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台灣為什麼變弱了,二十年來台灣到底“少做”了什麼?

台灣變弱=台灣人變弱
為何變弱?
小弟好幾年前就覺得最大主因是....
水果日報和數字週刊的出現
就醬而已...我甚至還想過梁振英是對岸派來建立 吞掉台灣 的基石的陰謀論
毀滅完任務完成後徹回去

雖然我不是媒體業的
但不知有沒有人跟小弟一樣
覺得這兩個媒體的出現
改變了台灣本土報紙和新聞, 甚至綜藝節目, 戲劇節目等等的電視節目?
各位大大真的捫心自問, 試想你周遭的普通老百姓出社會
真的有看書習慣嗎? 那除了本業上的知識, 大家如何獲得新知識? -----> 媒體
媒體改變了, 層次更低, 更加無腦, 並且煽動思想
普通老百姓, 真以為畫面能解釋一切
專家(不透露名字職業與任職公司)就是媒體真的有去採訪
放在新聞裡面的商品報導就不是廣告
大家想用哪種心情去看一件事情, 媒體編的故事就是符合民眾預期
符合預期當然覺得是"正確的", 既然"正確"大家就一直看下去
一直看下去收視率就好棒好棒
諸如此類等等


台灣人知識可能狹隘了
本質競爭力下滑了
就連追溯本標題的來源可能是重炒火熱議題"輸韓國"
我認為也是媒體下的產物
那實際上競爭力不如從前
沒什麼好奇怪的不是嗎
突然想到一點
就是政府的稅法和策略
完全就是鼓勵房價飛漲(直至2015年才減緩
相對年輕人及有成家需求族群
住房成本高漲
以勞工薪資無法負擔根本不敢生小孩
下一代沒有了
什麼競爭力都不用談
五味雜陳的人參

farmer886 wrote:
台灣需要教改,但應該仿效瑞士的模式,

瑞士人少,但是他們也很注重技職,不會輕視沒念大學德人。

學生在7年級就會先分組,沒興趣念書的可以朝技術發展,高中在分組確認一次,

所以喜歡念書和喜歡學技藝的都能領高薪 ...(恕刪)



這點在台灣決定辦不到, "國立大學畢業"的第一個就看不起技職學校畢業, 技職學校畢業的在學術界或是企業中如有提出特別的想法, 馬上就會被這些"國立"質疑因不是"正規體系"畢業的, 所以"理論基礎"不夠, 完全不再聽下去, 有能力的就只能往國外發展... 偏偏這些國立大學畢業大多位於社會或企業的中上階層, 有這種人在位要說教改或是企業創新, 那也是天方夜譚...
從教育出發就已經輸別人一大截!
形而上1006 wrote:
看到一篇2013年..台灣人努力工作升學主義橫行,十足是個競爭嚴苛的社會
雖然我們有偉大的台積電大立光鴻海........
然而幾十年下來年輕人卻剩下22K, 貧富不均嚴重,房價驚人,連結婚生子買房子基本人權都非常困難
我們努力的成果到哪裡了?.(恕刪)


努力地去賺毛三到四
並認為這樣做很對

也因為只有毛三到四
所以競爭激烈,獲利也低

如此而已

再來反觀丹麥
去看看丹麥的教育制度
"丹麥教育制度的一項知名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自主意見,從而教育出獨立的個人,不重視靠記憶學習的各科知識。"

這和台灣的崇尚聯考很不一樣
台灣人希望用聯考來篩出那個學生在
某些確定,已知,可行,大家認同的知識,思考模式下能做出最有效率學習
所以,篩選出來的所謂菁英也是善於執行上述教育目的
而上述的教育目的,也是最適用於已知,確定可行,有解的"代工"產業
因為是確定,可行,有解,所以競爭激烈,但毛利也是偏低
教育型態<-->產業型態 這整個是互相自洽的!

不過,台灣人既然認同這樣的教育目的,產業型態
那也沒啥不好,愛其所愛,不要比來比去怨嘆來怨嘆去就好!
phuang3 wrote:
現在的問題跟教改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當初沒教改現在同樣的人依然是領22K。


教改正是 22K 的關鍵之一,不才以前聯考的那個年代,大學錄取率 30% ,大學文憑幾乎可說是就業保證,現在呢?

台灣需要教改,但應該仿效瑞士的模式,

瑞士人少,但是他們也很注重技職,不會輕視沒念大學的人。

學生在7年級就會先分組,沒興趣念書的可以朝技術發展,高中在分組確認一次,

所以喜歡念書和喜歡學技藝的都能領高薪。

因為教育人文素養夠,前陣子公投是否要每人每月發放約8萬多台幣的補貼,公投結果是否決。

這在現在台灣不可能發生

可參考

瑞士職業教育制度

中國崛起可以搭順風車,世界各國都在搭,台灣沒必要有車不搭,還搞去中國化用走路的。
政府單位用的都是自己人,而不是專業人員,而且沒遠見,只求能看到目前的成效,會依賴中國也是那是近利,完全不會為往後的未來佈局,就算美其名是做個建設會帶來什麼.......也只是用個名義是拿來圖利,從過去到現在就只有一個字,貪,全部都是貪,貪能解釋一切,包含現在的年金都是
不是"少做"了...



是根本都沒再做~~~~



只忙政治..


政治就是.....金錢與權力的一切~~~~~~




jim567 wrote:
剛好一篇韓國的呼應...(恕刪)
都只會批評別人
自己不努力

1.法律條文沒有所謂跟上時代或沒跟上
日月光廢水,哪怕抓到一次罰10億,
然後呢?法律改罰10億,就沒廢水,然後呢?
原來沒有污染,台灣競爭力就能追上韓國,日本?
那東南亞不早就應該超英趕美了

2-新聞亂象
所以中國一天比一天強是因爲他們的新聞都是報喜不報憂?
所以新聞改變正面一點
台灣的競爭力就會增加?
你的薪水跟新聞媒體有關係?

3-政黨惡鬥(消音)
這點是事實,
但是牽扯的問題還是經濟話題比較重要

台灣要能進步,好歹也要有一定規模的大企業
才能跟其他國家競爭
HTC勉強也曾經走入國際,
ASUS,ACER也都一樣
不過,他們的規模還不足以大到帶領台灣

說到教育

政客跟財團勾結
不斷對教育開刀來圖利自己

首先無條件開放學貸
讓很多私立學校不怕沒有學生就讀
當時不管多爛的學校多爛的科系都有學生就讀
因為學貸無條件申請
很多學生因為學貸而去讀大學
但是他讀大學乃是混文憑的

這些私立大學也知道這些學生是花錢買文憑
除非學生曠課太多
否則是一定都可以拿到畢業證書

導致很多亂七八糟的大學文憑紛紛出爐了

私立大學跟政客合作
把大學變成學店
讓人人都可以申請學貸來讀書

很多技職學校發現轉型成大學後賺錢超容易
於是紛紛透過關係以及政客關說而轉型成大學來賺錢
導致台灣技職體系出現斷層

這個現象也導致零分也能讀大學
只要你申請學貸不管成績有多爛不管你是不是來混文憑
都能拿到畢業證書

這個現象就類似現金卡亂發導致社會問題

接下來他們又對課本動手
讓出版社與補習班可藉此獲利

說教科書要開放
要讓學生多元學習

於是要求開放教科書
讓出版社可以編輯及印製教科書

原本學生只要買一本書來就讀即可
卻演變成現在一個科目要買3~5本書來讀

因為每一家出版社編輯的教科書都不太一樣
為了避免遺漏到某一部份
只好每一家出版的書都要買來學習

讓學生課業壓力增加至少3倍以上
讓學生被逼去上安親班以及補習班

因為不去上安親班跟補習班的話
就無法把這些課本給讀完

原本說要讓學生減輕壓力
不要課業太重

但實際上卻讓學生課業壓力越來越重
回家時間越來越晚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