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每年配的水準相同,第二次除權息後 持股成本 (17.9-0.75)/1.03= 16.65
以下依此類推
(16.65-0.75)/1.03=15.43
(15.43-0.75)/1.03=14.26
(14.26-0.75)/1.03=13.11
(13.11-0.75)/1.03=12
(12-0.75)/1.03=10.93
(10.93-0.75)/1.03=9.88
嚴格來說應該是參加除權息8次之後,持股成本會降到10元以下
但是要是配股配息水準增加,持股成本下降速度會更快
所以如果你相信8年後合庫金的股價可以維持在19元左右
現在用19.2元買進,8年後報酬率就可能會翻倍
這個比買那些儲蓄險或是定存好太多了
而這種穩定配股息股利又不可能倒閉的標的
可以讓人有長期持有獲利翻倍的信念
自然就可以無所謂的投資而不恐懼
而要加碼到持有大部位
我也不會一筆一次投入(以免看錯行情一次大部位套牢)
我是等先前投資的部位都有獲利
平均成本和市價拉大時
會再投資一些部位
讓平均成本上升一些
同時擴大投資部位
因為平均成本還是遠低於市價
所以最後一筆的加碼即使出現小套牢也不擔心
然後再耐心等待最後一筆的加碼又出現一定水準的獲利
再持續加碼下去
要是最後一筆加碼一直處於套牢的情況
那就代表股價漲不動了
也代表趨勢反轉
這時甚至要考慮出清持股(最後一筆加碼虧損賣出也沒有關係,因為整體投資是獲利的)
marumvp wrote:
CAMRY車主真的是...(恕刪)
我會選擇合庫金當長期核心持股,就是因為我很膽小。因為很膽小,所以不敢一筆全押。目前650張的庫存,是2011年開始累積的。而其中的大部分,(650張中的400張),則是2017年底才開始陸續加碼的。因為股價一直漲,平均成本和市價愈拉愈開,就可以再加碼,讓平均成本適度增加,同時加大部位。我持有的另外一檔好樂迪,也是從2017年1月,從3張5張一直買到現在的133張。換句話說,就是股價不漲我就不加碼了。投資股票最難的,不是有獲利,而是有大部位的籌碼,而且有獲利。試想,如果只是買個3張5張,即使給你賺了100%又如何呢?如果你持有的是300張500張,全部平均賺10-15%,獲利金額就很可觀,也才能對你的總資產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股票投資不在報酬率高,貴在有大部位,然後有合理的報酬率。
CAMRY車主 wrote:
我會選擇合庫金當長期核心持股,就是因為我很膽小。因為很膽小,所以不敢一筆全押。目前650張的庫存,是2011年開始累積的。而其中的大部分,(650張中的400張),則是2017年底才開始陸續加碼的。因為股價一直漲,平均成本和市價愈拉愈開,就可以再加碼,讓平均成本適度增加,同時加大部位。我持有的另外一檔好樂迪,也是從2017年1月,從3張5張一直買到現在的133張。換句話說,就是股價不漲我就不加碼了。投資股票最難的,不是有獲利,而是有大部位的籌碼,而且有獲利。試想,如果只是買個3張5張,即使給你賺了100%又如何呢?如果你持有的是300張500張,全部平均賺10-15%,獲利金額就很可觀,也才能對你的總資產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所以股票投資不在報酬率高,貴在有大部位,然後有合理的報酬率。
操作就是這樣沒錯。

重點還是錢跟眼光及耐性與運氣。
以上4點要配合得好,缺一就賺不了大錢,但有的人賺小錢就很快樂,也不錯,就怕運氣沒那麼好。
大部位在上升軌道時心情也很複雜,往往握不住,深怕煮熟的鴨子飛了,這就是人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