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 wrote:未上市股票投資風險...(恕刪) 感謝甘先生提供個人慘痛經驗供大家參考從警告大家淨值歸零所有資產會歸銀行團拍賣後淨值回復正值脫離紓困接著到現在還熱心的告訴大家不會再上市真的很熱心大家要好好思考他的苦口婆心
借用網友 Andy 兄整理的數據力晶 八月營收34.13 億(仟元),月減0.11%,年增 0.94%同業:台積,月減17.2%,年減3.2%聯電,月減4.03%,年增6.79%世界,月減7.6%,年減17.54%營收穩到爆表 !再加上子公司奕力併入晨星/聯發科紅色共應鏈合肥京東方加持一起在中國建立 12 inch 生產基地這代表力晶重新上市至少 30 元起跳50 元不是夢阿 !!!
黃崇仁:力晶重新上市要更小心2015年09月21日15:43由於日月光(2311)宣布公開收購矽品(2325)一事,在科技圈造成不少震盪,原本就有計劃重新上市的力晶,對於未來上市計劃要再詳細研究並規劃後才會申請上市,力晶董事長黃崇仁強調,日月光入股矽品在科技業造成不少人心惶惶,害怕自己的公司就這樣被買走,因此力晶一定要規劃好再上市,免得上市後被買走,而預計未來2~3年就會重新上市。對於力晶及產業未來看法上,黃崇仁認為今年表現平平,主要是市場不好,今年投資緊縮,但對於明年來說,因為投資變少產能沒有增加,因此明年記憶體價格會回穩,明年對於力晶和產業上的表現都會比今年要好。針對全球景氣上,黃崇仁說,由於美國升不息問題,影響美國及全球經濟很大,加上中國經濟也不行,台灣經濟當然也更不好,而台灣政府也做不好,太自大就做不好,台灣政府沒有什好的主意,於是有很大的問題,預期明年經濟表現會比今年好一點。(蕭文康/台北報導)
力晶登陸投資12吋晶圓 經部准了2015年09月26日 04:10 記者戴慧瑀/台北報導經濟部投審會25日有條件通過力晶申請匯出人民幣14.3億元赴大陸參股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投資12吋晶圓廠,但每年需在台投資新台幣50億元,後續也需清償新台幣150億元銀行聯貸。25日的投資審議委員會議,共核准及核備僑外投資案件、陸資投資案件、對外投資案件及對中國大陸投資案件等9件。其中,赴大陸投資中,最引人矚目的是晶圓代工廠赴大陸參股投資12吋晶圓廠。力晶董事會是在6月通過與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參股協議書,參股成立合肥晶合集成電路,投資12吋晶圓鑄造廠,製程技術為90奈米積體電路相關產品產銷等業務,投審會歷經3個月審查,25日通過。不過投審會也設定條件,初期先准力晶匯出人民幣3億元,其餘預計在107年匯出的人民幣11.3億元,待清償新台幣150億元銀行聯貸完畢後,再向投審會申請匯出。
提供陸媒觀點..=================================================================================================全省高端晶圆制造实现“零突破”安冬梅 吴迪 记者 方娟本报讯 我市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又出重大成果。9月25日,总投资135亿元,由全球第六大晶圆代工企业——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赴我市新建12英寸晶圆厂的投资专案获得台湾地区投资审议委员会核准,项目正式落户合肥新站区。台湾力晶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项目选址于新站区内的综合保税区,占地约300亩,计划今年9月份开工建设,2017年10月份投产,达产后可月产4万片12英寸晶圆。初期产品主要用于生产LCD(液晶)面板驱动IC(芯片),未来将导入其他高端IC制造业务。该项目落户我市后,使得我省高端晶圆制造实现“零突破”,也为我市打造“中国IC之都”完美开篇。合肥也因此成为中国大陆先行引入台湾地区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的城市之一。据介绍,集成电路产品是当今世界产业发展的核心所在,由于高端集成电路产品制造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及地区垄断,中国大陆高端集成电路产品高度依赖进口。此次引入的力晶项目采用12英寸晶圆制造工艺,是目前全球最先进、最大尺寸的晶圆制造技术,仅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区拥有该项技术。台湾地区12英寸晶圆的代工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更位居全球第一。由于高端晶圆制造技术是台湾地区支柱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环节,之前,台湾地区仅允许台企在大陆新建8英寸及以下规格的晶圆制造项目。随着近年来中国大陆电子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巨大市场需求,直至今年,台湾地区逐渐松绑其12英寸晶圆制造企业赴大陆建厂。合肥市抢抓机遇,以市场引导、政府助推的两只“无形大手”,仅耗时6个月便与力晶公司敲定此项百亿元大项目的投资计划并顺利获得台湾地区投资审议委员会核准。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来肥投资,主要看好我市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驱动IC是LCD面板内不可或缺且用量较多的IC产品。随着目前LCD面板产品向更大尺寸、更高辨识率方向发展,LCD面板驱动IC的需求将持续迅猛增长。京东方6代线、8.5代线,联想年产2500万台笔记本电脑生产线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落户、投产,京东方10.5代线项目的即将开工,使合肥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面板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巨大的集成电路市场空间。家电、汽车、光伏及智能制造产业也将在未来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合肥综合保税区今年3月份顺利通过相关部委验收,目前已封关运营,其完善的保税功能和政策将有效降低力晶项目运营成本,进一步助推项目健康发展。(安冬梅 吴迪 记者 方娟)
10個月密集會談 力晶合肥12吋廠快速動土2015/10/20 電子時報內容: 力晶和合肥市政府合資的「晶合集成電路」20日舉行動土儀式,力晶創辦人黃崇仁、董事長陳瑞隆、大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大基金)總經理丁文武、合肥市市長張慶軍皆站台出席。該廠房總投資額135.3億元人民幣,第一期月產能4萬片,預計2017年10月底前投產。 晶合是台灣第二座西進的12吋晶圓廠,位於合肥新站綜合保稅區,20日舉行動土儀式是兩岸半導體產業重頭戲,然有別於過去半導體廠動土儀式聲勢浩大、排場華麗,在現階段大陸官方禁奢華鋪張的風氣下,晶合的動土典禮顯得低調樸實,估計有將近500人參加動土典禮,沒有舞龍舞獅,也沒有鞭炮剪綵流程,出席的嘉賓卻是兩岸半導體產業重量級代表。黃崇仁透露晶合集成誕生的過程,2014年12月合肥市市長張慶軍到台灣力晶參觀時,燃起合作的火苗,彼此對於兩岸半導體產業攜手共進有著共同的發展方向,在不到10個月時間完成整個合作談判,該座12吋晶圓廠進入動土,是非常有效率的過程,也期望這樣的合作能帶給兩岸半導體產業交流有好的開始。黃崇仁進一步分析,更當各界都在討論紅色供應鏈之時,希望晶合可以促成兩岸由競爭變成合作,創造更大的未來商機。張慶軍也指出,晶合的誕生將讓大陸「中國芯」自製率比重符合國家發展政策拉高,更是取得面板驅動晶片在大陸自製滲透率提昇的好時機。台灣半導體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則是表示,台灣到大陸蓋12吋晶圓廠是一個熱門議題,力晶最厲害的是找到一個很適合的應用產品,即是面板驅動晶片,並鎖定12吋晶圓廠、高階的0.15/0.13微米和90奈米,並把台灣的客戶都一起拉近來,例如聯詠、立錡、瑞鼎、奇景等,形成一個強大的團隊,創造對的商業模式,加上合肥市在發展半導體產業也十分積極,因此這樣計畫很快地實現。再者,合肥不僅是發展半導體產業積極,在面板、汽車、家電等領域也是大陸重鎮,已經有聯發科、群聯等科技公司在當地成軍,也是搶人才資源,且京東方在當地的6代線、8.5代線,年底將進入10代線廠房也是在合肥當地,等同這裡有完整的上下游產業供應鏈。大基金負責人丁文武出席晶合的動土典禮受到注目,同時也將在2015年海峽兩岸半導體產業高峰論壇中演講,盧超群也受邀演講。晶合正式動土後,預計該廠房總投資額135.3億元人民幣,第一期月產能4萬片,預計2017年10月底前投產,廠房建置主要由合肥負責,力晶提供半導體晶圓代工技術,以及把台灣客戶拉進來,並與合肥當地面板大廠京東方合作,讓整個面板產業供應鏈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