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1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pqaf wrote:
彭董早在2016/Q1 就說過,供過於求是產業新常態, 結果,2016/Q2,手機和電視產能卻開始吃緊,報價止跌反彈,到了Q3因缺貨嚴重,報價大漲,40吋連兩季上漲,累積漲幅高達 75%,各尺寸平均漲幅高達40%.

彭董馬上在2016/Q2 改口說,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這次跟上次狀況略有不同,可以從2個點切入

1.比對這次10.5跟上次8.5新增的面積
2.然後再比對一下上次平均尺寸從幾吋長到幾吋,這次應該要從幾吋長到幾吋

大概就可以判斷這兩次循環的難度差異
ligasy wrote:
這次跟上次狀況略有...1.比對這次10.5跟上次8.5新增的面積


G10.5的面積是G8.5的1.8倍, 但G8.5的設備, 有台韓業者累積多年的操作經驗設備商也有豐富的debug經驗,良率提升相對容易.

G10.5的設備模具新開,設備價格自然很貴,又是全新的設備和超大的玻璃基板.大概沒有人有實際量產的經驗. 玻璃基板變大1.8倍, 玻璃越大,越容易破損. 過去的G8.5參數經驗可能很難套用在G10.5設備上. G10.5產線的學習成長曲線,理當比G8.5緩慢許多.

一座G10.5花費超過2000億台幣,分七年折舊,每年約要折舊250~300億.
一年最理想最順利情況,可生產 950萬片 65吋.
以現在65吋的參考報價只有$280來算, 一年的營收約 280 x30 x950 = 798億台幣.彭董說,投資$1,年營收只增加3~4角. 營收800億,光折舊費用就吃掉300億.還要支付材料成本,人事成本,廠務成本,研發管理成本...

65吋報價不用再下跌,就算維持在目前價位,G10.5這七年看要虧多少?

福州G8.5投資約220億人民幣,地方政府可以同意BOE 福州G8.5 63億人民幣貸款豁免.分七年認列,抵減當年折舊費用.每年省下9億(約42億台幣) 折舊費用

BOE 合肥G10.5 投資458億人民幣,
不知還有沒有能力, 再幫BOE的G10.5豁免150億人民幣,每年就可省下20多億人民幣(100億台幣) 折舊費用?

原本每年300億台幣折舊費用,若地方政府夠凱,願意每年補貼100億,就只要認列200億, 但在營收只有800億的情況下,還是會虧很大.

京東方若想避免未來連虧七年的惡運,現在的首要之務,不是提升良率,擴大出貨量,讓報價越跌越慘,越虧越大,股價越跌越低。
不是每家公司經營高層都像友達經營層持股那麼少,對自己公司股價持續走弱,可以那麼淡定,長期無感無視的。

BOE首要之務,是要如何帶頭讓大家一起減產,拉抬報價。

報紙傳出BOE良率不佳消息,如果因此能讓報價拉抬上升,,BOE說不定很樂見,搞不好還是BOE自己故意放出消息的。
pqaf wrote:
G10.5的面積是G...(恕刪)


等BOE跟惠科第一季詳細財報出來,應該就知陸廠跟台廠
誰比較有成本優勢。
最近還有注意到雷射投影機似乎也要興起了,01有開箱文 小米雷射

雷射的壽命大約2萬小時,一天開8小時可以稱快7年,也算跟一般電視壽命差不了多少了,目前看起來缺點真的大概就可視角度小了點、光不能太亮,價錢倒也沒多貴,1萬人民幣換算過來也才45000台幣

以後面板業可能要擔心75吋以上的市場會被雷射投影機搶走
鵬董不會騙人?

股價和成交量比較老實,都偶爾會騙人了

現在大陸拚命蓋廠擴產

要擔心的是

三星利用在DRAM,FLASH大賺的錢,在面板業流血銷售

反正面板就是供過於求啊,大家能罵他賠錢賣嗎?

不用2,3年就能把其他業者清洗乾淨


只能期待大陸趕快量產DRAM

壓一壓三星的氣焰

傳陸提減買台韓半導體 改擴大向美採購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91&t=5419686

這也是個方法

又可以減少對美貿易順差
2018-03-29 00:45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報導

依據大尺寸TV面板報價走勢,在面臨新舊機種庫存調整後,初步判斷TV庫存調整已經進入尾聲,報價有機會在第2季止跌回穩。

但有分析師指出,面板長線仍需考量京東方今年下半年G8.5、G10.5投產下,據IHS顯示器研究預估2018年供給面積年成長率為6%至8%,與面積需求年成長率相當,產業仍需嚴防下半年TV面板產業供需反轉的風險。

分析師指出,基於預期第2季報價將有機會止跌,中國TV銷售轉佳,預估友達去年、今年的每股盈餘(EPS)為3.36元、2.98元。


=============================
這位分析師 的數字不知怎麼估出來了?還是記者筆誤? 今年EPS只要能超過$2.3, ROE就>10%了,彭董自己可能都沒把握連續兩年ROE都>10%,如果真能做到連續幾年ROE>10%,他們經營層一堆人可能老早就買翻了.怎會還有幾個高層陸續在申報賣出呢





================================
面對陸廠 台灣面板3大優勢

2018-03-28 23:40聯合報 謝勤益(IHS顯示器研究總經理)

台灣面板廠擁有在高階電視、車用面板的競爭優勢,應強化 品質、可靠性 及 信賴 的三大優勢,以與大陸面板廠區隔。以日系索尼(Sony)為例,五十吋以上的大尺寸電視面板,以台廠及韓廠為供應主力,目前尚不採用大陸面板,關鍵就在台廠產品的質量較高,可靠性及信賴也長期獲得肯定。

車用面板的新應用方面也是如此,台灣面板廠友達、群創、華映及彩晶相繼打入車用面板供應鏈,大陸面板廠很難很快打破這個局面,關鍵亦是台廠在品質、可靠性及信賴優於大陸業者。

面臨大陸面板廠的產能日增,京東方已躍為全球產能第一大,長期看來,將會影響電視面板供過於求,對台灣面板廠也會造成負面影響。此外,手機、PC用面板的中小尺寸亦都受到波及。

以電視面板報價為例,今年持續下滑,第一季跌勢,到五、六月才有機會穩住。這對友達、群創去年創下高獲利的業績表現,今年營運績效則面臨挑戰。

在全球電視面板供應量中,去年以南韓樂金顯示器(LGD)持續站穩第一大,京東方則追上台灣面板廠成為第二,群創落居第三,南韓三星顯示器位居第四,華興光電則擠進第五大,友達已不在前五大排行榜了。

大陸面板業者用高薪來挖人才、技術,人是流動的,這方面很難擋得住,此外,大陸面板廠有政府補貼,台灣面板廠唯有強化優勢,往更高階的技術發展,保有區隔的競爭實力,才能在兩岸面板產業競爭中脫穎而出。

日前群創對大陸面板廠惠科發動專利訴訟,是特別案例,對方搶人挖技術,由於兩岸處於特殊的關係,大陸法院是否能夠公正、公平審理,專利戰爭如何解決,目前還不敢說。(本文由謝勤益口述,記者張義宮整理)

===============
謝某是面板產業資深分析師,記者這篇報導中,可惜沒有看到什麼亮點.




===================
(今周刊)
根據英國研究機構IHS Markit資料顯示,三星2017年使用OLED面板的比重已明顯下降,就連中國的華為、Oppo及Vivo等品牌手機,大約也只有5%至10%使用OLED顯示器。由此可見OLED市場需求並沒有符合當初的期待。

早在兩年前,向來把三星視為頭號敵人的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曾在集團內部會議提過,「蘋果iPhone使用OLED面板,唯一受惠的就是三星一家公司而已,至於其他跟進投資OLED的人,都會面臨重大損失。」

因為三星在OLED領先太多、太久,早已完成學習曲線;相對地,後進業者目前良率都還很低,要花很多時間才能追趕得上三星;加上OLED產業從技術、設備、材料等都被三星壟斷且牢牢掌控,不論跟進投資者或是供應商,往往都難擺脫其牽制。

===================
LCD加上量子點技術後,色彩飽和度大舉提升... 我把家中三支手機擺在一起比較,Chrome彩色球的飽和度,可以明顯看出

htc UU 量子點(使用了1個月) > OPPO R11 OLED(使用了半年) >> asus Zenfone2 (使用1年多)

OLED引以為傲的 色彩飽和度竟然輸給了 LCD量子點,不知是否是因為OLED使用了半年,所產生的色衰?

LCD量子點過去在高溫會產生殘影的副作用,現在的技術不知克服了嗎? 最近很少看到網路消費這反映這個問題了.

新聞說現在連龍頭廠,三星的產能利用率都掉到6成以下了..投資OLED的全部都要面臨重大損失.




======================

京东方澄清“公司投产良率低”的报道 玻璃基板综合良率超过97%

3月28日,京东方发布澄清公告,称公司关注到部分媒体刊出“京东方投产良率低,面板拥利多”等报道。对此,京东方表示,合肥第10.5代TFT-LCD生产线已于2017年12月提前点亮投产,2018年3月顺利量产,目前产线综合良率已超过70%

福州第8.5代TFT-LCD生产线从投产以来产能良率均快速稳步提升,产品从工厂内到客户端品质状况良好

福州第8.5代預計3月滿產投片15萬片.綜合良率約97%.

======================
京東方為了捍衛股價或是面子吧? 還特別 對台媒的報導,做出公告回應...京東方這又讓 品牌廠議價談判時,更有殺價籌碼了.贏了面子,失了裡子.

2016/2月群創台南廠因地震受創嚴重,群創還馬上出來回應,表示,台南八座工廠系統自動關閉保護機台,第一時間已疏散員工,五廠機房發生小火,已於清晨5:57分撲滅,各廠產線目前按正常流程陸續復機中。竹南廠均無影響,對營運影響還在評估中。...大事化小.
面板需求不會一直每年增長
電視大尺寸最大的天缺就是體積,

現在電視跟手機幾乎是同樣價格了
為何手機大家可以用個一兩年就汰換
因為方便,賣給人或壞掉直接丟垃圾桶都方便

電視呢?當喜新厭舊想換了,丟掉賣掉大積材超麻煩不只搬運,回收等都很麻煩
一半以上因此能用繼續用
尺寸再繼續上去變成場地限制問題,運送也是問題

看看鋼鐵人,失落世界,未來應該是類似AR投影樣3D身歷其境
而不是一片一片笨重越來越大的面板


monfies wrote:
沒多貴,1萬人民幣換算過來也才45000台幣
以後面板業可能要擔心75吋以上的市場會被雷射投影機搶走
20年前中國映像管進來擴廠做最後一波,市佔率衝到第一,結果技術轉到LCD,20年後的現在G10.5大擴廠,會不會重蹈以前的故事,TV在未來十年逐漸轉去OLED?尤其是IJP OLED越來越成熟,今年CES好幾家面板廠都有展(private room)

今年OLED TV出貨有機會佔到1%,但面積可能是2%,IJP若量產成功OLED TV恐怕會一整個大爆發
平均尺寸是指 每年全球出貨的23.6",32",40"....65",75"的總出貨面積除以總出貨量。

最大尺寸可能會有上限,無法每年都在成長,但平均尺寸卻會越來越大。

因為新興國家仍有很多人在使用CRT或23.6"LCD.全球可能還有4成的人口仍在使用32吋以下電視。

隨著面板價格下降,同時新興國家所得改善,這些人未來換機選購新電視時,可能會升級,往32"~43"考慮。

台灣家庭應該還有不少,20",32",42"的8年前舊電視,當他們下次需要換機時,通常不會維持舊尺寸,而是選購現在市場主流的43"~65"。

這些源源不絕的換機需求,自然會促成每年出貨 平均尺寸持續變大。現在的平均尺寸約44吋,55吋在某些市場已經是主流尺寸,未來幾年全球平均尺寸應會往上成長到50吋以上. 中國市場殺價競爭,平均尺寸,會比全球平均尺寸多2吋.

之前帶頭殺價搶市的樂視,財務黑洞太大,連後面入主的白馬騎士準備了150億人民幣,也無力挽救,放棄退出. 股票停牌,可能準備破產清算中.

孙宏斌谈乐视出路:破产重组/卖资产还债/退市

解决乐视网的危机需要百亿以上

=================
假設某店家每年銷售 30,31,32...58.59吋電視,共30台,這樣算出來的平均尺寸是 45.3吋( 記住要用面積去加總,在除以30)
錯誤的算法是把 (30+31....+58+59)/30 = 44.5

隔年某店家 少賣了一台30吋,但多賣了一台60吋, 一共賣了 31,32,33.....59,60 共30台電視,這樣算出來的平均尺寸是 46.3吋,平均尺寸一口氣就增加了1吋.

65平方= 4225
32平方= 1024

賣出一台65吋的消耗面積,比 過去賣 四台32吋消耗的面積還多. 大尺寸對面板產能消耗很快.



65吋,75吋也是可以在老舊的 G6 ,G7.5 G8.5生產,只是切割率較低,無法像G10.5 切割率可以達到9成以上.

9座G10.5, 有效產能面積 8035萬平方米,看似很大,也不過是台韓6,7代廠總產能的兩倍大, 但 10.5,光是折舊費用就佔營收30%以上.

台韓這些 老舊的 6代 7代廠, 合計有效產能 將近4000萬平方米, 都已經完成主要折舊,生產成本比 G10.5 低太多了. 以逸待勞,等著G10.5 量產來比價.

如果報價持續低於現金成本,韓國舊廠沒有折舊壓力,大可視情況,暫時彈性減產停線.G10.5的苦日子可就長的很.

假若幾年後,G10.5找到辦法,可以把規格和品質做到夠好,成本壓到比 韓國舊廠還低時,韓國舊廠大可逐步淘汰除役.全球產能又會發生吃緊.

  • 380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