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為什麼公司發股息,股價就要除息呢?

dancingra wrote:
### 除息前, ...(恕刪)

淨值 是由會計單位和 查核會計師 根據政府核可的會計原則算出來,
市值 是由廣大投資人根據市場自由機制,在集中市場集合競價決定的, 不是由政府或會計師來決定.

除息日,會計師和政府可以根據會計原則主張淨值要扣$4 , 但市值到底該折價多少,也該交由 市場自由機制來決定.

改天公司若因專利訴訟官司勝訴定讞,突然能拿到$200億賠償金,淨值一夕爆增$200億, 政府難道也要強制把 隔日開盤價+$2 來反應淨值增益嗎?

過去未分配盈餘要加徵10%所得稅,有些公司一次要多繳30億保留盈餘稅,若沒有其他遞延所得稅可以扣抵時,有可能造成現金淨值減少幾十億, 政府怎不把這部分減損的淨值,幫忙在除息日也從除息日參考價中扣除?

如果每次會計淨值波動,證交所給的市價參考價也要跟著同步波動,那就真的太over了.
舉個例子好了, 不要講母雞, 講田地好了...

有塊田地, 持有者可以自由種植想種的作物, 而該地作物亦歸持有
田地的人所有.

目前老王有塊田地, 種了一些水果, 該水果每到約 8 月時可收成一次,
現在是 5 月, 水果還沒長大成熟, 有一人甲哥找老王買田, 老王賣田
時, 連著還在長的果樹們一起賣 (果樹也不能砍, 也不能移植, 水果又
還沒熟, 不能摘), 故老王賣時是按田地價格加上估計的水果價值喊賣,
但甲哥抱怨: "現在才 5 月, 沒搞好 7 月有颱風, 你不能當作這些水
果都可以安全成長, 所以要算便宜些", 二人吵完後, 決定水果部分按
水果預估價值的 12 分之 9 估計作價, 然後成交... 老王退休去了,
甲哥也當起果農了...

接下來, 3 個月後, 8 月到了, 甲哥採下了所有果子, 拿去市場賣光,
賺了一筆錢, 結果乙弟說想來買這塊地, 甲哥說 "我就按當時我的
買價賣給你, 你看如何?"

如果你是乙弟, 你覺得能不能接受甲哥的喊價? 為什麼?
如果你是甲哥, 你覺得底線是抓在哪? 又為什麼?

有興趣就請參考吧~

thebestagent wrote:
股息(或股利)是公...(恕刪)


羊毛出在羊身上。
pqaf wrote:
市值 是由廣大投資人根據市場自由機制,在集中市場集合競價決定的, 不是由政府或會計師來決定.
除息日,會計師和政府可以根據會計原則主張淨值要扣$4 , 但市值到底該折價多少,也該交由 市場自由機制來決定.


如果交易所維持公告平盤參考價, 但是取消當日漲跌幅, 您覺得能否接受呢?
dancingra wrote:
如果交易所維持公告...(恕刪)
$10市值的股票,配息$4的話, 我個人覺得 除息日平盤參考價應該仍是$10,但當日給予 4/10 = 40% , 再加上原本的10%跌停,總共給予 50%最大跌幅空間,由投資人在集中市場競價來決定開盤要多少價位, 至於漲停幅度仍維持10%.

盤前集中競價撮合後,
多數投資人若覺得 市價該從$10 一口氣跌到 $6 ,那也OK ,集中市場競價後認為該跌到 $5,那也是可行.

多數投資人若覺得 市價已經嚴重偏離淨值,除息市值只需從$10 跌到$9, 那就尊重自由市場機制.

也有可能多數人和主力,認為市價不跌反漲10%到 $11, 那也是市場決定.

這樣參與除息的投資人,為了這 $4的現金配息產生的資本利得,去繳納高額的個人所得稅,就會比較心服口服.
目前老王有塊田地, 種了一些水果, 該水果每到約 8 月時可收成一次,
現在是 5 月, 水果還沒長大成熟, 有一人甲哥找老王買田, 老王賣田
時, 連著還在長的果樹們一起賣 (果樹也不能砍, 也不能移植, 水果又
還沒熟, 不能摘), 故老王賣時是按田地價格加上估計的水果價值喊賣,
但甲哥抱怨: "現在才 5 月, 沒搞好 7 月有颱風, 你不能當作這些水
果都可以安全成長, 所以要算便宜些", 二人吵完後, 決定水果部分按
水果預估價值的 12 分之 9 估計作價, 然後成交... 老王退休去了,
甲哥也當起果農了...

接下來, 3 個月後, 8 月到了, 甲哥採下了所有果子, 拿去市場賣光,
賺了一筆錢, 結果乙弟說想來買這塊地, 甲哥說 "我就按當時我的
買價賣給你, 你看如何?"

如果你是乙弟, 你覺得能不能接受甲哥的喊價? 為什麼?
如果你是甲哥, 你覺得底線是抓在哪? 又為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真看懂了哩....

但甲哥抱怨: "現在才 5 月, 沒搞好 7 月有颱風, 你不能當作這些水果都可以安全成長,
也有可能水果真的被颱風吹壞,,我還要付整地的錢,二人吵完後,因為老王缺錢,然後成交價只有地價而已
地價的交易(只是你們說的市場機制罷了,所以所有價格都是可能)
接下來,8月到了,沒有颱風,甲哥採下了所有果子, 拿去市場賣光,
賺了一筆錢, 結果乙弟說想來買這塊地, 甲哥說 "我就按當時我的買價賣給你, 你看如何?"


如果我是乙弟,我可以接受啊...因為原來的地+水果是淨值,地價是股價罷了

dancingra的故事實在太好了...
pqaf wrote:
市值 是由廣大投資人根據市場自由機制,在集中市場集合競價決定的, 不是由政府或會計師來決定.
相信我,在這個網路時代,
就算政府不幫忙算合理的平盤價,
一定也會有人架網站來幫忙算,
因為除權息日早就公告了。

政府公告除權息後的『參考』平盤價,
有誰損失了?
先不管漲跌停價的計算,
今天如果政府不公告『參考』平盤價,
會發生什麼事?
肯定有些阿呆不知道已經除權息,
用除權息前的價格買了才知道無息可領...
可想而知,接下來一定有人去證交所抱怨,
要求資訊明顯且完整地揭露在報價過程。
結果就是政府被迫公告除權息後的參考平盤價...
dancingra wrote:
如果你是乙弟, 你覺得能不能接受甲哥的喊價? 為什麼?
如果你是甲哥, 你覺得底線是抓在哪? 又為什麼?
這就像買賣房屋,就算屋內裝潢隨時間折舊,得全部打掉重來, 如果未來還有增值空間,自然就會有人願意加價購.這是自由市場機制.


老王當初開價土地$500萬,地上物果樹和果實$100萬, 甲哥同意用$600萬收購.
甲哥等果實成熟,賣掉$100萬水果, 仍是開價$600萬 要轉讓, 只要乙弟或丙妹 認為現在市場水果行情正好,將來增值空間機會高,就會願意用$600萬收購,甚至加碼到 $700萬.. 甲哥買賣之間順利 賺到 $100萬或$200萬的資本利得,快樂的去申報所得稅.

政府總不能出面強迫 甲哥,說你水果都賣光了,你只能限定用$500萬賣給第三者, 然後又逼著甲哥要去申報 $100萬的資本利得所得稅.
pqaf wrote:
政府總不能出面強迫 甲哥,說你水果都賣光了,你只能限定用$500萬賣給第三者


沒吧? 並沒有限定甲哥只能用 $500 萬出售.
政府 (交易所) 只是建議了一個議價參考點而已...
雙方要高興以 $1000 萬成交也沒什麼問題.
唯一問題是... 現在證交所有 +/-10% 限制罷了.
所以我才設問: 那公告參考價, 但取消漲跌限制
是否可以?

只是看起來, 您仍對 "參考價" 一事不太同意?
我還是不懂, 參考價究竟害到誰了?
01newbie wrote:
肯定有些阿呆不知道已經除權息,
用除權息前的價格買了才知道無息可領...
可想而知,接下來一定有人去證交所抱怨,
要求資訊明顯且完整地揭露在報價過程。
結果就是政府被迫公告除權息後的參考平盤價...
集中市場競價撮合,由多數人決定符合市場預期該有的市價, 少數的阿呆,就算除息日打上市價買進(漲停價) 也得由多數人競價撮合決定最後成交價. 除了小型冷門股,交易量少,容易被特定人所操弄.

投資人自己要注意公司基本面,不然哪天公司因侵權官司敗訴定讞,要賠掉資本額2倍的賠償金時,阿呆還勇敢去買進,那證交所也無能為力.

華映申請重整被法院駁回,證交所都預告華映得下市了,前陣子股價還發生幾次漲停,一直在$0.4~$0.7之間震盪. 公司和證交所老早就預告了,就是有人願意冒險犯難,那也沒辦法.

政府想用 除息參考價折價的方式來防呆,結果 很多投資人就真的把證交所參考價當成 市場指標價,不願參加除息繳稅,寧可等除息後再低價買回.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