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

已經達成財務自由的大大們, 可以分享一下嗎?


stanley5000 wrote:
不知E大選擇將兩個兒子從公小轉到私校的考量為何?為什麼有此種轉變?可算什麼階段送出國呢?
出國唸大學...

這幾年因為投資而廣泛的閱讀與學習,真心覺得完整的人生不應該區分理科或文科,我是理科人,但是活到人生的後半段,才發現人文社會相關的才是影響人生幸福與否的關鍵。台灣的大學教育,為的是培養勞工,所以從高中就開始分組,理組與文組,從此涇渭分明。

從理財投資達到財務自由後,我比較多的心思就放在小孩的教育上面了,教育是為了什麼?除了人格的養成之外,還希望孩子能夠學習到什麼?好好唸書,然後找個好工作?樓上都已經在談論如何轉移財產給小孩了,這樣還需要找個好工作嗎?

好好讀書是一定要的,但是我希望他們是因為想學習而讀書,可是在台灣這個期望很不容易達成,因為成績好的才有路走,未來才有好工作,即便你不追求好工作,台灣也無法提供一個為學習而學習的環境,因為除非不考試,要不然成績還是很重要的,我不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會覺得學習是有趣的。

我覺得大學階段是人生學習能力最強,也最沒有厲害關係的一段學習時期了,可是在台灣大學四年反而是輕鬆混畢業的四年,我自己也是如此過來的,混畢業去就業也沒問題,因為上班接觸到的東西本來就跟大學無關了,學歷是拿來證明聰明才智的,不是說你學會了什麼。

既然台灣的大學教育太過職業導向,於是我就把念頭動到國外去了,美加英澳等英語系國家為主,瞭解他們的教育制度等等,其實發現大學階段正是尋找人生方向的時機,應該是要廣泛的修課,而不是定死在一個科系,台灣的教育卻是要求18歲的高中生就要知道未來自己的志向?台灣的高中生,從小學開始就是不斷的唸書唸書,然後念到18歲就突然開竅知道自己的志向?這會不會太瞎了。

台灣也有大一大二不分系的,譬如清大跟成大,可是這又是個問題了,為了考上這兩間國立大學,大概是要從小很拼命唸書才行,那又跟我想要的教育背道而馳了。

另一個出發點是,世界很大,台灣太小,在能力所及之下,我會希望小孩有更多元的體驗,去年我太太從學校拿回那家私校的傳單,我對那家私校的刻板印象是貴族學校,在看過那家私校的介紹後,我發現我似乎搞錯了,去聽過說明會後,那家學校的教育理念真的是很符合我的想法,學校會在不同年級時舉辦不同的大型活動,每個學生都要完成,有雪山攻頂、合歡群峰、單車環島以及泳渡日月潭,在說明會看到這個,我馬上跟2個小孩說,這些你們老爸都完成了,真希望你們也可以體驗一次。

有句話說,瞌睡正好有人送枕頭來,因為成立新的分校,才會有大量名額的招生,要不然也不用想,於是就這樣,經過一次甄選,兩個都上了,就決定去念了。


ejan1969 wrote:
好好讀書是一定要的,但是我希望他們是因為想學習而讀書,可是在台灣這個期望很不容易達成,因為成績好的才有路走,未來才有好工作,即便你不追求好工作,台灣也無法提供一個為學習而學習的環境,因為除非不考試,要不然成績還是很重要的,我不認為成績不好的孩子會覺得學習是有趣的。


感謝E大針對教育的回應與說明,更感恩E大的分享,總是能提供不同的視野與思路;這點真的非常不容易,我周遭一堆菁英分子的家長,但卻極少數能跳出固定的思路。

的確,台灣的教育改革方向,始終換湯不換藥,家長的最終考量還是多以能考上台清交等國立名校為主,因此不論是私小考私中,還是就讀公立學校參加繁星計劃,最終的目標還是國立名校,應該說最終的目標還是拿到好學歷,找到好工作,過好生活。對於這種成功人生的定義我始終很存疑?

E大的文理科合併的全人教育觀念真的解了我的疑惑(謝謝E大總是理性分析,邏輯分明),為了想學習而讀書,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生視野而讀書,這真的是才是我希望兒子未來能追求與體驗的人生。不知E大後來選擇的私立貴族學校為那一所?想請E大提供選擇私立貴族學校的方向以供指引。

更想進一步知道E大後來所思考的———美加英澳等英語系國家為主?最後擇定的是那一個國家?若是大學便讓孩子出國讀書,是否父母會跟在身邊?因為身邊有許多家長的前車之鑑是,一旦提早放孩子出國唸書,禍福難定。

我也思考讓孩子出國唸書,以實現探索自己與世界的雙重目標;更希望全家能一起同行,讓全家的陪伴與學習同時進行。因為身為父母,我們對世界也充滿了想像啊,這才是我一直致力於財務自由真正的用意,想讓人生有不同的選擇與學習面向。
parus wrote:
那棟樓的風氣有點詭異,不知道為什麼可以蓋那麼多層


有時候有些演的太過頭的 一看就知道是臨時演員。




難道那些已經活了三四五十年的人, 單憑看見幾張美食照,

看見一個帳號在那邊描述著連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都講的出的字句,

正常人 能感動到好像生平第一次看見那麼有意義性的字? 所以我一直很好奇他們之前三四五十年存活於地球上的時候,到底是怎麼生活過來的?

就差沒痛哭流涕而已阿!


別鬧了好不好。


shih3246 wrote:
除了體脂率稍高一點點,其餘都合乎標準唷!

我現體脂 與脂肪肝都高到靠北邊走‧‧‧
唉,非常非常非常糟糕!


shih3246 wrote:
脂肪到底是藏在哪?原來我腹部沒在運動,所以才會堆積脂肪,最近花了389元買了一張瑜珈墊,主要是想做腹部運動,因為我的床是彈簧床,不適合運動。這是我唯一為了減肥而花錢的


痾 其實最大原因依然是飲食。 嗯,如果要練腹肌的話 可google一種練法。這種比較能練出腹肌的形狀來!



紅方框處是最明顯藏脂肪的位置。

女性的話要看年紀 及 體質。 有可能是在大腿。

另外就是內臟脂,以我這次來說 很多都是藏在內臟之中。(因每天至少100公克以上市售人工糖精[飲料]。)
從今日起 要盡量戒掉這壞習慣! 內臟脂很嚴重,已影響到全身機能!

之前我瘦到體脂17 16%時 坐著時 有時屁股是會痛的! 因脂肪少掉很多。



shih3246 wrote:
體脂率:30.9
內臟脂肪:3

嗯,我也不懂體脂30 臟脂卻那麼低。







很慘 我這輩子第一次胖到80公斤

體脂25%~26%

主要是內臟脂肪13 這樣算是很糟糕的狀態。

這一年多來 我幾乎每天會喝進市售含糖咖啡 飲料 裏面的糖200公克至300公克 有時會超越300公克。 <===(壓力最大的那時期)

已離職一個月 但因已養成壞習慣 目前只能減少市售飲料的量。(但以一般人標準來說 每天還是喝太多了!)

stanley5000 wrote:
感謝E大針對教育的...(恕刪)
學校名稱就不提了,免得有廣告嫌疑,有興趣的話google 林口/秀岡,大概第一條就跑出來了。

小孩去美加唸書的話,大人就不用想要跟過去了,除非你也能夠拿到學生簽證。太小就出去的,父母不在身邊,這種青少年階段很容易出問題,最近的孫安佐就是一例(他應該是高二過去的),遠一點的就是余祥銓了,所以我只考慮大學時才讓他們出去念。

地區的話,我沒有預設立場,就讓他們自己決定吧,不過大部分應該都是首選美國才是,那家私校去年好像有快200個出國唸大學,9成以上都是美國。綠卡的取得是國外留學生的重要考量,以職業發展考量,那美國一定是首選,不過假如考慮到移民的話,那澳洲也許是更好的選擇,這得看他們以後各自的興趣與志向,我能做的就是幫忙蒐集資料。

選擇這間私校的考量之一,就是這間是主打出國唸書的,所以歷年來在北美地區的學長姊很多,這種類似同學會的組織,可以提高小孩在美國生活的適應性,而且這種關係也有助於未來就業的人脈。

stanley提到了財務自由的目的,是啊,我們是為了什麼要追求財務自由?不是為了有花不完的錢,而是想給家裡的人有更多選擇的自由,所以我是盡可能的要把錢在家人身上花掉,而不是留給小孩。
關係小孩的教育,個人覺得大部分家長都是以下這兩種思維,或是這兩種的混合體。
1. 把小孩當陶土,把他們盡量雕塑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2. 把小孩當種子,給予陽光,空氣,水。讓他們自然發展成他們想要的樣子。除非長歪了。要不然不會干擾他的成長方向。而家長可以影響於無形的是平常的身教,以及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傳達。
我個人是比較接近第二種,我甚至和小孩說讀書不見得是他們的唯一選擇。有興趣有天份唸書的話,當然唸。沒興趣的話,那我們就來找方向。很幸運的,我的兩個小孩在上大學前都找到方向,努力前進。

關於出國唸書,因為我沒有出國唸書過,無法評論。可是我以前工作上,我下面的工程師剛好是台灣學生,出國留學的學生和純白種美國人的混合。所以我可以比較他們的不同。主觀上來說,他們的工作能力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他們有兩個比較明顯的差別。
1. 英文: 美國人不算,留學生的英文會稍微比其他本土學生好。但是除非是小留學生,要不然好的程度有限。
2. 對權威的看重程度不同。不管在那裏,權威無所不在。嚴厲的父親,學校的老師,公司的老闆,甚至是工作流程都可以是權威。美國人比較敢面對權威,台灣學生較服從權威,留學生介於二者之間。

如我前面所講,讀書不是唯一選項,當然出國唸書也不會是唯一選項。
不過既然是財務自由,選擇當然是可以多一點。以快樂和成長為前提下,我倒是想在他們大學畢業後贊助他們一年的旅費,先去這世界看看,再回來工作吧!
只怕他們因為怕落後別人而迫不及待投入工作。

ejan1969 wrote:
學校名稱就不提了,免...(恕刪)


這家阿
我有個朋友的小朋友也是唸這,他三不五時會拿小孩功課出來問
小學生的作業,家長不會寫,還要PO FB求救...

那作業真的很難,不管是英文還是數學都是
我對英文比較有把握,覺得那題目的難度等同於我高中時的題目
數學改變太多,就無法斷言是以前什麼程度

這樣是不是對小朋友好? 我其實很懷疑

如果是中學部分就不知道了。
Mirage-Ulysses wrote:
我也不懂體脂30 臟脂卻那麼低。...(恕刪)


男生和女生不同,男生的脂肪大多堆積在內臟,女生則是皮下脂肪。但是如果一直放任不運動,除了皮下脂肪增加之外,內臟脂肪也會增加,當然!內臟脂肪高反而比皮下脂肪嚴重,有威脅到生命,皮下脂肪厚只是看起來虛胖,還不致於有生命的危險性。

我的內臟脂肪一直在標準範圍內,因為我一直有運動習慣(快走),消除內臟脂肪比消除皮下脂肪容易,只要有氧運動就行了,反而皮下脂肪如果只靠有氧,效果有限,須要加上無氧運動才行;而我又不喜歡做無氧。

現在只靠快走好像對我消脂不大,快走對我來說已經彈性疲乏了,頂多只能維持,佷難減,所以現在我會加一些跑步,這樣雖然會減掉體重,也會跟著燃脂。可能最近我有在跑步,我原本內臟脂肪一直都在4,這個月發現由4降到3。

除了運動之外,飲食更重要,不要亂吃一些高熱量,高油脂的食品,真的很想吃,偶爾吃,吃少少解饞即止。最好戒掉含糖冷飲。

ps:我知道了,我的腰圍不粗,原來是我的內臟脂肪都在標準範圍內。

(簡單自測你的內臟脂肪是否超標的方法:測量自己的腰圍。專家指出: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5厘米都是典型的「內臟脂肪型」肥胖。)

生活玩咖 wrote:
2. 把小孩當種子,給予陽光,空氣,水。讓他們自然發展成他們想要的樣子。除非長歪了。要不然不會干擾他的成長方向。而家長可以影響於無形的是平常的身教,以及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傳達。
我應該也算是第二種。

除了父母之外,孩子成長期間的環境與同儕對他們的影響也許更大。

今天早上看電子報,有兩則新聞,一則是世足冠軍賽兩隊的對戰分析,一則是蘋果專欄,范疇專欄:中南海學─中共的思維方式。

對戰分析講到兩隊球員的背景與族裔,法國很多非洲血統的球員,而克羅埃西亞則是很多個海歸派,也就是歐洲其他國家出生的球員。

另一篇中南海學是分析中國統治政權的架構,我以前看很多中國歷史類的小說,一直以來中國都是維持中央集權的精英統治,這一系列的專欄我算是頗認同,要理解中國,就不能不理解中國的歷史,理解了這些,就不會對現在中共的行為有什麼意外之處。

這兩則新聞有什麼關連呢?其實就是世界很大,台灣很小,尤其現在的社會環境,把台灣越縮越小。

以前對於"島國思想"這四個字無法理解,自從年輕時去過歐洲獨自旅行多國之後,碰到不同國家的年輕人(比我小很多的),才能夠理解島國的天然限制在哪裡,就是無法"天然的"與不同族群相連結。

這兩天有個住台中的子姪輩來我家暫住,因為老師安排他們上來台北實習,他念霧峰的亞洲大學,今年要升大四了,預計畢業就要就業,我問他想找那邊的工作呢?他說應該是中部吧,我問為什麼呢?他說離家近。後來又聊到當初選學校的想法,他當時錄取了亞洲大學跟嘉南藥理大學(原嘉南藥專),我有點驚訝,嘉南藥專牌子老,業界學長學姊無數,怎會捨嘉南而就亞大?而他的回答也不令我意外,他媽媽說服他說亞大離家近,而他也被說服了。

其實我很多個子姪輩的都是如此,住台北的走不出北部,住中部的也走不出中部,台灣已經夠小了,現在的年輕人怎會一點"移動"的意願都缺乏呢?這樣以後要怎樣願意移動到更遠的地方呢?

我講的不是移動的能力,而是意願,同儕與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想法,我想讓我的小孩更有移動的意願,才更願意探索這個世界,這無關他未來的發展怎樣,能力怎樣,而是世界真的是很廣大有趣,但你得先願意踏出去才行。
ejan1969 wrote:  而是世界真的是很廣大有趣,但你得先願意踏出去才行。...(恕刪)

投資也是如此。

ejan1969 wrote:
以前對於"島國思想"這四個字無法理解,自從年輕時去過歐洲獨自旅行多國之後,碰到不同國家的年輕人(比我小很多的),才能夠理解島國的天然限制在哪裡,就是無法"天然的"與不同族群相連結。..(恕刪)


生長在台灣再加上二十幾年的全球化工作經驗,我完全可以體會"島國思維"這四個字在台灣的展現。這甚至無關乎成年後在那裏工作,而真的是一種思維,文化,和人生觀。剛查的資料,台灣約有70幾萬人固定在海外工作,大陸佔一半,美國佔十幾趴....單純以台灣海外工作人口的比例,和我們的上市公司的性質,不能說台灣民間不國際化。
但腦袋裏的思維和價值觀就不一樣了。美國的歷史不過兩百年,澳洲更短。可是那樣大陸型的環境成長下的文化和思維當然和台灣不一樣。這不一樣無法評論它們的好壞。這差別也不是去唸個幾年書就會轉變,但我是期望我的小孩能認知這樣的差別就好了。(知己知彼)他們在國小暑假時送去紐西蘭遊學和當地小孩一起上了幾週的課。

在台灣被影響的其實不只海島思維,影響更大的是歷史和戰爭的影響,所以這一輩普遍有高度危機意識,悲觀,不敢消費,錢永遠存不夠,很難快樂...(不是全部因為海島國家)我想下一個世代就不會是如此的。
綜觀幾個海島型的地區或國家,冰島,英國,因為靠大陸近,反而發揮的不錯。
  • 98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8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