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未來的四年大家背上17萬7千的債務與利息。

macacafly wrote:
1. 投機客應該早就出清了 這波傷最重的是投資客 而不是投機客
隨便看短中期線形 也知道八九千點時 就該出清持股了
所以救股市 是救企業 也是救中長期投資者
至於救房市 目前台灣的房市跌幅 還很少 還談不上救房市 有的只是擔心股市的大跌
一定會影響到房市 而放出的房市利多.(恕刪)

投機客之所以稱為投機客,乃在於他們擅於利用槓桿與避險機制
買進現股之餘 也擇機放空 一路下來空單賺飽飽 現股呢? 哀求政府救囉
沒有買就沒有賣,投機客如果8~9000點就出場,股市也不會跌到3~4000

救房市就更誇張了 你可以參考258兄上一篇回文。

macacafly wrote:2. 社會公義 要防止不公義不公平的發生 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只要政府施政花錢
一定會有人獲益 反向來說 那就是其他大部分人都沒直接獲益
但要設計兼顧社會公義的制度 我覺得很難 我沒有那麼理想或浪漫
現在只要能減緩一路潰堤而下的經濟衰退 就已經很好了.(恕刪)

救急下猛藥 這個大方向沒有錯
錯在於政府目前似乎都著眼於救有錢人
制度不能完美 作法可以彌補

況且台灣以出口導向為主 國際大環境沒改善 任何猛藥都難以立竿見影
企業現金流不足,降息還不夠嗎?
失業率那麼高,為何不刪減外勞額度?
企業競爭力不足,為何政府不出錢去買技術跟人才?
不少人工作意願低,有沒有辦法提高工作意願?
macacafly wrote:3. 重點不在於淘汰誰 重點在於錢要救哪些企業比較重要 ...(恕刪)

目前救企業的方案如何?
我看到的是 錢進股市+降息 就這樣而已
人家外國是紓困銀行+降息 讓銀行肯借錢給企業或是減緩企業繳息壓力

錢進股市,大家都看的到 漲起來就有掌聲
錢進企業,大家不一定看的到 但企業員工絕對可以感受到
macacafly wrote:
到九月初 柏南克還覺得次貸問題不嚴重
放給雷曼兄弟倒造成骨牌效應 本來救雷曼兄弟可能只要一兩百億
演變成7000億還不夠...(恕刪)


雷曼兄弟要救起來不只一兩百億.....(喝茶)
而且雷曼兄弟的老闆在2008年的8月間就在積極的尋找可以接手雷曼兄弟的公司 , 但他們的執行長佛德(Fuld)在與有意收購25%股份的韓國產業銀行談判時認為雷曼兄弟的價值被韓國產業銀行低估 , 導致談判失敗 , 接下來雷曼兄弟發生什麼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美國這7000億美金是有條件通過的 , 最初的2500億美元在方案得到國會批准付諸實施時即可使用,另外1000億美元可以在總統認為必要的時候使用,其餘的3500億美元則必須在國會進行評估之後才能使用 , 不是想要救誰就可以拿來救誰的.......而且這7000億面對全球數以十兆美金計的CDS(信用違約交換) , 不過是個零頭罷了......而且對於捅出這次風暴的投資銀行們 , 美國有花錢救他們嗎? .....倒是對美國人影響比較嚴重的保險業 , 美國有出手拯救 , 畢竟保險公司倒了 , 萬一這間公司有醫療險......可以請住過美國的網友說明一下醫療險對美國人的重要性嗎?

CDS全球有多少勒 , 請看以下新聞連結吧
http://money.chinatimes.com/invest/news/m97a1614.htm

macacafly wrote:
1. 投機客應該早就出清了 這波傷最重的是投資客 而不是投機客
隨便看短中期線形 也知道八九千點時 就該出清持股了
所以救股市 是救企業 也是救中長期投資者
至於救房市 目前台灣的房市跌幅 還很少 還談不上救房市 有的只是擔心股市的大跌
一定會影響到房市 而放出的房市利多


投機客?基金操盤人算不算?各證券商自營部算不算?做短線的散戶算不算?投資台灣股市的外資算不算?看看今年基金的報酬率再來說這段話吧........

如果"救股市 是救企業 也是救中長期投資者 "那我們應該看到美國將7000億美金投入股市才對......

這種想當然爾的思維才是最可怕的 , 因為都沒有去收集資料後再加以分析....直接腦袋想一想就認為應該是這樣.....

這一波不論是誰都有傷到 , 只有沒買股票的人影響比較小.......

macacafly wrote:
社會公義 要防止不公義不公平的發生 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只要政府施政花錢
一定會有人獲益 反向來說 那就是其他大部分人都沒直接獲益
但要設計兼顧社會公義的制度 我覺得很難 我沒有那麼理想或浪漫
現在只要能減緩一路潰堤而下的經濟衰退 就已經很好了


沒有人反對政府花錢建設 , 但是建設要有明確的方向 , 而且要按部就班的去做去執行 , 很多東西都是要一步一步的慢慢做才能完成的. 好比北宜高或是二高 , 這是為了行車安全與縮短交通時間並且紓解龐大的車流量而做的重大建設 , 需求/建設方向明確之後 , 剩下的就是選路線 , 找廠商 , 比價格 , 然後就動工了......

macacafly wrote:
3. 重點不在於淘汰誰 重點在於錢要救哪些企業比較重要


美國重點救的是銀行與保險業 , 保險業先不談 , 救銀行是因為企業要借錢都是找銀行 , 銀行會有專門的人去評估放款風險 , 政府做這塊不會比銀行專業. 當然如果你公司超級大間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 例如美國三大汽車公司......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dee83631 wrote:


雷曼兄弟要救起來不只一兩百億.....(喝茶)(恕刪)


一兩百億只是當初看到新聞時寫的金額
但真正要多少 我想連執行長都不見得知道
但是這個金額肯定比7000億少
當然也有人說7000億還不夠, 但是救雷曼兄弟到底要多少, 並不是我本文的重點.
重點在於救雷曼花的錢比它引起的骨牌效應所花的錢 應該是少很多
雷曼一倒 所有的銀行為了自救 全部都不敢互相拆借款
美國政府光為了補這個洞就花了多少


dee83631 wrote:
投機客?基金操盤人算不算?各證券商自營部算不算?做短線的散戶算不算?投資台灣股市的外資算不算?看看今年基金的報酬率再來說這段話吧........
(恕刪)


這已經關乎到大家對投機客的定義了
會買基金的人 應該也是抱持投資的想法吧
我對投機客的定義是賺價差的人
至於基金操盤手 法人等等 他們的部位太大 要完全投機也不容易
因為要出清 得先考慮會不會傷到自己
法人也在賺價差 但是他們的部位太大 所以投機的金額也不得不變成所謂的投資

dee83631 wrote:
那我們應該看到美國將7000億美金投入股市才對


美國的問題跟台灣不一樣
它們的引爆點在銀行的不良借貸還有高風險金融商品
第一時間當然先填最急最深的大洞
他們就算瘋狂拉抬股市
但很多銀行主要營利並非來自股市
金融商品的虧損還是會讓他們倒閉

台股這波來自外資撤出資金滅自己家的火
亞股都崩了 淺碟型的台股能撐多久? 一月撐到五月 還越撐越高
但是其他亞股 今年的高點都在一月 如與台股連動最深的韓股

這波重傷台灣經濟的
不是高風險金融商品(台灣金融業買這些商品的比例幸好並不高)
來源大概有三
1. 歐美出口衰退, 外國都沒訂單了, 電子產業能活多好?
2. 對大陸出口衰退, 大陸也是以出口為主的地區, 大陸台商的業績都衰退了, 台灣的廠商能多好?
3. 內需市場, 因為外銷企業賺不到錢,再加上股市萎縮, 有多餘資金的人資產幾乎都減半, 有錢沒錢的人都縮衣節食.

1跟2得仰賴歐美復甦, 受制於人.
3. 是唯一自己可以盡力的.

政府早就每年都赤字連連.
所以只要政府想做稍微多的事, 一定得舉債.
每個國家在這波都推出一堆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策
倒是很多人在這裡高唱自由市場經濟.
不知道是見解高人一等, 還是因為只看島內不看島外?

外勞多 來自企業主需要外勞的低成本
除非本土勞工可以接受外勞的薪資

政府出錢買人才跟技術
買那裡的人才? 如果是人才 一定喜歡待在高所得 環境也好的地方
如果台灣環境不夠好 買得了一時 買不了一世
買技術也要有好人才才能留住
但這些又都是中長期的
還是無法救急

錢進股市為何會帶動經濟呢?
如果外資賣超減緩的時候
做出好的量價線型
可以減緩台股的跌幅
因為短期買進的人都賺錢了 長期套住的人也會等待股價上漲
賣出力道自然會減輕
當然前提是
美股不要再暴跌






hello

macacafly wrote:
外勞多 來自企業主需要外勞的低成本
除非本土勞工可以接受外勞的薪資



其實如果詳細研究現在外勞的薪資其實不會比本國勞工貴。
因為還有一項就業安定基金要給。

外銷砍單要提振內需,但是內需已經因為之前物價高漲讓消費者收手了

現在一台斤雞蛋還是33-38元
年初也才一台斤22-24

請問墊高的物價,薪資不升反降,搞無薪休假之後。
政府的內需計畫只有一張紙的計畫內容。

可知這些計畫是多麼恐怖。因為無法公開細節。
半年來這些經濟顧問、國策顧問不知道都在幹嘛?都有領薪水的
macacafly wrote:
一兩百億只是當初看到新聞時寫的金額...
重點在於救雷曼花的錢比它引起的骨牌效應所花的錢 應該是少很多...
當然也有人說7000億還不夠, 但是救雷曼兄弟到底要多少, 並不是我本文的重點.
重點在於救雷曼花的錢比它引起的骨牌效應所花的錢 應該是少很多
雷曼一倒 所有的銀行為了自救 全部都不敢互相拆借款
(恕刪)

雷曼需要多少錢確實難以知道 , 畢竟大家都不知道這個洞還有多深 , 但是
目前已知的洞有多深卻不難 , 下面超連結的文中提到"最終,雷曼被6130
億美元的債券壓得破產了。
" , 而且除了CDS之外還有衍生出CDS的金融商品
--CDO(擔保債務憑證)--不過最大宗的還是CDS--這樣的雷曼兄弟怎麼救?
http://magazine.sina.com.tw/lifeweek/498/2008-10-05/ba61238.shtml
macacafly wrote:
會買基金的人 應該也是抱持投資的想法吧
我對投機客的定義是賺價差的人
(恕刪)

基金投資人賺的不也是價差嗎?難道基金單位的價格只是看看的東西?
macacafly wrote:
美國的問題跟台灣不一樣
它們的引爆點在銀行的不良借貸還有高風險金融商品
(恕刪)

這些都是次貸危機引發的 , 那次貸危機又是被哪些東西引發的呢?
小弟認為有主要下列二個因素

1.貸款給償還貸款能力較差的人(可收取的利息高)
2.房價崩盤(房價泡沫化)

第一個因素在房價未崩盤之前 , 一切都是可接受的 , 因為此時房屋價值還高過
當初貸款+自備款的總值 , 換句話說賣了還有賺勒....雖然風險也大......
但這個因素在因素2房價崩盤之後就反過來了 , 你的房屋總值已經比貸款還少
, 賣掉還不夠還貸款 , 甚至拿出銀行的存款也不夠 . 很多美國人就直接把房子
還給銀行不繳貸款了 , 也就是等妳銀行來法拍了.....而跟這有關係的CDO與CDS....
macacafly wrote:
這波重傷台灣經濟的
不是高風險金融商品(台灣金融業買這些商品的比例幸好並不高)
來源大概有三
1. 歐美出口衰退, 外國都沒訂單了, 電子產業能活多好?
2. 對大陸出口衰退, 大陸也是以出口為主的地區, 大陸台商的業績都衰退了, 台灣的廠商能多好?
3. 內需市場, 因為外銷企業賺不到錢,再加上股市萎縮, 有多餘資金的人資產幾乎都減半, 有錢沒錢的人都縮衣節食.
(恕刪)

台灣買這些東西不多的原因是因為很多銀行連這些金融商品是什麼都還不清楚 , 有些
甚至連這商品的名稱都沒聽過--這類農漁會跟信用合作社比較多--因此沒去買...

節衣縮食的原因很大部分來自於我們的物價漲幅 , 因為之前的國際原物料價格與
油價因為中國的需求龐大而漲價 , 再加上我們自己的房價是漲勢更大 , 進而造成
物價上漲 , 但是人民的薪水跟不上漲幅 , 只好節衣縮食 , 再加上政府對經濟政策
方向的目標不明確......
macacafly wrote:
政府早就每年都赤字連連.
所以只要政府想做稍微多的事, 一定得舉債.
每個國家在這波都推出一堆違背自由市場經濟的政策
倒是很多人在這裡高唱自由市場經濟.
不知道是見解高人一等, 還是因為只看島內不看島外?
(恕刪)

大家都知道舉債事要做事情 , 問題在於做怎樣的事情?
舉債進行國家基礎建設 , 例如是要捷運環狀線 , 或是台鐵列車系統汰舊換新
與人事調整 , 提供銀行紓困.........但是結果出來卻只有一張紙.....
看看前朝的6180軍購案剛出來時 , 也是幾張紙.....下場?都一樣是應該的啦.....(  ̄ c ̄)y▂ξ

這好比是在跟教授做研究案 , 拿一張紙的研究報告就想要拿錢....
教授應該會叫你明年再來做這份報告.....
macacafly wrote:
錢進股市為何會帶動經濟呢?
如果外資賣超減緩的時候
做出好的量價線型
可以減緩台股的跌幅
因為短期買進的人都賺錢了 長期套住的人也會等待股價上漲
賣出力道自然會減輕
當然前提是
美股不要再暴跌
(恕刪)

macacafly 大大 , 請看看最近證券交易的成交量吧 , 再對照9月的成交量.
這句話你可以來證券商這邊說 , 大家應該會給你苦笑.......
而且現在的情況是 , 不知道下個月會不會被裁員/只剩下多少錢吃飯與生活的
問題了 , 買股票?短期?....這跟在裁員潮時說要大家多消費不是一樣嗎?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李等毀 wrote:
那麼, 請問急救要怎麼做才有效?
過去8年有什麼事做對了卻沒有延續下去的嗎?
有什麼是做錯了確被沿用的?
不知01版上有沒有真正的經濟學達人阿?
...(恕刪)


看你這文章真的是想笑

擺明就是你自己對經濟完全整個大外行,馬區政府再怎麼亂搞你也沒感覺
你自己都不懂經濟了
要怎麼去分辨什麼是"真正的經濟學達人"?? 哈哈哈哈......

我看你自己可能還是覺得陳樹、劉兆玄這一掛比較懂經濟吧.....



用心關懷環境,用影像紀錄生命 http://blog.xuite.net/greenpeace/greenpeaceland
greenpeace wrote:
看你這文章真的是想笑...(恕刪)


拋磚引玉 希望將討論導入政策辯論而非只有藍與綠.
嗜血的鯊魚們, 政論節目這麼多還不夠嗎?
讓01的討論風氣向上提升吧!

求教於人就表示自己不懂嗎?
需知" 知者不言 言者不知".
如果01上面的討論風氣都只有藍與綠
只會讓知者更不願意分享吧!
其實也沒什麼

反正破船一條+無數嘴炮達人

沈就沈吧

過去八年好像被講的很爛
但是我過日子從來沒比現在痛苦過

不管怎麼嘴砲
公道自在人心
一個人就快淹死了你還怪他下水不帶游泳圈
重要的是當下!現在該怎麼辦?
去立個下水請帶遊泳圈的牌子
還是救人?
都3通了

觀光業還是在吃史

就知道誰在虎爛了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