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發現很多人搞不懂三倍券為什麼要用一千換三千 只知道跟風跟著罵

那照這邏輯,你應該一千換一萬不是更好,因為我們會把一萬花光,一看就知道換多少錢都是全民買單,為什麼要一千換三千,就是個笑話而已.
chuenfu wrote:
你舉的例子恰好說明了舉債的目的
CPI太低的時候 政府為了刺激景氣 常常透過大規模舉債來做建設、創造通膨 以維持CPI在某一定的範圍

那不就對了嗎? 何必擔心舉債會引發高通膨?
沒通膨的世界才會是問題所在
假使你是公司老闆, 投資研發出新產品卻不能賣更高價
假使你是公司員工, 努力工作提高產品質與量, 卻不能賺更多錢
那幹嘛做?

過去10幾年, 撒這麼多錢卻沒通膨
歸咎其因大概就是, 科技的進步使得某部分生活成本大幅降低
房價雖然變貴了, 但花在設計, 計算, 製造與信息傳遞的人力物力成本卻降低了
通膨被這些新技術抵銷了
好可愛喔 百姓多花1000會有振興效果? 也是花3000就不消費了啊
如果真的要有振興效果
怎麼不用3000換 9000? 一樣是三倍券
這樣12000一定要花掉 可能買冷氣 可能買家電
對所有小廠 大廠才會有效果
投錯沒關係 但不能盲目護航 大家都希望政府改進 有進步空間
紓困一蹋糊塗 沒想到振興也是兩光
vk1971 wrote:
聽你在放屁,三倍劵也(恕刪)


我覺得如果是花 3萬會有一點點笑果!

而如果是花 30萬,應該不只是笑果,應該還是會看到效果!
coolshut wrote:
那照這邏輯,你應該一(恕刪)

不要以為政府花的每一毛錢都是從你口袋拿出來的
政府赤字貨幣化聽過沒有?
目前各國財政支出撒錢都是在做這種事, 後果有可能引發高通膨, 也有可能不會, 目前沒人知道會怎樣
但如果不引發嚴重通膨, 撒再多錢都沒事, 而且這些錢不是你繳的稅, 而是憑空印出來的
若引發通膨則可以靠提高稅收收回金錢, 這就是MMT現代貨幣理論
政策爛該罵,跟領券是兩回事吧,說白了這可以當成稅金退稅,自己的權益去領取有甚麼好說嘴的??
整個政策浪費的社會成本,人力,加班費,預算都忽略不計,只會跟你說製造多少效益,這種作帳手法不就是公司只跟你說營收多少而不是盈餘有多少
meridian wrote:
那不就對了嗎? 何必擔心舉債會引發高通膨?
沒通膨的世界才會是問題所在
假使你是公司老闆, 投資研發出新產品卻不能賣更高價
假使你是公司員工, 努力工作提高產品質與量, 卻不能賺更多錢
那幹嘛做?

過去10幾年, 撒這麼多錢卻沒通膨


歸咎其因大概就是, 科技的進步使得某部分生活成本大幅降低
房價雖然變貴了, 但花在設計, 計算, 製造與信息傳遞的人力物力成本卻降低了
通膨被這些新技術抵銷了




我們討論的事情是舉債是否會造成通貨膨脹 你到一直顧左右言他發散到其他層面
以你現在的說法 又同意舉債會造成通貨膨脹了嗎?

依你之言:

『過去10幾年, 撒這麼多錢卻沒通膨』

->沒有通貨膨脹? 房價沒漲?物價沒漲?便當價錢沒漲過?手搖杯飲料店這麼多卻越賣越便宜?


『歸咎其因大概就是, 科技的進步使得某部分生活成本大幅降低
房價雖然變貴了, 但花在設計, 計算, 製造與信息傳遞的人力物力成本卻降低了
通膨被這些新技術抵銷了』

->你自己都說房價變貴 所以舉債是會不會造成通貨膨脹阿?
說真的,這多出來的 2000 圓,可能還不夠補這些日子的口罩支出費用!
meridian wrote:
目前各國財政支出撒錢都是在做這種事, 後果有可能引發高通膨, 也有可能不會, 目前沒人知道會怎樣
但如果不引發嚴重通膨, 撒再多錢都沒事, 而且這些錢不是你繳的稅, 而是憑空印出來的
若引發通膨則可以靠提高稅收收回金錢, 這就是MMT現代貨幣理論


之前不是質疑『舉債會造成通膨』的說法? 現在改口了嗎?
講白點就是想給三千但是只出得起兩千的錢所以要你先付一千。這樣就變三倍了! 好棒棒~
  • 2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