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4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黑色小鴨 wrote:
比起面板價格漲跌而...(恕刪)


大大分析地不錯,目前可以說散戶對面板產業信心不足,進場只想賺取價差
而外資持平看待,早在去年12塊~13塊佈好借券空單作避險動作
如友達能在第一季維持獲利,利空出盡下
股價必然會給一個交代
但千萬別對公司派有啥期待
整個管理階層持股不到1%
對股東的心態比3481好一點點而已
減資把錢退給股東還比較實際
其他什麼創造高附加價值
都是幹話
上次P大在14塊發表了面板報價跌幅的消息
短期投機散戶嚇一個趕快逃走
跌到13.3
連岡山幫也出清3萬多張
P大影響力不容小覷



P大:
哈哈!現在怎麼變成我在看多友達,您在看空友達呢?
所謂的高附加價值, 就是只有在友達才拿得到貨,別的地方拿不到貨, 所以價格無法砍很大,只能砍個意思。
至於外資, 從來都不是長期持有的代表。 長期持有的投資人, 有可能是散戶, 有可能是法人, 因為 不常進出, 所以你也觀察不了。 像你 從友達10元持有至今, 你若不說, 我也無從得知。
P大: 您千萬不要看了我的文章與您觀點不同,而急著想要反駁。 我是來補足您思緒遺漏的部分。 本人多年來在股票市場被左巴右巴, 終於領悟到一條操作的哲學: 不要憑著預測而下注。
我們是人不是神, 我們必須老實的承認,我們無法完全預測事情的發展。
譬如京東方, 你確定他是一家真的想賺錢的企業嗎? 你不覺得他很像專行騙吃騙喝向政府要錢的企業嗎? 他有沒有可能為了實踐良率的承諾, 而堅持不減產? 他會重視 股民的利益嗎?
你對京東方的預測最後有可能是對的, 但如果把友達股價漲跌的希望放在這上面, 彷彿是在浮沙上建立股票漲跌觀點樓房, 不太穩,有崩塌的可能。
黑色小鴨 wrote:
P大:哈哈!現在怎...(恕刪)
我不是看空友達,我是想表達,外界以為高附加價值類似電競這樣利基型產品線,就想讓一家股本幾百億或上千億的公司,轉虧為盈,沒有那麼簡單...

友達的產品ASP 一直都比 群創高出很多,但毛利率卻常常低於 群創,裡面的原因,之前已經講過太多了...

不是說公司派專注在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線,公司的毛利率就絕對會比同業高... 友達某些產品規格比同業好,比較貴,但材料成本人事成本也比較高,製程損耗也高, 公司業務單位若不能堅守報價,當大客戶罵個幾句,就放手讓價給客戶, 有時高階產品毛利率反而不如同業的低價產品.

iphone X組裝難度高,可能只有像鴻海的產線才能組裝生產,但當iphone X 賣不好時,apple降價促銷,回頭還是會找鴻海(大立光,三星OLED)砍價,鴻海(大立光,三星OLED)生產技術再怎麼獨步全球,完全掌握apple訂單,面對超級大客戶開口殺價,還是得低頭讓步幾分,仍是要面臨 三率三降的現實.

以目前大陸業者擴產的速度,如果大陸業者不主動減產,友達光靠差異化經營,也很難獨善其身,
當一台65吋4K TV 只賣1萬塊時,三星和Sony的20萬高階65吋也必需大降價,才賣得出去...
低價入門款一次降價5000,可能就能吸引到買氣...高價旗艦機種,可能一次要降價5萬,才能吸引買氣.
三星和Sony大降價後,回頭就是找友達砍價.

幸好,以2016年的經驗來看,大陸業者並非頑固不化,當報價低到虧大錢,需要籌資才能營運時,頑石也會點頭,大陸業者就會率先減產,拉抬報價. 2016年初 32吋跌到現金成本價之下,就是京東方帶頭減產和調整出貨架構,拉抬報價.加上市場預期 三星2016年底會關掉一座L7-1大廠,品牌廠預期心理,怕往後會缺貨漲價,拼命超額下單,提早買料堆高庫存.

pqaf wrote:
樂視過去虧本低價搶占搶佔TV市場,讓業績高速成長,已經周轉不靈即將破產倒閉了,其他業者才能喘口氣,但現在還有夏普為了美化財報,炒高股價,利用鴻海集團的奶水,仍在低價搶市,就看夏普這種傷人3分,自損7分的經營方式還能撐多久.

京東方大量籌資大量擴產,低價傾銷換取業績高速成長的經營方式,遲早也會面臨財務問題,非得要轉型修正.


反正也沒人想解釋中國的部份或看法
人家挖一個坑,某人不就認命,豁免...
台灣現在不是也有個坑嗎?有豁免這條路嗎?...想太多
IKEEPS wrote:
上次P大在14塊發表了面板報價跌幅的消息
短期投機散戶嚇一個趕快逃走
跌到13.3
連岡山幫也出清3萬多張
P大影響力不容小覷
這種事,紙包不住火,就算我不講,過沒幾天或幾小時,各大財經新聞也是會廣為宣傳,我只是幫忙搶timing, 讓住這棟樓人提早準備因應,至於是買是賣,由各位自行作主,我沒有暗示指導之意.

有時資訊比其他人早一點,手腳動作快一些,投資獲利的機率會稍微多一點... 可惜這裡沒有可靠的內線,能讓大家比外界快太多步.

旺宏和華亞科那幾棟樓,我就覺得內線和業內小道消息滿天飛,主力作手參雜其中,但我是業外,消息真假我也無法明辨.
夏普2017年市值狂摔32%,日股第2慘

中時電子報編輯/盧宏奇/報導

日本夏普(Sharp)在2016年8月由鴻海集團入主後,經過大幅重整,短時間就轉虧為盈,也讓這家百年老店市值從低檔飆漲逾3倍。但好景不常,隨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個人投資的SIO國際控股公司,以及鴻海陸續出脫股票,加上蘋概股同步走跌,夏普2017年市值驟減32%,居日股減幅第2大股票。

累計2017年前3季(4至12月)合併營收1.82兆日圓,年增率22.7%,本業獲利703億日圓,年增率271.4%,稅後盈餘553億日圓較2016年同期淨損 411億日圓好轉。夏普預估2017年度財測目標不變,合併營收2.51兆日圓,本業獲利930億日圓,合併稅後盈餘690億日圓,優於2016年的虧損248億日圓。

=======================================
Sharp股價被有心人炒高後,大股東開始出脫股票,股價開始走弱.

GIS-KY 股價去年也是狂飆. 從$100出頭飆到$370, 大股東陸續拋售股票,現在又回到$160~$180.

群創去年好像也有 從$12 漲到 $16.2,傳說要往$18邁進? 可惜群創這種漲法只是稍微反應獲利表現,不算狂飆.



=========================================

JDI想方設法集資5億美元 蘋果對LCD螢幕需求看增

今年秋季推出的部分新款iPhone將持續採用LCD螢幕,且訂單量超出預期。已經獲得大單的日本顯示器公司(JDI)正計畫籌措逾500億日圓資金用於擴大LCD面板產能,並考慮暫緩明年量產OLED面板的計畫。

JDI 並於 30 日宣布,將撤回對日本 OLED 面板研發商 JOLED 的收購計畫。JDI 原先規劃要收購 JOLED,將 JOLED 的持股比重從現行的 15% 提高至 51%,將其納為旗下子公司行列,不過 JDI 於 2017 年 6 月 2 度推延 JOLED 的收購計畫,將完成股權買賣的時間從原先規劃的 2017 年 12 月下旬變更為「未定」,此次則直接決定放棄收購 JOLED

根據JDI公布的財報資料顯示,2017年4-12月期間JDI合併營收較去年同期大減12.2%至5,655.88億日圓、合併營損額388.97億日圓(去年同期為營益104億日圓)、合併淨損額達 1,006 億日圓(去年同期為淨損94億日圓)。

=========================================
去年極度風光的OLED,突然變成昨日黃花... LTPS技術反而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

apple 過去的iphone 面板訂單高達 6成是由JDI 供應, LGD 分到約3成多,Sharp只分到5%多.

apple 或許發現了 LCD的好,又重回懷抱,

JDI LTPS技術領先,原本的慘能就很大,應該是不用擴產,可能是要導入 4 邊超窄邊框的新型面板「Full Active」新技術,必須添購新設備, 財務吃緊的JDI,區區$5億美金小錢,竟然一時還籌不太出來?

不知JDI 是否開發出 顏色更飽和,且沒有殘影的量子點IPS,才能挽回舊愛的心.

apple 壓根沒打算和三星天長地久,一夜風流後,拍拍屁股就走人,留下的OLED的爛攤子給三星/LGD/BOE 慢慢收拾,三星這下可慌了?

JDI為了迎接 嬌客的 大單去籌資, 也許是讓JDI的財務, 又跳入另一個更大的萬丈深淵



黑色小鴨 wrote:
本版長期以來為友達股...(恕刪)


面板是戰略物資。而非景氣循環。

面板這個產業從來就不是因為景氣差而賠錢。

友達面板本業除了在商業殺價競爭,賠過3年以外。不曾賠錢過。在這段期間多少公司倒閉、合併。
這就像美國301條款、各國的反傾銷關稅一樣,不是產品有問題,而是來自惡意的商業打擊。

高科技產業都不是說量產就量產的,要有資本密集,要有技術,要有專利。
而專利這種東西,只要國家夠強大,就可以無視敵國的專利。

--
關於長線投資,那些從2015到現在3年多的長線投資人,我相信他們從2015到現在放著不管都是賺錢的。


關於股價,等你用技術分析的角度發文,又剛好無聊路過可以看到,有緣再來聊吧。
京東方A
20170931手上還有現金462E人民幣

蓋新廠10.5代剛好465E

===
2018年3月20日 中國財經

京東方獲工行500億人幣意向性融資額度
不知道塑化業,鋼鐵業,led業甚至是海運業,航空業是算戰略物資??還是算景循環股?
  • 38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