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06 11:18 時報資訊
近來台股跌跌不休,除因國內經濟數據不佳,產業及上市櫃公司財報利空不斷,證交所與櫃買中心的監視制度未隨漲跌幅已放寬至10%調整,持續以過去「7%」來監視,動輒將當沖成交量熱絡或是漲跌幅較大的個股採取分盤交易及預收款券,導致相關個股非理性的跌勢難止,更讓台股雪上加霜,目前櫃買中心已開始檢討修正不適宜的監視制度,證交所則仍在觀望中,主管機關應加速修正,讓台股回歸市場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依現行上市櫃監視制度,證交所或櫃買中心若發現有交易異常之有價證券,其本益比、股價淨值比異常、或公司基本面資訊疑涉有虛偽不實,未能澄清有誤導投資人之虞、或有嚴重影響市場給付結算安全之虞、或經公布或處置措施未發揮警示效果及其他情況等,經監視業務督導會報研判認有必要時,將配合市場狀況,採取特別處置措施。為保護投資人權益及維護交易市場秩序,監視業務督導會報亦有可能在該有價證券未經公布注意交易資訊或一般性處置,即採取特別處置措施;處置措施包括款券預收、管制撮合、限制證券商申報買賣金額、通知證券商增繳給付結算基金、調降信用交易成數或暫停信用交易及其他措施等。
不過,台股自開放現股當沖,並於6月1日起放寬股市漲跌幅至10%後,上述的監視條款並未隨漲跌幅放寬修正,持續以7%標準來監視,導致部分股價波動較大或周轉率較大的個股,動輒被列為警示或注意股票,甚至被採取預收款券及分盤交易,原本可以為台股創造成交量的熱門股瞬間冷凍,成為近期台股成交量低迷不振的主因之一。
除監視制度未隨漲跌幅同步調整,另一個讓投資人困惑的是,上市櫃公司股價,本就應反應基本面,業績好的公司在買盤力挺下,股價連番大漲相當合理,反之,業績不好的公司,股價亦會被市場修正,然依現行的監視制度,上市櫃公司短線漲幅或累積漲幅達一定比例時,即啟動所謂分盤交易並預收款券,雖然出發點是為保護投資人,但實際上卻造成更多股價失真。
以F-鈺齊(9803)為例,公司在7月20日公布第2季的財報,第2季稅後虧損達1.1億元,單季每股虧損達0.85元,隔天開始跳空跌停,之後因跌幅過大,被櫃買中心列為注意股票,並在日前開始分盤交易,在賣壓難以宣洩下,反而導致F-鈺齊跌勢難止;另一家受害甚深的個股,就是宏捷科 (8086) ,宏捷科因其大客戶,亦是美國最夯的PA廠—Skyworks業績亮眼,公司業績跟隨Skyworks,業績呈現三級跳,從去年Q3的EPS為0.88元成長到今年Q2的EPS為1.93元,雖然股價從去年的26元漲到今年最高129.5元,雖然漲幅達3.98倍,但也只是反應基本面,業績呈現高成長,自然也吸引投資人進場,結果OTC卻用周轉率,從今年6月至今,16度將宏捷科列為警示股,甚至自8月3日起實施分盤交易,導致公司股價連番重挫,一季賺1.93元,上半年每股盈餘達3.66元的公司,目前股價卻因不合宜的交易制度,只剩70元,對投資人及努力經營本業的公司來說,實在不公平。
主管機關的監視制度,原是為保護投資人,避免市場違約交割等,出發點是良善,但是股價本來就應該是反應基本面,監視制度理當要符合情理,應該考量公司「所處產業及業績是否處於成長期」,「股價與基本面有無嚴重背離」,如果沒有,不宜採「一視同仁」的標準,讓上市櫃公司無論業績好壞都可能因為漲跌幅過大而被納入注意股票,甚至被分盤交易,讓投資人及法人無法依上市櫃公司業績自由買賣,造成上市櫃公司成交量萎縮,最終受害的,還是台股!
任何一個市場,最可貴的是市場機制,除非有明顯違法,主管機關宜尊重市場機制,相信市場投資人會自行判斷,或許更能建立一個健全的台股市場。
2015/08/08 09:26 中央社
台股在眾多不確定性因素環伺下,不但再創今年新低,周線也3連黑,不過由於融資連減18個交易日,已處相對低水位,投信統計,中長線投資勝率已達100%,
投信法人表示,從籌碼面來看,從7月15日至8月7日期間台股交易日,融資餘額大減肥,目前在相對低的位置,大盤下檔空間相對有限,過去經驗來看,只要融資餘額來到年度新低水位,通常都是中長線布局好時機。
群益投信表示,融資餘額越低表示散戶手中持股越低,有利籌碼沉澱,台股目前融資餘額僅約新台幣1537億元,來到今年新低水位,統計近10年台股融資餘額來到年度新低後20日、60日、90日、120日、240日平均報酬率分別為2.16%、7.61%、8.67%、12.83%、23.20%,不僅是正報酬外,還會隨著時間拉長增加報酬。
再以投資勝率來看,融資水位創低後60日、90日、240日更是百分百,顯示出在籌碼穩定下,台股股市上漲機率就高。
群益馬拉松基金經理人陳建宗表示,觀察過去融資大減後,台股都有一波走勢,現階段台股受相關不確定因素影響短期震盪難免,不過,逐步回溫的經濟基本面可望支撐台股後續表現,建議投資人短線上不要過度反應,中長線投資人可逢低分批布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