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jan1969 wrote:
那就再買啊!
長期存股靠的就是時間跟數量,不是一開始買了就等著吃一輩子,時間+數量才是關鍵,38都買了,31還不敢買?...(恕刪)
沒錯,如果自認為她是定存股,同時每年都有在賺錢,賺的錢90%分配給股東(其實財報很容易被左右,但至少是公開資訊),只要當時股價低於你持有的成本,那就買來繼續降低成本。
例如兩年前買38元一張,前年配3.2元,去年配3元,扣除一些手續費,目前成本應當在32.5元左右,就算33元好了,如果還是一張,那30元買一張後,平均成本就變成31.5元。
總之,自己認為的好股票,同時也有在賺錢,只要現價低於手中持有成本,那就加碼,如果現價高於手中成本再加上預計要配的股利以上,那就減碼,先把股利拿到手,等配完股利後大約在11月時段,會是6189最低的時候,再用原先賣掉的錢買進來。
也就是,現價低於成本--->買,現價高於成本+欲配的股利--->賣,現價低於成本--->再買,現價高於成本+欲配的股利--->再賣。
我目前的做法都是現價低於成本10%,買,高於成本+股利股息,賣。這筆資金就只做這檔,不會移為他用。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