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2

佛系操盤手: 台指期從200萬到400萬 // 累積獲利: NTD 97,208 (結束營業)

炒年糕先生 wrote:
170XX 空單三口大台進場

今天這盤太狠了,從16200拉到16760,一擊就將我耐心培育的小龍打到奄奄一息,是一拳超人膩!?
但空方當時也是殺的很兇,今天這樣剛好而已
就看明天,往上~我就依約定出場,往下~小龍將強勢回歸

以上純情緒抒發,回到理性,雖然今天被電的很慘,過去也蠻多次類似經驗,但我是對的,因為我遵守紀律
你想像中的守紀律是…帥氣瀟灑、經歷千辛萬苦穫得最終勝利
真實的守紀律是…笑屎人了,未實現獲利這麼多還不快平倉變現。笨死了,今天漲成這樣火燒屁股了還不跑

講的都對,這純粹是交易信念的選擇而已,兩種做法都有可能成功,就看誰存活得久賺的又多,只要能達到這個結果,過程中誰比較好笑,回過頭來看誰才是真正的大智若愚,惦惦吃三碗公,都不重要了

雖然以上講的很正面,但是… 我還是很失望,因為我對於這次寄予厚望,也認為,這8個月以來,每次都拉回這麼多,總該有一次是一去不拉回的吧,但還是大幅拉回了,心累
致力於分享究竟交易觀念並在實戰中落實的男人
灰灰太狼

偶要留新倉賭12號開獎[rock]

2021-10-08 6:16
炒年糕先生

可惜我要暫時離開空單了 good luck

2021-10-08 13:15
首先感謝炒大的分享,以下只是個人的觀察若有不是請炒大海涵包容!
話說炒大本金200萬至目前實戰2年半約+132萬(以3大口計每口約賺2200點),但這2年半來至今天大盤足足漲了6000多點(最高漲7000多點),炒大辛苦多空雙向操作感覺落後大盤許多並沒撈到好處(多空雙作期間大盤漲6000多點只賺到2000多點,明顯落後大盤許多並沒撈到甚麼大行情?),如果同樣3口多單操作,這2年半期間的獲利至少是360多萬了..。
空行者

請問你有照著你所說的這樣執行嗎?做幾口?放多少保證金?每月何時轉倉?有避險配套嗎?我只是好奇...

2021-10-08 11:04
twjcy

只是旁觀分享概念,我目前沒作期指也沒這麼行。

2021-10-09 23:18
twjcy wrote:
首先感謝炒大的分享,...(恕刪)

我之前問過炒大~
炒大認為至少要測試到一個完整的多空循環,才能做出結論~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炒年糕先生 wrote:
170XX 空單三口大台進場
預估出場點位168XX // 預估出場獲利+200點
.
本次操作獲利28萬
實際出場點位166XX // 實際出場獲利450點

雖然這次仍然不是巴哈姆特,但也是一隻結實的小龍,實際結果比預估的好很多,算是扳回一城,心裡壓力舒緩不少,整體獲利也從逼近連虧期轉為逼近獲利前高,情勢一下子就逆轉

下回預告
  1. 最近的交易身心都顯得脆弱,生活作息沒有之前正常,或多或少是受績效跟預期目標落差而過於期待這次的結果,高期待自然容易隨指數波動而焦慮,是下期需要持續維穩的方向
  2. 接下來只要任何一勝就能續創第二次連賺期的獲利新高,喔不行~ 我只要這樣想就又會開始升高期待帶來壓力
  3. 而目前已連五空,三負二勝,下一次呢? 我猜也還是空單,那我們下次見
致力於分享究竟交易觀念並在實戰中落實的男人
qena

炒大心有定見,不打算做陸軍了。[偷笑]

2021-10-08 19:15
炒年糕先生

q: 這純粹個人猜測,我也不曉得交易系統下一次會給什麼方向,是陸軍也說不定

2021-10-08 19:49
twjcy wrote:
首先感謝炒大的分享,(恕刪)

謝謝t大的意見交流,也謝謝之前騙人大的提醒。
針對這些問號,我一直在想如何回應比較適合,相信也有人有類似的疑問…

【我的績效落後了嗎?】

首先,過去兩年半我一直專注在交易系統的紀律執行,以及觀察實際是否如回測般呈現連虧連賺的循環,只要這循環確實滾起來,隨著一次又一次連賺期的獲利創新高,那一億指日可待,令人害怕的失敗破產風險也隨之大大降低,但我確實沒有注意到賺的速度似乎不夠快,接下來聊聊我對於賺的快慢的認定…

怎樣算是厲害的報酬率?本樓下的標題“從200萬到1億”就是我認為的厲害,1億這個金額絕對可以算是頂尖交易者,而讓總資金成長50倍也算是數一數二,就算你的本金沒我那麼多,只有30萬,也可以利用這套系統翻成1500萬的概念,這當然厲害也贏過絕大多數人,因此,以標題為目標就是衡量標準,能達到此目標就是賺得快,接下來的問題是~那我達到了嗎?

開樓首篇就有算過,年報酬率需36%(三倍槓桿下),13年複利後就能達成這目標,而複利需要靠一次又一次的獲利推高來成就,因此我以每一次連賺期的獲利最高峰來做為是否達到的檢視時點:
第一年是實驗期,從2019/5月起算共12個月,獲利99萬,,目標200×1.36=272 vs 實績299,達成率110%,但當時還混雜著另一交易方法,也沒有完整經驗連虧連賺循環,因此看看就好。

接下來,第一次正式連虧接連賺獲利高峰150萬是在今年1月,從2019/5月起算共21個月,目標200×1.36×1.27(9個月)=345 vs 實績350,達成率101%,換句話說,我在今年1月創第一次連賺高峰時是達標的。

而現在呢? 由於第二輪連賺期還沒正式結束(第三輪連虧期出現才能正式確定第二輪連賺期高峰的結束),所以還無法完整檢視,在最終新高確立前該報酬率也會隨著取樣的時間點而有高有低,標準不一(比如說,前一次332萬時的累賺是66%,而最近一次360萬是80%)
但我承認,若是現在就要評斷我的績效,我確實是落後自己預設的目標,從2019/5月起算至2021/10月共2年6個月,目標200×1.36×1.36×1.18(6個月)=437 vs 實績360,達成率82%,確實沒達標。
如果第二次連賺期的高峰就停在今年9月的361萬而不再創新高,那我將確定落後目標

但老實說我也沒其他招了,我會選擇相信過去20年平均12%的報酬數據(3倍即36%),由於是平均值,自然有些年度會高於平均,有些則低於平均,而我也相信未來會持續有接近平均值的報酬,除非台股本質發生了重大根本改變,與過去20年完全不同,但這已非我能預測掌握,我唯一能做該做的就是耐心等候報酬率回歸均值,若冒然換方法不一定會比較好,且往往是抓龜走鱉

至於2年半6000點這種高達180%的報酬率,我辦不到,就算我能預測到行情會從10000到16000,實務上也會在2020/3月股災跌到8268時先損失100多萬,然後提前被淘汰,也等不到後來的16000點
致力於分享究竟交易觀念並在實戰中落實的男人
炒年糕先生 wrote:
我會選擇相信過去20年平均高於12%(3倍即36%)的回測數據,由於是平均值,自然有些年度比較高於平均,有些則低於平均,而未來也會有類似的報酬率,除非台股本質發生了重大根本改變,與過去20年完全不同,但這已非我能預測掌握,我唯一能做該做的就是耐心等候報酬率回歸均值,若冒然換方法不一定會比較好,且往往是抓龜走鱉


你的進出場邏輯問題就在於此
1.20年的取樣太粗略,你在做期貨,不是做ETF。
太粗略是指因為時間太長,沒法細分一些特定的型態
ETF的技術面會用到5-7年的一個循環
但期貨不是這樣子的,光是成交量就大不相同
20年來的遊戲規則改了多少
保證金又變動了多少
取樣時間太長,無法反映近期的波動,套用前輩的一句話,歷史會重演,但不可能百分百重現

2.平均值就只是個參考,當一段時間的指數波動區間在遠超過平均值時,你還是用平均值做一個大略的基準,
往往會忽略掉風險係數與資金使用效率的平衡,在低於平均值時,就有可能會發生無效交易產生大量虧損的情況,或是績效遠落後於大盤

3.在專職交易而言,往往會有好幾套策略進行隨機調整。若能一心多用,一般是把資金分成好幾個部份,用不同的風險偏好來進出市場,這樣比較容易觀察到當下的市場波動是否符合取樣的預期。若是不能一心多用,大概就是先算出最近市場的波動程度,與比較你過去取樣的波動度來調整。

4.光是20年的取樣問題就很多了,再加上回測,也有一些限制,相乘之下造成的問題會更多。

法人交易員沒有多聰明,也沒有多厲害,只是看過、做過遠比散戶還要多的準備與檢討,再加上分工合作減少犯大錯的機會而已。太多的法人交易員退下來自己操作,往往績效只是曇花一現或是遠不如還在交易臺上的表現,最後只好拿著前交易員的頭銜去當老師.......。所以只要不犯大錯,至少在市場上生存是沒問題,只是要有績效駭人的表現,就得一個人當多人使用,把研究、做模型、交易、風控、事後檢討等都全包了,而且環環相扣都不出包才行。

不管是200萬到一億,或是10萬到500萬,這段期間不可能一招走遍天下,不會同一個交易邏輯可以用在不同的市場波動當中,可以不需要好幾招,但不可能一招用到底都不用修正調整的,光是主管機關的一個政策下來,就足夠你該重新考慮是否該進場或是平倉所有部位。如果一個交易邏輯可以使用於大部份的市場波動樣態,通常在比較極端或是少見的走勢,往往就會顯的很笨拙,對於一個積極型的交易員而言,會在市場波動明顯超出預期時立即調整,不會放任在倉部位的未實現損益往不好的方向發展;若是佛系的交易員,遇到此情況,至少也要立即平倉出場,寧可觀察市場走勢,重新參照交易邏輯的設定進行決策。這是做期貨,不是買賣股票,風險性的考量與資金使用效率的平衡,永遠是擺在第一位。
負交感失調

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

2022-06-13 1:16
你騙人喔 wrote:

法人交易員沒有多聰明,也沒有多厲害,只是看過、做過遠比散戶還要多的準備與檢討,再加上分工合作減少犯大錯的機會而已。太多的法人交易員退下來自己操作,往往績效只是曇花一現或是遠不如還在交易臺上的表現,最後只好拿著前交易員的頭銜去當老師.......。所以只要不犯大錯,至少在市場上生存是沒問題,只是要有績效駭人的表現,就得一個人當多人使用,把研究、做模型、交易、風控、事後檢討等都全包了,而且環環相扣都不出包才行。

不管是200萬到一億,或是10萬到500萬,這段期間不可能一招走遍天下,不會同一個交易邏輯可以用在不同的市場波動當中,可以不需要好幾招,但不可能一招用到底都不用修正調整的,光是主管機關的一個政策下來,就足夠你該重新考慮是否該進場或是平倉所有部位。如果一個交易邏輯可以使用於大部份的市場波動樣態,通常在比較極端或是少見的走勢,往往就會顯的很笨拙,對於一個積極型的交易員而言,會在市場波動明顯超出預期時立即調整,不會放任在倉部位的未實現損益往不好的方向發展;若是佛系的交易員,遇到此情況,至少也要立即平倉出場,寧可觀察市場走勢,重新參照交易邏輯的設定進行決策。這是做期貨,不是買賣股票,風險性的考量與資金使用效率的平衡,永遠是擺在第一位。


大大苦口婆心,長篇大論真是"妖受讚"。

據小弟瞭解真的有人是業餘操盤成為本業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不是整天在那分秒都在進出的帽客
人不可能到70歲還整天在那分秒進出搶錢對吧?

在這行風控永遠擺第一,要做到大賺小賠必須對市場心存敬畏
要成為高手必須要在三年內把資金從一百萬操到一千萬以上才有機會再晉階
否則可能的情況就是浮浮沉沉

研究、做模型、交易、風控、這些大型的對沖基金每天都在做
知名的大型對沖基金文藝復興請了一堆數學物理碩博士幫它研究幾萬套的交易模型,交由AI程式去執行
兩三年前還是栽了個大跟斗,賠掉本金三分之一
才回歸到人工交易,程式交易可不可以信任?
真的是未知數
你騙人喔 wrote:
你的進出場邏輯問題就(恕刪)

五分奉上。
雖然我仍會固執的堅持我的交易系統,我清楚的知道我的系統有適用的型態也有不適用的型態,有有效期也有失效期,因為我採用的技術指標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萬用指標,如均線、KD、MACD、威廉、布林軌道這類,正因為這些指標會有有效的時候,也會有失效的時候,才能永續的使用,我的交易觀念是~不會有永遠有效的系統指標,如果有,那所有人都使用都賺大賺,這是不可能的事,反之,也不會有永遠失效的系統指標,如果有,那大家反著做就可以永續賺錢了,我認為市場對於任何一個交易系統、技術指標,都會在有效與失效之間擺盪,唯大擺盪、小擺盪的差別,市場永遠會有大波動與小波動,盤整與趨勢盤,光這樣就夠了,足以驅使指標擺盪,績效擺盪,只要擺盪持續,那這類中性的系統指標就能呈現連賺與連虧的交替結果,而在嚴守停損及移動停利的設計下,就能讓連虧期有限且小於連賺期,連賺期則獲利不設限
假若上述情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上述概念無法永續發酵,或獲利持續不如預期,那我也認了,願賭服輸,因為我也只專精這個系統,不想複雜化現有策略,也不擅長其他複合組合式策略,這是一路走來所堅持的交易理念
最後,彼此觀點雖有同有異,仍感謝你跟大家交流分享專業觀點,提升大家的交易視野與格局
致力於分享究竟交易觀念並在實戰中落實的男人
炒年糕先生 wrote:
實務上也會在2020/3月股災跌到8523時先損失100多萬,然後提前被淘汰,也等不到後來的16000點

既然是"死多頭"就沒這個問題,因為死多頭他永遠換倉作多。
炒年糕先生 wrote:
五分奉上。雖然我仍會(恕刪)




做自己最好

34455 --▼-171 -- 08:13




與怪物戰鬥的人,要小心自己不要變成怪物
  • 2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