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小故事看台灣未來的經濟

新加坡為什麼可以給這麼高的薪水呢?
要說地小, 新加坡比台灣還小, 要說天然資源, 新加坡之前連供水都必須透過馬來西亞, 要說鄰國關係, 馬來西亞在過去對於新加坡的敵視態度不遜於中國對台灣 (只差在國力和武力遠遜於中國)

最近在看"40歲好日子才開始" (大塚壽, 如何出版社), 裡面作者引用了另一本我也很推薦的小書"誰搬走你的乳酪?"的幾句話,

"越是在乎自己的那塊乳酪, 就越想要咬緊不放"
"朝著新的方向前進, 就能找到新乳酪"
"放太久的乳酪趕快丟, 尋找新的乳酪"
"用以往的舊思維是不可能找到新乳酪"
"如果能找到新的乳酪, 又能樂於其中, 則人生的路線又不同了"

與大家共勉, 與地方政府官員共勉, 與執政者共勉



mkhsu wrote:
以台灣現行的薪資 根...(恕刪)
Nelson5 wrote:
新加坡為什麼可以給這麼高的薪水呢?


因為全球都在缺人 缺有能力的人才 尤其是環太平洋 從矽谷 到上海 到新加坡
美國有兩百萬個高科技職缺 找不到人做 只好到亞洲找人 上海 新加坡人才也是被搶光光

不景氣? 完全感受不到


Nelson5 兄 新上任的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似乎不大同意平潭計畫:

注意囉!尹啟銘警告:投資平潭充滿風險

全文網址: 注意囉!尹啟銘警告:投資平潭充滿風險 | 兩岸經貿 | 兩岸台商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3/6961402.shtml#ixzz1p4kG7wLE
Power By udn.com
我不想說尹啟銘是吹口哨壯膽, 他說的雖然有部分是事實,但是難免避重就輕, 當然在台灣當官有他的難處, 長他人威風, 尤其是對岸, 不免會被戴上紅帽子,這點是可以理解


首先是語言部份, 平潭的語言是閩北話, 也就是通稱的福州話, 發音聽起來好像在台語和國語之間, 像是平潭人叫外婆的時候, 我總以為是在叫姨媽, 我朋友跟我介紹他的堂哥, 則稱他是叔伯哥, 但是一般來說講普通話都可以溝通, 更何況, 平潭的定位是特區, 當初深圳被設定為特區的時候, 深圳當地的語言是當地的客家話,寶安一帶叫做圍頭話, 但是現在深圳工作, 又有多少人需要懂得圍頭客語呢? 所以雖然平潭是閩北語, 以現在平潭落戶人數大概二三十萬人, 大部分都會講普通話, 所以不會有所謂語言的問題 (除非你很想看懂福州衛視的某些地方性節目)

另外就是天候條件, 尹主委講的也沒錯, 平潭的氣候不好, 和台灣一樣會受到颱風的影響, 但是颱風的數量不會比台灣多, 平潭唯一的問題在於缺水, 還有因為日照天數多, 容易乾旱, 如果是準備到平潭從事農業, 平潭肯定是最差的選擇, 但是如果是工業, 或者對應的商業活動, 我看不出來平潭的氣候對投資有何影響 (後註: 平潭日照天數很高, 搞不好是太陽能電廠很好的地區)

高雄自由港和平潭來比, 高雄自由港和平潭就好像兩個女人, 一個天生麗質, 另一個資質普通, 在幾十年前整容手術不行的時候, 自然是高雄遠勝於平潭, 但是當建港工程技術和機具的進步, 資質不佳的美女也可以透過整型成為林志玲的時候, 兩個女人的戰爭就不只是資質這一項, 反而比的是誰的口袋有錢可以付得起整型費用, 誰有更多的資源, 這一點高雄市長陳菊最清楚, 他在2009年的時候參訪過上海的外港, 洋山港. 這個透過跨海大橋延伸的上海外港, 在1995年左右, 大家說上海港有黃浦江蘇州河的淤泥, 港灣水淺泥深, 造成貨運吞吐量的限制,在當時拿上海港和高雄港來比,上海港只能幫高雄港提鞋, 15年過去, 不止上海本港透過新的清淤擴建工程和洋山港增建後成為世界第二大港, 高雄原本在10幾年前是世界第三大港, 這幾年已經被拋到10名以外






nVidia_X wrote:
Nelson5 兄 ...(恕刪)
好文一篇,版上許多先進都提出不錯的見解,留個書籤慢慢看

Nelson5 wrote:
新加坡為什麼可以給這麼高的薪水呢?
要說地小, 新加坡比台灣還小, 要說天然資源, 新加坡之前連供水都必須透過馬來西亞, 要說鄰國關係, 馬來西亞在過去對於新加坡的敵視態度不遜於中國對台灣 (只差在國力和武力遠遜於中國)

最近在看"40歲好日子才開始" (大塚壽, 如何出版社), 裡面作者引用了另一本我也很推薦的小書"誰搬走你的乳酪?"的幾句話,

"越是在乎自己的那塊乳酪, 就越想要咬緊不放"
"朝著新的方向前進, 就能找到新乳酪"
"放太久的乳酪趕快丟, 尋找新的乳酪"
"用以往的舊思維是不可能找到新乳酪"
"如果能找到新的乳酪, 又能樂於其中, 則人生的路線又不同了"

與大家共勉, 與地方政府官員共勉, 與執政者共勉
(恕刪)

這兩天讀了N大推荐的兩本好書:
40歲好日子才開始" (大塚壽, 如何出版社)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不敢說這是兩本非讀不可的好書,但是現在不讀,未來有一天無意間讀到時,可能會產生一些遺憾感:"如果我早一點看就好了".
Nelson5 wrote:
我有一個幼時的朋友最...(恕刪)


10幾年前的文章很有參考性, 您的這位朋友有搭到中國的成長紅利, 已經是賺到家族十輩子都花不完的錢

但是不知道現在中國成長趨緩, 外商製造業外移到東南亞的同時, 是不是也外移了?

蠻好奇的, 感謝您分享
01 好多 好野人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