公募基金,理財產品,貨幣基金等....
rickchiu wrote:
不能一概而論....(恕刪)


了解,高風險的高回報也是常常被詐騙集團拿來使用的工具!
投資高風險時,寧可因風險高失敗,也不要被詐騙!
做筆記!

樓主的親身經歷可以讓我更了解"投資"這兩個字的真諦!
感恩!讚嘆!(是真心的,沒有不敬的意思)
JuliusCeasar

不太懂「投資高風險時,寧可因風險高失敗,也不要被詐騙!」詐騙不也是風險之一?比起詐騙,發行商倒閉的機率或許更高。

2021-10-24 2:17
JuliusCeasar

感恩!讚嘆!再加個「師父」就是紫衣神教了……😂

2021-10-29 3:17
rickchiu
rickchiu 樓主

幣圈+10%? 是指幾分鐘內? 很多爆倉也是一瞬間的事。跟p2p比較不太洽當。

2021-10-28 22:19
JuliusCeasar

高息沒有錯,若有相稱的高報酬,也就划算。幾分鐘,幾天,幾月爆雷其實不重要,能否在爆雷之前發現異常並順利出脫,才是功夫。有能力者火中取栗,魯蛇僥倖贏了幾局之後被割韭菜,這就是金融市場每天的戲碼……

2021-10-29 2:51
brucehuang wrote:
一整樓看下來,發現樓(恕刪)


「這陣強順風不可能一直吹下去,所以也做了投資分配」

有意義的分配,才能控制風險。強順風不能吹下去的原因為何?是必須先釐清的重點。

如果單純是某類商品風險升高(例如股票漲太高了),將資金轉去別的商品(例如轉進還沒大漲的不動產),或許合理。

但如果是整體金融市場的風險升高,卻捨棄風險「已高」的商品而轉向風險「更高」的商品,這……就看看報酬值不值得吧……

風險與報酬,永遠必須同時衡量才有意義。好賺加碼投,會怕不要投,都是廢話。只想到低風險而賺不到錢,只會說高報酬而被割韭菜,都剛好而已。
JuliusCeasar wrote:
只會說高報酬而被割韭菜,都剛好而已。


以之前p2p來說......已經全倒了.............

全中國已經沒有任何一家p2p平台還在正常運作了......

如今,我把剩下的渣渣資金,都轉到換湯不換藥的私募了...

利率也從以前p2p的10幾%,變成只有6%.........

以前p2p全部被割韭菜了.......

如今的私募,下場會如何呢? 兩者可是一模一樣的東西啊.....

這風險跟報酬要怎麼衡量咧? 有大師可以開釋?
Biggest King

風險太高,看的膽戰心驚的。樓主的主觀意識太強,別人的勸告很難聼進去。

2021-10-29 12:40
rickchiu
rickchiu 樓主

以前p2p到現在私募,雖然同一種東西,利率已經腰斬了也。>10%->6%

2021-10-29 15:48
JuliusCeasar wrote:
高息沒有錯,若有相稱的高報酬,也就划算。幾分鐘,幾天,幾月爆雷其實不重要,能否在爆雷之前發現異常並順利出脫,才是功夫。有能力者火中取栗,魯蛇僥倖贏了幾局之後被割韭菜,這就是金融市場每天的戲碼……


假設去賭場
1)因為賠光只會離開!
2)賺了多少就立刻離開!
3)賺了離場後,下次是否仍會去賭場?

不離開投機
賺到都是一時
JuliusCeasar

用流水帳把紙上富貴記錄起來,數字感覺就很像真金白銀了。

2021-10-29 18:51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