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2月6日期權失序持續發酵

這篇居然還在......
很多人敢真金白銀的玩OP,但是輸錢都只會拿教科書來講~而且一知半解..
這主要有兩個問題點

1.價差交易的真相
任何看盤軟體,相信都會提供價差交易的試算
例如多頭價差,空頭價差等等的;但是都不仔細看,軟體它是說選擇權"結算日後結算的損益
看清楚了..是"
結算日後";所謂的價差交易鎖虧損就是要等到結算日後結算出來的金額去算
在結算日之前這期間,例如10000P價值20,8000P價值1000,這誇張的價差出現
也沒關係,因為還沒結算。
但是平常是因為有程式單和人工單的關係,如果出現這樣的誇張價差,一定會有OP的套利單進去將價格打回趨近合理價
價差單的保護原則只算在單純SB1:1 開SPAN的狀況下

2.賣出買權價值在大跌時反而大漲
正如我上面講的,選擇權在任何時候(小大漲跌)都可以出現不合乎"常理"的價格。
舉個例好了:
例如Iphone初代機以電子機器折舊來看,一定比IphoneX便宜
但是市場當下有人願意出比IphoneX新機更高的價格買Iphone初代機,這樣只能說不合乎"常理"
並沒有任何的問題存在。
再一個例子來看,以股票來看
台股總是有一些股票公布很爛、超爛的財報後,隔天居然股票漲停,那這樣不也不合乎"常理"
不合乎常理沒錯,但是市場說了算,沒人規定財報差就不能漲停,正如沒規定大跌買權就不能大漲一樣
法律也沒規定說OP哪檔在何種情況只能漲或跌(這樣規定誰敢玩)
結論:
大跌時買權大漲這在台指OP史上,不是第一次了
總而言之,總有人學不乖,賣好賣滿;364天賺的,1天就吐回去。


最後結論,當天因為保證金不足,造成期貨商大量不計價砍倉,同時是因也是果,爆倉本來就合理。
但是如果因是有人在市場故意大筆金額打穿,這才有需要政府介入的空間。
當賣方不是怎麼好當的,平常只知道按鍵按一按,賣出買權賣出賣權。
你有仔細去研究法則或規定嗎?你有去發現有時候市場會出現不合理的價位嗎?
沒有~只知道結算日收錢而已,出事就跟樂陞一樣找大頭鬼政府就好
這市場是吃人的世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菊花台 wrote:
這篇居然還在......(恕刪)


"價差單的保護原則只算在結算日所結算的金額好嗎" !!


基本上,大大上面這句話,或改成"結算時"而非"結算日"應可更貼切!!!
在開戶時,所簽訂的合約中,都有明訂遊戲"風險",只是少數人可認清!

P.S 異常or不合理 價格都可能在盤中出現!


恬適生活 wrote:
'價差單的保護原則...(恕刪)

意思一樣啦~就是結算當日所結算出來的結算價格
好饒舌..
菊花台 wrote:
1.價差交易的真相
...
價差單的保護原則只算在結算日所結算的金額好嗎

若談的是同月期組成的價差, 那這小弟有去問期貨商的內部人員, 好像不是您說
的這樣子, 除非有期貨商的算法不是那麼算.
不然真要判定事實是什麼, 也挺簡單, 看有沒有人要用一個空的期貨帳戶, 建一
組容易被打穿成虧損(價差至多就有限虧損)的價差單, 建好倉後, 保證金能出多
少就全出金, 出到不能出金為止, 然後看在日後的波動中, 會不會被期貨商砍倉
砍掉... (連期交所都說價差單不收保證金了,這表示期交所認為這沒有履約風險)



菊花台 wrote:
2.賣出買權價值在大跌時反而大漲
正如我上面講的,選擇權在任何時候(小大漲跌)都可以出現不合乎"常理"的價格。
...
不合乎常理沒錯,但是市場說了算,沒人規定財報差就不能漲停,正如沒規定大跌買權就不能大漲一樣
法律也沒規定說OP哪檔在何種情況只能漲或跌(這樣規定誰敢玩)

這是一種觀點, 個人也尊重, 但這種事情多了, OP 的風險會變得很難預測, 這會
讓市場的投機運作出問題. 好比一般人開車上路, 路況與車速會有一定的合理關係,
車子才會安全又快速抵達目的地, 但若路上三不五時會塌陷, 或是紅綠燈突然全數
變成綠燈, 這還要當成是正常, 我覺得這已經不是會不會開車的問題, 是根本就成
了擲骰子賭性命.


菊花台 wrote:
大跌時買權大漲這在台指OP史上,不是第一次了
總而言之,總有人學不乖,賣好賣滿;364天賺的,1天就吐回去。
最後結論,當天因為保證金不足,造成期貨商大量不計價砍倉,同時是因也是果,爆倉本來就合理。

其實您講 "不是第一次了", 這聽了實在令人感慨... 我們在一個三不五時路面崩塌,
紅綠燈三不五時失靈的交通系統中開車, 然後車子掉進洞裏或因為看到綠燈踩油門加速
開出去, 然後居然被橫向車撞死, 還要認為這個系統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這很正常,
很合理... 這樣子想的話, 我們的市場會永遠不健全的.

不過您講賣好賣滿, 這確實是過於自信(或貪婪), 投資人的再教育或甚至要考照及依
交易經驗授予較多的交易額度與風險容許值, 個人倒是贊成, 畢竟我也常說, 路上亂
飆車的人, 往往一出事就是害人害己, 這類人應該排除出去, 或是逼他們減速開車.
沒有這些人, 那天能爆得得那麼慘嗎? 還拖一堆人下水.
dancingra wrote:
若談的是同月期組成...(恕刪)

你的回應很棒,表示你有認真看...大多數的人根本不會認真看
我來回應一下您的問題,有錯請告知,立馬改進

1.先回答您的問題,不須保證金沒錯,我也修正一下說法;應該是說價差單的保護原則;價差單的保護原則只算在單純SB1:1 開SPAN的狀況下,但您說的那個帳戶例子,該帳戶底下只有這組SB 1:1價差單的話,沒其他部位
有開SPAN不會砍,沒開SPAN,當你S那方價格遠高於B那方,風險係數低於25%,穩爆。
簡單來講,若該期權帳戶"只有單純且SB對等的價差單"且有SPAN,應該是不會砍.
但是該帳戶有其他部位的話,產生連鎖反應,造成權益數銳減,風險係數低於25%就砍


2.您形容開車的例子有點怪,金融市場的價格是靠眾人慢慢的將價格搓合到市場共識,沒有絕對數字
OP加上有隱含波動率這東西,更不能以您的例子做比喻,您的例子用期貨比較合適。
我只能說太多賣方搞不好連隱含波動率都不知道就跳下海去賣


3.假設02/06今天選擇權並無出現異常價格,都是所謂的合理價格,但是還是有一些賣方單純因為圍的籬笆太多太近
風險係數一時過低爆倉,其價格還是會被停損單拱上去,這是本來就會有的現象
其實規定早有了~漲停價和跌停價就是規定價格的上下限。


PS:只要市場當日有一群投資人帳戶風險係數低於25%加上有突發事件,這種事件會永遠存在。
打好久~不回了啦





政府的目的就是管理與維持秩序,創造一個良好的交易環境,如果如上所言,那甘脆將我們的期權市場稱為蠻荒叢林就好,被坑殺的人也比較會心服
菊花台 wrote:
有開SPAN不會砍,沒開SPAN,當你S那方價格遠高於B那方,風險係數低於25%,穩爆。

這個就跟我認知不太一樣囉... 不然就看看有沒有人要實驗一下, 建一組容易落到
虧損區的價差單, 然後確定組合有完成後, 盡量出金, 出到不能出之後, 看看在大
盤波動之中, 會不會有什麼異樣出現...

菊花台 wrote:
PS:只要市場當日有一群投資人帳戶風險係數低於25%加上有突發事件,這種事件會永遠存在。

是的 (而且恐怕是挺難解的). 個人是希望期交所與期貨商能提供壓力測試模擬,
畢竟他們手上才有詳細的部位資訊, 他們依照近期的市場流通量, 及波動幅度去
模擬計算一定多少程度的波動是否會引爆平倉潮核彈, 會比客戶自己提心吊膽要
實際些...

菊花台 wrote:
金融市場的價格是靠眾人慢慢的將價格搓合到市場共識,沒有絕對數字


那一天可是有不少單不是你說的「眾人慢慢的將價格搓合到市場共識」,而是某些期貨商不計價市價砍倉,把客戶砍到天價,幾秒後價格就回到相對合理的狀態。

造市有沒有問題,期貨商風控有沒有問題都是值得拿出來討論的,只檢討op賣方的交易人,會太偏頗。

----------------------------------------------------------------------------------------
換個情景,如果那天,有充分造市,某些期貨商的風控有更盡責。

op賣方的交易人當天可能依然有不少人會出事,但災情規模可能會小不少,也比較少人會賠完保證金不夠,還欠債給期貨商。最後期貨商呆帳變少,自營商少賺,op賣方少賠。



那一天我知道很多人都被秒殺,就像原子彈破炸一樣,瞬間就蒸發了
在台灣當賣方真的只能10萬賣一口,並且還要隨時注意保證金是否維持在這個額度,不然隨時都可能被宰殺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