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

中国新一轮四万亿基建出炉


郑国成 wrote:
大陆经济学是马列和西方经济学的结合,不能那西方经济学单纯来谈大陆的事情。


我沒看過中國的經濟學教科書怎說的,我對這保留看法
但我覺得你對西方經濟學是有偏見的,至少我那個年代念的經濟學教科書,內容是中性為主的,前面教的都是具備高度共識的經濟學原理:看不見的手、邊際效用遞減法則、機會成本、市場型態(完全競爭、獨佔、寡佔)、比較利益法則、價格彈性、......等等這些東西,都是具備高度共識性的東西,後面介紹的則是比較重要的學派,所以學派是介紹,並不具備高度的共識性,然後學派有一大堆,彼此各自不服,但對於經濟學教科書上前面的那些東西,則是共同認同的

學派基本上就是社會主義為主的東西,當然也有資本主義學派的,政府在市場失靈的時候不要干預,讓市場自己調整,這就資本主義,但絕大多數都是社會主義,主張市場失靈的時候政府要介入干預,最有名當然凱因斯,市場失靈、需求減少、政府該擴大財政政策,創造需求、增加就業、....等一套有結構的經濟邏輯
貨幣學派認為凱因斯那種擴張的財政政策速度太慢了,該使用貨幣政策,擴大貨幣的供給量、........
環保學派認為該用人類永續生存發展為指標,那種用貨幣GDP的不對(因為經濟學用的是效用而不是貨幣),地球上經濟最好是紐西蘭、..........

反正各派各有擁護者,誰也不服誰,吵來吵去沒有共識,但主要的學派,教科書會介紹其邏輯原理,所以還算是用中性的立場介紹給學生,經濟學上是不太談政治的東西的
基本定義是觀察人類經濟行為的社會科學,也叫選擇的科學(在機會成本下做選擇)

但是這門學科真的難懂,反正考完還老師是常態,而非商學院學過的都是媒體介紹的東西,GDP這種有數字的總是比對A來說蘋果比水梨好吃,所以對A來說蘋果的效用大於水梨這種邏輯性的來得容易瞭解的多

光在這投資理財版,絕大多數不是沒真正學過就是早就還給老師了,而這是一門真的不是那樣簡單可以瞭解的學科,不懂其實很正常的,我唸書的時候也不懂,也是後來有問題翻書、思考、問人才慢慢懂一些

郑国成 wrote:
单纯拿西方经济学看,高铁大跃进都是失败的,不要说是上一轮了


你這說法用教科書的觀點那就是誤解的,建設就是機會成本下的選擇,成敗看付出的代價取得怎樣的成果
以中國花費的代價和取得的成果來評估,說差那實在是判斷很不具備該有的專業吧
QE就有比中國推的來得成功(一樣用付出的代價和取得的成果)
歐洲屬於貨幣學派(要求財政要有紀律,但歐洲央行有多發行貨幣來應對市場失靈,一樣用付出的代價和取得的成果來判斷)
用同樣的標準一起判斷,誰的成果如何,有良心的專業應該是意見差不多的

郑国成 wrote:
西方经济学反对人为创造需求,人为制造岗位,但是马列很喜欢这么做。


哪有這回事,只有純資本主義是市場自己調整才不是人為創造需求,美國在08金融危機下擴大了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擴大需求來提供就業機會阿

郑国成 wrote:
蒋经国建设之前谁又能预计一定会产生大量的效益呢


這是結果論啦,決策當下哪有可能有高的把握,但機會成本下,都是不斷在做決策的,他當時說,今天不做、明天會後悔,後面證明他對阿,但沒成就被人罵敗家了,但是在邊際效用遞減法則之下,初期的建設是有高的機率取得好的效益的,他賭贏的機率是高的
我在觀察中國也是一樣的邏輯,一直建設會邊際效用遞減,所以高鐵絕對不是蓋越多越好,蓋到總效益最高(蓋的數量上升、邊際效用遞減、但總效用還會持續上升一陣子,但蓋太多還是會下降的)是最好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郑国成 wrote:
美国目前的工业其实也不强。


你不是這個背景和經歷,不會有比較客觀的判斷的
美國是高端技術強,但這種應用少外,成本也超高的
舉例航太行業來說,各種引擎美國都會,效能都是世界第一排的位置,這方面中國還不小差異
半導體也是,INTEL技術也是世界第一排,還不少廠家在各自領域也是第一排的廠商
化工行業美國也相當不錯的,從開採石油到煉製,還不少美國大廠
特殊材料行業美國也是領先的,複合材料中國有些技術,但跟美國比還有差距的

但美國這些都屬於高端、特殊用途,用量不大的技術,強而不大是指這樣,而不是光用總產值來看,光用總產值來看不夠客觀

郑国成 wrote:
日本和德国的自动化工...(恕刪)


產值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生產有效益(比較利益法則),但不是光看產值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他上台以后给美国经济打了四针兴奋剂。一个就是给企业减税,从35%减到21%;一个是让海外资金回流,第三个就是他宣布了一个1万亿美元的基建投资计划,投资到“铁公机”,这个对经济还是有点作用;最后一个就是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之后,推出了几个金融管制计划,以防范再出现那个08年的金融危机,特朗普上来以后把它全给废了且鼓励金融投机。所以这四针鸡血打下去,美国经济就看上去就非常好。
https://lt.cjdby.net/thread-2506537-1-1.html
=============
美國也丟一兆美金在做基建...也減稅...
e大,你還很有心進行工業知識教育,我實在提不起興趣跟五毛囉唆!
大陸是大國,工業上有一定基礎跟實力,但絕對談不上高度自動化!也還沒有屬於自已的工業體系!
告訴我大陸有何著名的電控系統製造商,像SIEMENS,ABB,Toshiba,Mitsubishi這種程級的
大陸的工業跟產品能在市場與其他國家競爭,只靠兩個字"C/P"值
要維穩,要帶風向,要先了解自己國家目前的長處。
國內幾大重工不是沒有在努力,我所知道的20年來也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差距還是不小。
併購這一招,有時不一定行得通的。
真正的技術人家是不賣的
連要買關鍵零件,都要人家國會同意。

lutin111 wrote:
美國也丟一兆美金在做基建


美國現在做大的基礎建設的效益會比中國大,畢竟太多年都沒蓋了
但一兆是口號吧,完全沒看到實質的大項目阿?
電力?高鐵?水利?電信?
軍費有說要增

但美國的財政制度下,沒多久又是一次的政府關門,又得開會妥協,錢到底怎花不是政府說就算,還得國會拉扯、協調(說分贓可能更貼切)

美國也一小股聲音認為美國該做的是放棄一些海外利益(意思就是軍事開支可以挪一點),將重心放回國內的建設和投資(不小的比例在教育上),這樣可以使美國整個體質強健起來,對經濟的長遠發展更為有利,但改變是需要和既得利益者對抗的,絕對難度很高
剛開始發展高鐵技術的時候,美國的技術在世界也是很領先的,但國內一直蓋不起來,所以加州高鐵這個樣子就不知該怎說


風中的影子 wrote:
你還很有心進行工業知識教育


我學習上的背景是商學院,說的是工作上得到的東西,這個我可不專業

風中的影子 wrote:
大陸是大國,工業上有一定基礎跟實力,但絕對談不上高度自動化!也還沒有屬於自已的工業體系!


應該說剛開始吧,就像他們的大型工程一樣,也開始有自己的體系和標準,這個要時間啦,但進步是事實,我不可能故意說中國技術一直很爛,都是進口的,有進步,製造的體量大,學習的會快很多,台灣還沒這樣的條件可以學習進步

風中的影子 wrote:
電控系統製造商,像SIEMENS,ABB,Toshiba,Mitsubishi這種程級的


我是知道中國有廠商投入研究,有產品,但用的還少,我沒接觸過,也不瞭解真正的程度怎樣
但商業行為中,就算是有能力,很難找白老鼠的,尤其這種要看行不行不是測試幾天,那需要很多年測試,要燒掉的錢不少,我如果是德、日商,我就在中國有點成果的時候賣了或深度合作(相互持股),避免愛用國貨


風中的影子 wrote:
國內幾大重工不是沒有在努力,我所知道的20年來也有很大的進步,但是差距還是不小。


我知道的現實是你說的這樣,中國有少部分技術真的有自己突破,但掌握的比例還不是很高
且中國以前對技術人員的重視不夠,學歷高還是比較重視,但這種狀況最近幾年有不小改善,開始重視具備高端技術的一線人才,要知道不少技術的進展不是高學歷那一票人弄出來的,有些是一線人員弄出來的


風中的影子 wrote:
連要買關鍵零件,都要人家國會同意。


是沒錯
但中國也是這樣的情況下,有些東西自己弄出來了
雖然技術上可能還有落差,但先求有、再求好
台灣在這方面願意且能夠投入的資源就差遠了
甚至我聽一些半導體專業的人說,連半導體先期(概念階段)研究投入,台灣其實也不是太多(相對其他主要競爭對手),這樣對未來長遠發展是危險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郑国成 wrote:
第一,美国什么工业...(恕刪)


你們這些學大眾傳播文組的五毛也真是的, 經濟系從來都不是什麼商學院的. 一直都是社會或法政學院的. 張飛打什麼岳飛
個人的工作經歷看...
機械設備和自動控制設備...只有封鎖中國廠商才有長大的機會,就如電腦的操作系統一樣....
中國不會做的東西西方都不會賣,能做低階的人家就賣高階讓你升不上去...
不然低階永遠只在低階...,一些重要的製程就算小開關你便宜賣人家也不敢買你的東西...
中國有足夠內需市場...但如果沒有強制...中國廠商也不敢用中國貨,不是名牌機器設備出問題,就是掉職位...,
風中的影子 wrote:
e大,你還很有心進...(恕刪)


其實中國工廠自動化程度非常高 以應付龐大產能這件事情 , 以台灣媒體長
期洗腦情況下 , 一般人本來就很難接受 ....

真相是中國工具機消費市場佔了全球三分之一 , 大約是排名第二美國的三倍 !









當然 中國工具機產值雖然也是全球第一 , 不過仍不敷需求 ... 所以每年進口金額
不低 以維持工廠生產效能高度自動化所需 .





piwu0540 wrote:
其實中國工廠自動化...(恕刪)


又來

要是這麼有自主技術能力,就不用進口哪麼高金額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nihaotw2013 wrote:
如果能升級工業裝備 生產全部自動化 低端人口根本沒啥用
...(恕刪)



這前面就說過 , 中國因為發展較晚 , 所以一般工廠設備較新 自動化程度也
比其他國家高的多
! 要不然要怎麼應付那麼大規模的消費市場呀 ~~

所以要擔心低端人口沒工作的話 , 也不是中國這種早已大規模生產自動化
的國家需要先擔心的吧 ??
  • 2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