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看到一些有關金融股消息,,第一季很多銀行股虧了錢,,不然也是盈餘大幅下跌,,,華南金踩到雷,虧了錢,,連官股兆豐金,第一金,台企銀,盈餘也明顯下跌,,,q2才是真正要受考驗的,,很多q1沒有提列的民營銀行,,q2總得拿出來,,,,冷靜觀察一下比較好,,,,如果整體經濟情況沒有改善,,,2019賺一塊多的金控,,,2020可能只有幾毛錢,,明年配股利就更少了,,還能不能支持目前的本益比,,,要多研究一下,,
小虎先生 wrote:放假看到一些有關金融(恕刪) 現在全球利率走低,你不能一直想5/6%的殖利率,我自己是認為4%殖利率都可以接受,現在銀行定存才0.8%,玉山金明年配1元,元大金配0.67兆豐配1.1,台新配0.49,中信金配0.78等等,現金殖利率都是4%,很合理啊,投資股票要識實務,現在的股價已經反應今年獲利及明年配股都不如往年,不然股價為什麼要跌兩成下來,現在此時的股價,你期望獲利及配股要比照往年,這就是緣木求魚,不可能。如果今年獲利及配股都跟去年一樣,會是現在的價格嗎?
開戶數大增 螞蟻雄兵不只愛台股也愛美股2020-04-19 11:39 中央社 / 台北19日電今年農曆年後全球金融市場迎來歷史罕見的黑天鵝,但「微利世代」加上「危機入市」驅動下,券商反倒見到難得的熱絡,新開戶大增,吸引大批螞蟻雄兵勇敢搶進台股甚至美股。2020年,似乎是爆發各式各樣奇觀的魔幻年。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爆發,今年年初以來「封城」陸續在全世界上演;3月8日前,股神巴菲特活了89歲只見過1次美股熔斷,3月9日美股觸發史上第2次熔斷時,大家以為難得與巴菲特再度見證了歷史,沒想到接下來的半個月,大家天天見證歷史,不到10天,美股觸發4次熔斷。股市大震盪,同時激盪出「危機入市」搶便宜的資金蠢動;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台股2月新增開戶數逾13.77萬戶、3月新開戶數再增15.83萬戶,2、3兩個月,台股新開戶數近30萬戶。證交所指出,3月有交易戶數245萬9203戶,相較於2月有交易戶數180萬4410戶,則大增65萬4793戶。另外觀察3月股市日成交均值也明顯較前2個月擴大。疫情衝擊下,除了現場開戶外,人手一台手機,電子交易更受到青睞,不少券商祭出數位防疫,不出門也可開戶,主要券商網路電子式開戶第1季衝出好成績。根據交易所資訊,統計台灣14家主要券商去年網路新增開戶77.8萬戶,今年第1季已新開35.4萬戶達到去年全年的46%,其中更有4家券商超過去年全年5成,依序為永豐金證券86%、元大證56%、國泰證55%及玉山證50%。券商表示,全球低利率,央行跟進降息1碼(0.25個百分點),一年期定存利率已跌破1%,民眾存10萬元一年期定存領不到800元。不少人希望趁這波下跌,進場撿便宜,為自己存股的不在少數,搶短賺價差的也大有人在。另外,近來失業的人數暴增,也有部分新開戶是因失業,想趁這波下跌進場賺點生活費。券商指出,觀察近期投資人交易的狀況,現貨市場引出想長期持有的投資者重新回到股市,除了台積電、鴻海等大型權值股外,包括元大台灣50(0050)、元大高股息(0056)、元大臺灣ESG永續(00850)這些指數型證券投資信託基金(ETF)人氣都很旺。期貨市場則吸引想刺激冒險的搶短投資者;另外也見到不少具國際觀的年輕投資人積極切入美股,畢竟要在10天內見到4次熔斷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包括疫情下催生的宅經濟相關概念股、新冠病毒相關的新藥及疫苗股及優質大型企業都是熱門標的。全球股市大震盪,螞蟻雄兵出征,這股新勢力將為金融市場帶來長期穩定的新血,抑或是市場的逆向指標,市場討論熱烈,在魔幻的2020年恐怕仍需留給時間印證。策
笑 ... 🤣存股或不存股,價差或不價差,投機或不投機,波段或不波段。沒什麼好分你我他。關鍵在於,是否能利用適合策略,將自己的資產放大。至於投資策略被訕笑了又如何?股息還是自己的,張數還是自己的。想這麼多做啥呢?而且有許多反對者幫我們做不認同的反思,更可以互相借鏡。文自大俠武林
紓困優先 公銀擬下調獲利目標2020-04-19 23:30經濟日報 記者夏淑賢╱台北報導新冠肺炎疫情不褪,政府陸續推出各類紓困方案,公股行庫全員配合,市場對金融業獲利展望也轉趨保守,公股行庫不少獲利受創、衰退嚴重,由於紓困任務第一,使得各行庫內部對於今年獲利預期相當保守,下半年可能重編預算目標,上報財政部,以避免預算目標不合時宜,影響員工績效獎金等權益。八大公股行庫中,除了台銀、土銀為百分百國營行庫,預算數須列財政部預算書提報立法院通過,其他六家行庫均屬股票上市公司或者上市金控子公司,雖然沒有預算審查問題,但六行庫預算目標仍須上呈財政部公股管理小組。公股行庫預算目標達成及進度,涉及公股小組對其派任董、總代表人的績效評估,各行庫員工年終績效獎金,同樣看預算達成率來發放,員工績效獎金和預算達成率掛鉤,超過預算有超額獎金,沒有達成會依實際達成率扣減。由於公股行庫配合政府紓困政策,相關單位人員為各方紓困申請,忙得人仰馬翻,但並不會因積極紓困而增加獲利,且疫情在農曆年後衝擊力道擴大,迄今還看不到疫情趨緩明確跡象,各公股行庫日前公布自結第1季獲利幾乎都嚴重衰退,醞釀上半年獲利出爐後,就可能提出修正下調的新預算目標,呈報財政部公股小組。一家大型公股行庫高層在3月自結數出爐前,就預期今年預算目標勢必大失準,須重新調整,按照之前提報給財政部數字,「根本不可能達到」。另家公股行庫高層也認為,央行此次降息要求各公股行庫完全反映,但各家資金成本不同,卻必須降息1碼完全反映,沒有自身調控空間,放款基準利率下調之外,又要配合政策對自用住宅房貸與消貸額外降1碼,利差收益有如雪上加霜,只是疫情當前,利潤縮水只能放一邊。企金紓困也同樣打擊利差收益,可預期企金呆帳率可能提高,人力配合防疫措施與紓困作業,也相當緊繃。各行庫配合紓困共體時艱,但考量員工權益福利等因素,無法避免要下調預算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