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貿易戰停火90天!中國購美農產品 美同意緩加徵關稅

又有廠商撤出了


美中貿易戰方興未艾,美國運動攝影機製造商GoPro周一表示,將在2019年夏天前把大部分輸往美國的產品線遷出中國,成為首批採取行動迴避貿易戰衝擊的電子品牌廠商。財務長Brian McGee說:「現今地緣政治商業環境,需要公司靈活應變。我們是為了化解關稅疑慮而預先採取行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周四表示,貨幣政策需適度寬鬆,以支撐趨緩的中國經濟,但又不能太過寬鬆,以致國內利率下滑衝擊人民幣。

路透社報導,易綱說中國因為經濟處在下行循環,所以貨幣政策需相對寬鬆。

易綱還表示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已大幅趨緩,但經濟下行壓力也越來越大。


人行行長終於說實話了

比5毛只會吹 厲害了 他的吹牛國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習大要投降就快一點,不然企業受不了


中國再傳大型建商倒債!豐盛集團連續多年名列「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據傳週二(25日)該公司發布公告,未能償還人民幣12.78億元的到期債務,可能觸發人幣45億元的交叉違約。與豐盛集團有關聯的豐盛控股(0607.HK),週四(27日)跳空暴跌近18%、臨時宣告停牌。

嘉實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港股25、26日休市。27日一恢復交易,豐盛控股慘摔17.87%、報1.70港元,宣告停牌。今年至今豐盛控股暴跌52.78%。
再不回來就搶不到廠房了


廣達2018年伺服器產能擴增三成,2019年因應強烈需求及美中貿易戰,砸下42.8億元在林口買下1.1萬坪土地及0.9萬坪建物,做為伺服器等高階產品回台生產基地,並設立人工智慧(AI)實驗室。

廣達旗下負責伺服器業務的雲達科技總經理楊麒令之前表示,今年伺服器業務表現亮眼,伺服器產能擴充三成目標可望達成,2019年出貨量持續以兩位數成長,主要是私有雲、AI與5G等需求推動。除了林口,廣達在美國有兩座工廠,在德國與大陸也有基地,以全球化布局開拓伺服器市場。
台灣漁翁得利

中美貿易戰,讓不少企業「投資洗牌」,國內電子業也出現史上最大的回流潮,不少科技大廠,瞄準新北、桃園、新竹擴廠招工,美國彭博社更點名,桃園可能會是,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美貿易戰,究竟是台灣的威脅還是機會?來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空調設備組裝加工,出廠前還要品管測試,國內大型建設像是雪隧、桃機一二航廈、高鐵、高捷、北捷的站內空調,都是來自這裡。

鑫國空調董事長林基竹:「訂單感覺有一點突增起來,常常在加班,(所以會不會覺得跟貿易戰有關?),我們認為是有,很多台商在桃園區這邊,在問我說有沒有地可以介紹給他們設廠。」

記者黃琲茹:「這裡是北區最大的空調設備廠,可以看到很多員工,都在趕工加緊出貨,而我們目前所在的桃園廠,位於平鎮工業區,這裡新年度已經有擴廠計畫,主要是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很多大廠轉向台廠來下單,勢必得提升產能,而新廠區同樣選在桃園,主要是因為桃園有32個工業聚落,加上捷運、機捷、雙港交通等交通優勢。」

記者黃琲茹:「賣場的物流中心總部,同樣設置在桃園,8千多坪的廠房,負責了全台各地,所有商品的集中跟分貨,雖然已經有計畫在中南部設廠,不過對於大陸市場的投資,相對比較保守,國際局勢不明朗是其中一個考量,因此先選擇鞏固國內市場。」

三商家購物流中心協理王惠民:「今年目標會到高雄,應該講南部,高雄或台南去設立分倉,桃園相對來講,運營成本比較好,人口也比較密集,比較找得到工作的人員。」

商研院策略所所長黃兆仁:「我想所有的產業都想回來,特別是高科技業,高附加價值的,他都必須要回到台灣,很多歐美的大廠收到訊息,他必須要轉單的動作,那轉單的動作就是說,你的生產的基地不可以是中國大陸,這也是為什麼台商被逼著從中國大陸,他的生產線必須回到台灣的一個非常大的原因。」

其實中美貿易戰前不少企業跟台商將重心轉移大陸,希望從工資成本跟全球化貿易條件中獲益,中美關係陷入僵局後,大廠回流台灣,分散產能,當中又以新北、桃園、新竹是大熱門,業界形容,是國內電子業史上最大的回流潮。

英業達董事長卓桐華:「在美國比較敏感的一些筆記型電腦,我們都在台灣製作,有些美國政府特殊的一些需求,我們也會從這個,我們的這個桃園廠出貨,IC這個部分我們想,應該是從上個月開始,也已經從這個馬來西亞檳城做了一些部分的出貨。」

台灣怎麼創造,國際競爭力,也是新挑戰,中經院調查,有66%的台商,因為美中貿易戰,採行因應措施,其中有45.8%,計畫改變投資、遷廠與服務據點,但這些台商的首選是東協,而後才是台灣,不想返台前三大原因,有近六成都是考量市場規模,政策不確定性、土地廠房取得的問題,也讓台商確步。

商研院策略所所長黃兆仁:「不管是電子五哥也好,或是我們的IC產業也好,甚至於我們的食品加工,甚至於紡織製鞋,他必須是一個首選的地方,因為東南亞提供跟中國大陸一樣的生產要素,包括土地,包括勞動力,甚至於他可以某種程度去跟當地政府談投資獎勵。」

全球兩大經濟體,局勢緊張,這樣的市場氛圍,或許能帶動產業回流契機,但,與其讓台灣成為,企業因應中美貿易戰的避風港,不如強化產業誘因,真正把企業吸回台灣才是關鍵。
時間已過,沒聽到 2018/11月底有多少在國外求學置產的官二代富二代帶著家產回去共赴國難的....

還要等到三月初才能看到增稅啊...好久啊
100億美元!德化工巨頭巴斯夫在華首個外商獨資一體化基地建設協議敲定

Mark Fang2019-01-10 19:42



德國跨國化工巨頭巴斯夫宣布將在廣東湛江新建在華第二個精細化工一體化基地,投資總額預計達100億美元。其中,巴斯夫在中國南京的一體化基地建於2000年,與中國石化合資經營,各佔一半股權。


沒有顏色看天下事 wrote:
簡單說就是中國投降了...(恕刪)
中國商務部周一發布數據,2018年1-12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60533家,同比增長69.8%,實際使用外資8856.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9%(折1349.7億美元,同比增長3%,未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數據),創歷史新高。

12月當月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5830家,同比增長20.5%;實際使用外資金額923.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4.9%(折137.1億美元,同比增長23.2%)。


sutuberder wrote:
100億美元!德化工...(恕刪)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