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綠角 "股海勝經" 這本書


denny_kf wrote:
你的說法如果要當成"因投資人獲利了結"所造成的, 這我無法認同, 因為邏輯有誤.
不過你說的現象在現實中也確實很平常,
例如當大盤7000點時, 某基金淨值20, 後來大盤上到9000, 基金淨值25, 結果大盤跌回7000左右時, 基金淨值卻只
不到19, 原因是什麼? 最不可避免的就是各種費用與交易成本的消耗.
有這個事實, 但原因不能隨便亂套.
...(恕刪)


ayz847 wrote:
不太了解你的意思。
如果你的意思是說,『股價回到原來價位,股基的淨值比當初低。』
那很簡單可以理解,就是費用嘛!(經理費、保管費、......)
這段時間,經理人也是要吃飯過日子呀!他在幫你做事耶。
...(恕刪)


頭腦不靈光, 想錯了. 是其他費用影響淨值.

盡付談笑中 wrote:
真是糟糕..

這個網路作家開口閉口都離不開海外ETF

結果~~~手中投資比重最大比例依然是『海外債券』
...(恕刪)


我有 miss 掉甚麼訊息嗎?

我怎不知道哪裡可以看出他手中投資比重最大比例依然是『海外債券』???

哪裡有說?

3325km wrote:
內含費用,有點放大了...(恕刪)


km 大,你也不必擔心大家一開始就被動投資不知道學基本功....

很多人看了他的書,了解了這個觀念,如何操作還是自己決定...

我目前看不透未來趨勢,就先被動投資,

我也希望再遇到一次金融海嘯,在低點時自己有膽識一次梭哈買很多股票,

好好的賺一筆,被動主動並行 @@

被動投資有它好的一面,也不會大家因此一定都不主動投資,

我覺得綠角大太武斷的否定主動投資,

但被動投資的確是綠角帶給許多台灣初學的投資者一個不錯的投資概念

(至少我和我認識的一些朋友是如此)

盡付談笑中 wrote:
真是糟糕...總是會...(恕刪)


之前,我也有請教他,海外投資比重,股債比重為何? 他都沒有正面回覆。

想請問閣下,你如何知道他這麼明確的資產配置比重數字?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hoamon wrote:
之前,我也有請教他,...(恕刪)


我記得我有看過.....

他大致是 股8債2 ; 美歐新興亞太 : 3322

股裡面有買約5% 小型價值股,但他都建議大家自己決定,

他不喜歡明講大家就把它當明牌,只當文抄公...
水云 wrote:
啊 ...小弟忘記回...(恕刪)

剛剛稍微試算一下從2005年開始投資利滾利計算0050和IOO兩者之間報酬率,
都是每年固定投入十萬,其實IOO的報酬率是落後0050的耶
雙方分別得出的結果是

0050:809986.0869

IOO:723808.8977

但是可以比較的數據實在太少,0050真的太年輕了

不過同場加映VT兩者一樣的方式從2008年開始投資結果如下

0050:471197.2975

VT:475815.7218

再算上管理費0050:0.4884而VT是0.22,績效不比世界差但就是輸在管理費阿。

也可以從這個試算結果發現到奇十台灣股市還是有跟著世界的趨勢在跑,
並沒有大幅落後的趨勢,是有落後一點但不到一個百分比,所以台股有一個合格的表現,
雖然最近新聞都是把它當成後段班欺壓就是了。
漫步股海
懷疑綠角現在以出書為獲利來源.

綠角在其 "股海勝經" 基本上的論點就是
1. 股市無法預測
2. 指數化投資法可以勝過一半以上的人
3. ETF 成本比開放型基金低
4. 長期持有

但若綠角目前的主要投資是海外債券, 很大的可能他在台灣證券交易市場是失敗的, 因此不敢親自證明自己的主張或已失敗收場, 或就是只勝一半虧損的投資者, 還是虧損.

以上述四個論點來看,

第一點, 可以吸引股票交易虧損的投資者, 或者尚不知如何投資的人. 綠角就是這一型的人. 那你還看他的書幹嘛? 你自己寫書賺錢就好了.

第二點, 勝過一半的虧損投資人沒什麼好高興的, 因為你可能還是屬於虧損的一群 (若您相信股票市場傳說中的 82 法則), 可能是虧的比較少而已. 何況未勝過一半的虧損投資人也沒犯法, 意思是說 綠角沒有保證.

第三點, 若你是屬於第一點的投資者, 開放型基金定期定額或許更適合你. 因為定期定額可以自動扣款, 不需每天看盤, 只需注意收盤後的基金淨值, 甚至可以一星期不理它. 如果不會選擇基金, 看看台股基金規模較大的, 花一小時的時間比較一下, 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就可以了. 反正無論是基金或 ETF, 都跟股票一樣, 有漲有跌. 只要不要下市或解散就好了. 說穿了, 0050 等 ETF 只是賭台股不會垮台而已.

第四點, 完全錯誤. 除非股票、基金或是 ETF 是你家開的, 要不然為什麼要長期持有? 股票、基金或是 ETF 跌了 50% 你會哭嗎? 還是幹跤? 若會幹跤, 就不適合長期持有. 若你會哭, 想與它同生死共患難, 那就長期持有.

以上是本人的看法, 歡迎指教.
freeman9955 wrote:
懷疑綠角現在以出書為...(恕刪)


看到你的感想,我有一個疑問:「我們看得是同一本書嗎?」

也有可能我看過其他指數/被動投資的書,所以或許我所講的也不完全是「股海勝經」的內容。

不如這樣,你就假設「綠角股海勝經的內容」是有矛盾的、不正確的。所以你去看看其他指數/被動投資的書,從其他指數/被動投資的書反回來批判綠角的股海勝經。

而指數/被動投資的書,我的建議如下:

投資人宣言:教你如何建構一生受用的投資計畫(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86326 )

夠了:基金之神John Bogle寫給中產階級的快樂致富學(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9383 )

基金,騙局?一場夢! (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7662 )

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長期投資(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4984 )

漫步華爾街(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15879 )

投資金律(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39856 )

黑天鵝效應(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09916 )

原則上,我是從易排到難,不過個人智慧是不完全一樣的,或許我覺得難的,反而你覺得容易。

PS 別把綠角當神,他的觀念很多也是從別人那裡學來的。只要持續學習,你也能打敗綠角,或其他任何人。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freeman9955 wrote:
以上是本人的看法, 歡迎指教...(恕刪)

衝著你這句話,我再囉嗦一次。不是指教,只是想法而已。

我的初步感覺。你還沒讀通綠角的書就急著攻擊。所以沒攻擊到重點或歪靶了。

如果我沒理解錯誤,綠角應該是這麼作:(以下1~6為個人揣測)
1. 決定股債比率。譬如股8債2。
2. 決定股的投資區域的比例。譬如美、歐、新興、亞太為3322。
3. 每一區域找個 ETF為投資標的。定期或不定期投入。
4. 每年檢視一次。把偏離的部份調整回來,恢復原比例(含股債比、區域比)。(此即再平衡)
5. 到你退休或需要用錢時再提領。提領時還是要維持原比例 (含股債比、區域比)
6. 一年只檢視一次,花費時間不多。有時間多去陪家人、運動、休閒。別浪費在看盤、比績效、…等等無意義的活動上。


> 很大的可能他在台灣證券交易市場是失敗的, 因此不敢親自證明自己的主張或已失敗收場。
A.台股只佔全球股市的一小部分(8%?)。而你似乎把台股當做全世界。( 更正:台股佔全球股市不到1%。)
B.在提領之前,沒什麼失不失敗可言。或許台股賠了債券賺了,或許歐洲賠了美股賺了。這就是要分散投資的目的呀。

> 因為定期定額可以自動扣款, 不需每天看盤, 只需注意收盤後的基金淨值, 甚至可以一星期不理它.
A.買ETF是買全市場報酬,不是賺差價,不需看盤,連盤後淨值也不用看。
B.之所以不買基金而選ETF,是因為費用的考量。特別是長期差異更大。
C.之所以不買個股而選ETF,是因為風險的考量。個股很難長期領先。

> 勝過一半的虧損投資人沒什麼好高興的, 因為你可能還是屬於虧損的一群 (若您相信股票市場傳說中的 82 法則), 可能是虧的比較少而已. 何況未勝過一半的虧損投資人也沒犯法, 意思是說 綠角沒有保證.
A.投資從來沒有人保證賺錢。不管是主動、被動,不管是債券、股票、基金、ETF皆是。
B.花200塊就要得到保證?太便宜了吧。
C.勝過一半,只是一個理論或過去的統計。未來如何?沒有人知道。

> 除非股票、基金或是 ETF 是你家開的, 要不然為什麼要長期持有?
A.長期持有是基於這個假設:人類社會,縱使有經濟循環,但長期而言是持續發展進步的。跟誰家開的沒關係。
B.即然是長期,那短期的漲漲跌跌就不要去理它。也不用去計較一年誰第一?三年誰贏誰?

至於以出書為獲利來源、開課賺錢、介紹開戶取得利益等等。那是他個人行為,跟他的理論不相關。不宜以人廢言。


ayz847 wrote:
衝著你這句話,我再囉...(恕刪)


我記得之前雜誌採訪綠角,他有提過他在台股的配置只有 0050,大約有 30 ~ 40 % 左右的利潤。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