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m wrote:小c 挺你 ... (恕刪) 企業配發股利還是會權衡盈餘狀況與未來展望,例如2008,2009與2010年之配息(2009年度每股盈餘2.12元,但該年度分配股息為0元)若企業認為需要保留一部份子彈以因應未來景氣變化,則會提高未分配盈餘金額. 此時,配息就會少了些另,對於領高股息者,多一元股息,其繳稅成本可能高達股息的三成(例如該員所繳的綜所稅邊際稅率假設是30%),亦即若殖利率為5%的股息,實際入袋只有3.5%. 繳四成較不可能,只領股息領到綜所稅繳四成者,多半會選擇股息選擇分離課稅28%,例如郭董,肯定是選擇分離課稅繳28%(若一般人有薪資收入則屬另外權衡考量,視其股息高低而定)
YFLSS wrote:以往還有美好的"可扣抵稅額"..例如2016年報稅時,八百多萬元的股利,有九十幾萬的可扣抵稅額可以抵扣,(健保補充保費則須繳15萬左右)現在...就不提了...算是充實國庫吧... 往事只能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