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AM產業直接員工逾3萬人,相關上下游產業約10萬人,並影響桃園、新竹及台中等縣市地區繁榮
http://pro.udnjob.com/mag2/it/storypage.jsp?f_ART_ID=54837 就目前面板廠人才結構來看,以目前友達 ( 2409)全球員工約4萬2千人,台灣員工約2萬人; 奇美電 (3009)有3萬3千人,台灣員工約1萬6千人,強調上下游面板長系統整合的群創來看,全球擁有4.5萬人,但台灣的員工人數則不到1萬人
http://news.pchome.com.tw/society/taiwannews/20100423/index-12720180072651978002.html
99年3月失業率為5.67% ,失業人數為62萬4千人
==================================
dram/面板垮 ,台灣大概會失業14萬人
況且飛彈瞄準三星 LG 那之後被美日韓三國陸海空三方轟炸軍事基地
北韓可以準備直接投降了 誰沒事打仗不打要害,去打些無關痛癢的地方
還有一點就是...南韓對外出口產業主要是以汽車和造船煉鋼等重工業為主
科技產業只是扶植產業的一環而已 別把南韓經濟發展和台灣一樣看齊
南韓沒了三星 LG不會怎麼樣 還有現代 斗山 鮮京(SK) 韓火等一拖拉庫的重工業可以支撐經濟 何況大家今天說的三星電子工業 是三星SDI而已
三星在南韓的產業含括了80% 包括 建設 重工業 電子 紡織 醫院 機械 汽車 造船 食品 運輸 金融 保險 電器 化工 實在是太多了.....10年前還曾出過遊戲機勒..雖然已倒閉收場就是了
阿打是要打哪一個?? 全都打的話三星的工廠遍布在全南韓,還有世界工廠和各國的分公司,我會先懷疑北韓有沒有那麼多飛彈給你射
如果發動核武戰的話 鄰居的中國肯定不會答應的 日本更是全面性的會與北韓沒完沒了
Laurence~~~~~
莫重蹈覆轍 政府應打破產值迷思
觀點 - 莊衍松/電子時報
茂德2009年2月14日將有新台幣100億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到期。為了籌錢,茂德除了賣測
而岌岌可危。就和美國3大汽車廠向美國政府求救一樣,台灣DRAM廠似乎只有政府才有能
力拯救。暫不論政府最後的決定是什麼,台灣DRAM廠落得今日的下場,追究起來都是政府
當年縱容下的結果,政策的失誤難辭其咎。如今業者當然有權要求政府善後,政府不但沒
有理由拒絕,更沒有資格責怪台灣的DRAM廠商不知長進。反而應深切檢討台灣的科技產業
政策,為何沒有避免產業災難的能力與防火牆設計?
政府早年設立科學園區,有策略性的引進半導體技術,是今天台灣IC產業枝繁葉茂的主因
。也正因為半導體產值成長迅速,政府逐漸落入以產值論英雄的價值觀。因此只要能提供
就業機會、創造產值與為國家賺取外匯的產業,政府幾乎是竭盡所能幫助。半導體產業有
政府的支持,國內的金融機構因而輕忽對投資或融資給半導體廠的戒心,銀行業風險控管
已出現重大漏洞。
不獎勵自有技術札根 獎勵快速量產
根據DIGITIMES的研究報告,台灣在2000~2007年期間投入生產的12吋廠有54座(不含試產
線及R&D線)其中有26座廠投入記憶體生產,其中有17座生產DRAM。然而DRAM產業競爭優勢
取決於先進製程及產能,但先進製程掌握在美光(Micron)、爾必達(Elpida)、海力士
(Hynix)等技術母廠,交給台廠的技術都是量產型DRAM產品。而且力晶、茂德等依賴母廠
技術的業者,每年都要支付龐大的技術授權費,而蓋12吋廠的25億美元投資,則完全是台
廠自行負擔。在成本不低,收入有限的情況下,台灣幾家DRAM廠合計負債已經超過新台幣
4,200億元。
這裡值得探究的是,政府早年難道不知道DRAM產業的特性嗎?為什麼不獎勵研發?為什麼
給業者「裝機就能生產」的空間,甚至給予相當程度的進口設備免稅、投資抵減優惠?以
致於台灣DRAM廠紛摒棄自行研發的苦差事,轉向直接找國外母廠買技術的現象?這是「愛
之,適足以害之」的結果?
1994年工研院次微米技術開發成功,經濟部為落實此項科技專案成效,決定成立衍生公司
──世界先進從事DRAM研發設計。然而政府並未給予自行研發DRAM技術的業者適當的保護
與獎勵,雖然該公司的技術水準跟不上國際DRAM大廠,但畢竟是自主技術,較不會受制於
人。相反的,其它DRAM廠以取得國際母廠奧援為手段,2002年政府鼓吹「兩兆雙星」政策
下大量興建12吋廠,因為有國際技術優勢,逼得國內本土技術在2004年黯然退出DRAM舞台
。
根據統計,政府推動「兩兆產業」(半導體和平面顯示器)發展,總投資金額為新台幣
5,980億元。2007年創造產值達3兆1,535億元,2008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台灣兩兆
產業的產值可能出現成長停滯,甚至是衰退的數字。無論如何,政府在產業投資上是花了
很多錢的。以DRAM廠大都集中在竹科、南科的科學園區來說,總投資額超過2,250億元。
政府投資科學園區目的,希望創造36萬個就業機會、2012年產值4兆元。所以為了廠商用
地需求,科學園區作業基金不斷向銀行借錢購買土地,截至目前已揹負1,050億元以上的
債務。
另外,政府為了獎勵產業發展,採取加工出口時期的概念,讓廠商由國外輸入之機器設備
、原料、物料、燃料、半製品、樣品、實驗用貨品,統統免徵進口稅捐、貨物稅或營業稅
。既然有政府提供多項優惠保護傘,銀行業也跟著政策起舞,願意對DRAM廠大量放款借貸
。再加上台灣取得國際技術十分容易,政府也不限制、不干預的默許DRAM業者向國外買技
術。所以拆穿政策工具所導引的方向可知,政府希望台灣業者從事DRAM自主研發,苦守寒
窯的誘因根本不存在。
政府依法給予業者獎勵並沒有錯,因為根據《科學技術基本法》第18條規定,「為促進民
間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政府得提供租稅、金融等財政優惠措施。」另第19條亦指出「政府
對符合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目標之民間研究發展計畫,得給予必要之支助。」
在國家還未有《科學技術基本法》之前,也有獎參條例、促產條例,持續提供業者優惠。
累計政府對科技產業的抵減稅額如新興重要策略產業獎勵、投資抵減、設備加速折舊等已
逼近3,000億元,對稅收的影響十分可觀。但這一切都於法有據,政府提供優惠的環境雖
然沒有錯,但也要為此政策承擔可能的後果。例如,DRAM廠就是在政府的優惠下,不思研
發自主技術。造成今日難以收拾、進退不得的下場。
-----------------------------------------------------------------------------
雖然這一大篇,但是你從其中可以發現台灣政府及民間企業的重大缺失在哪??
這如出一徹的,
當年漢翔公司(沒記錯是這家吧,還是其它單位?)研發出IDF經國號戰機時,
美國看台灣竟然有能力做出這等級的戰鬥機,
心想不妙,
趕快請美國國會通過台灣軍購的法案---出售F16A、B型戰機,
所以政府就沒有繼續大力鼓吹支持漢翔及所有供應鏈廠商研發新一代的改良型戰機(也許是IDF升級版),
近幾年漢翔就幾乎沒什麼做為可展示(沒了能力),
連其內部重要的工程師也被台灣的對手---南韓給挖角了,
等於軍事機密外流,
南韓知道了台灣的機密,美國會不知道嗎???
別國把台灣在手掌上把玩,
壞就壞在台灣政府不長進,卻不自知,
大家想想,這跟DRAM有沒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自主研發,就等著被做掉~~~連國防都這樣做掉,
那DRAM、面板、手機算甚麼,
政府沒有警覺,惰性政府,成天想著十八趴,我看你能領到何時???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