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達瓜瓜 wrote:
可達瓜瓜 2020-04-17 12:39 17875樓
銀行真的會倒
但存戶是不太會受影響
已倒閉
東企
花企
高企
中華銀
中興銀
中聯信託
慶豐銀
營運不好 被收購
大安銀
泛亞銀
寶島銀
保險也倒了2~3家 但保戶沒受影響
大概 官銀可能不會倒

去查一下這些銀行的消失原因,很多都是因緣於其"背景"有關,也就是跟其"經營管理階層"的治理行為有關,剛開放新銀行成立之初,阿貓、阿狗、政客、罪犯及黑幫流氓,只要有錢都可以開銀行,結果當然是掏空了就跑路,爛攤丟給政府處理,再由現存的銀行吃下來。讓我印象深刻的台中銀行(中企)廣三順大裕掏空案,就是在風暴過後倖存下來的....
所以,投資任何公司(不限金融股),經營管理階層的形象很重要,不要只酌眼於股價、配股、配息、殖利率多少?...多關心公司管理階層平日的言行、作為、公司股權結構、資本管理分配行為,或許才是選股的重要指標。
看一下現實例子,公司會不會倒,連員工都不會事先知道,但老闆的不理性(瘋狂開店)及誠信問題(年終一拖再拖),員工都早有感...但還是等倒了才爆! 何況我們只是外部投資人...
祥富水產,祥順、八坂丼等子品牌全都倒!員工氣炸表示「疫情影響」根本鬼扯、老闆也找不到人
可達瓜瓜 wrote:
私人銀行.......(恕刪)
可大 不好意思要先釐清一個名詞

「私人銀行」這詞另有一個定義:私人銀行
這裡討論的私人銀行不如以「民營銀行」一詞或許比較不會混淆
外資持股比例較高的民營銀行也許比較低的安全度高一點吧?因為有外資盯著?
領股利維生投資人 分析師警告:痛苦才剛開始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武漢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金融市場難以倖免,投資人憂心,不少公司可能把股利縮水或直接不發股利。分析師警告,對於以股利為基礎的投資人們,痛苦才剛剛開始。
《CNBC》報導,嬌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以6.3%股利讓投資人驚訝,其次是寶鹼(Procter & Gamble)的6%,但它們很可能只是例外。由於用來支付股利的現金流急挫,各企業承受壓力,還有投資人擔心,接受政府援助的企業將承受暫停分發股利的壓力。
Adviser Investments的分析師圖爾(Charles Toole)在報告中直言:「股利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雖然至今暫停支付股利的企業極少,而絕大多數華爾街投資人認為股利是持股的關鍵,所以管理階層不太願意減少股利,但在過去2個月內,就算股價有反彈,一些個股仍跌了30%至50%,所以對某些企業來說,以前穩定的2%至3%殖利率,現在升到4%至6%的範圍,就以偏低的現金流來說,這種情形不太容易持續。
調查顯示,一些投資人預估股利降幅將會相當巨大。圖爾在報告中指出,依靠股利賺錢的投資人,將感受到疫情大流行連鎖效應帶來的痛苦。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分析師勒納(Michael Lerner)指出,先不論法規,最需要減少股利風險的企業,是那些現金流太低而無法支付股利的企業。他舉了郵輪業者皇家加勒比(Royal Caribbean),以及哈利伯頓(Halliburton)及EOG(EOG Resources)等能源企業當例子。
圖爾也有列出20家因股價大跌使殖利率上升的企業,當中他特別點出零售商柯爾百貨(Kohl's),該公司股價從2月底的44美元跌至15日收盤的18美元左右水準,雖然柯爾百貨已暫停股票回購,大幅削減資本支出和降低庫存,但沒有減少股利,使其殖利率目前高達14.8%,比12月31日收盤價來算的殖利率5.3%大幅提高。柯爾百貨表示,已開始評估股利問題。
但報導也指出,這些股利投資人其實沒必要逃離市場,美國銀行策略師蘇伯拉曼尼安(Savita Subramanian)認為,相比2008年有標普有80多家公司減少股利,這次規模似乎不大。在最近報告中,她認為標普整體股利,將在2020年下降10%。並稱標普的股利風險似乎有限,且出現在最明顯、最受衝擊的產業,也就是能源和消費領域。
-----------------------------
我的收入大部分來自金控股
今年的股利應該還不錯
不過明年恐怕就要大減了
希望不會像次貸風暴那麼慘

臺灣銀行千萬不要學啊~
https://www.google.com/amp/s/www.cna.com.tw/amp/news/acn/202004070067.aspx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