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美債ETF股利為何與美債利率差這麼多?

再請教H大
FED那時的低息買的公債 經升息循環之後 因應殖利率上升
根據升息一碼 債劵淨值會跌一個存續期%的理論
FED以未到期公債中間脫手 應該大減價賣出
那FED 不就虧損很大
股海蜉蝣 wrote:
再請教H大那時的低息...(恕刪)


這是沒錯的,但央行存在的目的主要在貨幣的寬鬆來調控經濟冷熱,盈利非主要目的,而且相對QT的損失,QE時會有相反效果而有盈利。而且QT的速度及規模通常沒有QE時來的大,應不會有很大損失。
再請教H大 據此推測 如果縮表QT=聯準會將國債在市場上直接出售
那美國國債不就等於沒有減少 這點想不太通
縮表目的 不是應該要減少美國國債
股海蜉蝣 wrote:
再請教H大 據此推測...(恕刪)


縮表是指縮小FED的資產,將資產負債表中美債(還有MBS)資產賣掉,收回美元來抵銷資產負債表中的美元負債(你可以視作註銷這些流通的美金)。

而不會減少美國政府所發行的美債總額(約34兆),但市場流通的美債會變多,而美元會變少而達到緊縮的目的。

美國國債一直增加是現在進行式,財政部代表美國聯邦做為美債的債務人,因美國財政赤字的原因,是一直在加發美債(借錢來用),所以短期看不到減少的可能。
自2017年,美國縮表的過程基本可分為三個階段,以下是美國縮表時間和過程:

2017年10月 – Fed 開始逐步減少續約期到期債券和資產,從而逐漸降低聯準會資產負債表規模。
2018年3月 – Fed 宣布全面停止再投資到期債券和資產
2019年9月 – Fed開始減少和出售其持有的長期債券和資產,但維持購買短期國債來提供銀行體系內的資金流動性。
其中 1.減少續約期到期債券和資產
2. 宣布全面停止再投資到期債券和資產
這部分放到期債券 應該就是由財政部買回
進而使美債總額下降吧
股海蜉蝣 wrote:
縮表目的 不是應該要減少美國國債

股大,縮表的意思是瘦身,資產負債表要瘦身,就是減少資產,賣出資產。資產大部分是債券,各種債券;有財政部發行的國債,有地方政府發行的機構債,抵押債,甚至各銀行與公司發行的公司債。
因此QT意謂減少貨幣流通量,不一定減少國債。
QT也不一定要賣出未到期的債券,一般央行的動作都非常謹慎,賣出未到期債券是非常嚴重嚴重的事。代表通膨非常嚴重,利率將會飆非常高,不得不賣出。此舉將引發經濟恐慌,可能一發不可收拾。央行不會輕易實施。
QT一般是原先的購債計畫停止,或進一步到到期債券到期後也不再續購(再投資),最後一步才是賣出手中未到期債券。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股海蜉蝣

感謝英大回覆 請教去年的停止升息後 債劵繼續跌勢 1.是因通膨非常嚴重 利率將會飆非常高 fed不得不賣出持有債 2. 因通膨非常嚴重 fed賣出手中未到期債券 增加供給 致使債劵價跌 值利率攀升

2024-03-23 9:32
英英間LKK

應該說少了一位大戶參與競標。

2024-03-23 9:41
半年給息差很多
當Fed 執行縮表、美國財政部在市場新發行同等金額之公債(用來償付 Fed)
所以FED縮減資產負債表
但無法縮減美債規模
只有美財政部 不再發行新債 美債才有可能在未來遞減
https://www.tpefx.com.tw/uploads/download/tw/1..pdf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即美联储,是美国的一家私有中央银行,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 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12月23日成立的。 美联储的核心管理机构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由中國的網路資訊 一面倒指向美聯儲的非官方色彩
但非中方的網路資訊 則傾向美聯儲的是官方或半官方的說法
根據這串討論串下來 美聯儲則是個領航美國各大銀行
基於代表各大銀行的利益 非短線極大化但長線的最佳化與決策 的話事人角色
也就是能伸能屈 平衡協調的彈性 該薄利度小月 就含水過冬 共赴國難
(但實情是很多倒債的投資銀行CEO 有降落傘條款)
等到春天來到 就可以盛大的再賺一筆
因為擴表縮表一連串操作下來 最後還是由財政部概括承受
然後再轉嫁到
也就是美國人民加上全球與美元掛勾金融活動的人類買單
部分用詞比較戲劇化 請各看倌們多包涵
股海蜉蝣 wrote:
當Fed 執行縮表、美國財政部在市場新發行同等金額之公債(用來償付 Fed)
所以FED縮減資產負債表
但無法縮減美債規模

這句話的邏輯順序有問題。
前面談過了縮表的做法,有積極的,或溫和的做法。
不管什麼做法都跟國債發行無關,國債發行是財政部基於財政需要而發行;
就跟公司需要資金可以考慮發行公司債一樣。當然公司也可以考慮增資發行普通股。
公司增資就像FED發行美元一樣(只是比喻,性質大不同)。
FED是掌控貨幣,主要職責是穩定幣值,執行國家貨幣政策促進經濟發展。
2008年次貸風暴發生,經濟陷谷底,許多金融業倒閉,FED首先降利率救市,由於成效不大就推出量化寬鬆(QE)。FED大量購買國債,或企業債,抵押債等等。日本央行還大買股市ETF。目的就是救市。希望提高通膨率。目前通膨超預期,因此FED就不再積極購買債券等資產。
那債券流通量會如何?還是一樣,債券的量視發行人需求跟當時市場利率來決定。財政部若有財政盈餘就可少發債,一般都是發新債償舊債。

ps:
債券的發行若是聯準會(fed)不參與投標,債券價格可能下跌,利率上揚。或者更激進的做法是fed將手中未到期債券拋售,意謂市場資金將被抽回,如此將形成市場流動性減少,利率會上升,債券價格下跌。
股市裡就如在賽馬群中尋找一匹獲勝機率是2分之1,賠率是1賠3的馬。
股海蜉蝣

感謝指教 債劵深究起來 還是蠻深奧的

2024-03-23 22:40
記得在大估空的電影中
金融海嘯救世 美財政部作了三個動作
1.先找巴菲特借錢
2.找放空的大戶 曉以大義 不要放空
3.由聯準會主席 柏南克召集各大銀行大頭
請他們配合將基準利率降到零
各銀行大頭面有難色 畢竟零利率會影響到他們的獲益
低利時期 放款利差隨之縮小 經過幾場會議下來
柏南克威脅利誘之下 是讓美國金融倒閉 或是接受零利率
兩害相權取其輕
終於 勉為其難 說服各銀行出資QE
用花旗與美林與美國銀行這幾家被救的持股分作交換條件
支持柏南克的QE政策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