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未來的四年大家背上17萬7千的債務與利息。

macacafly wrote:
果連他們都要舉債救銀行了
那比他們更弱的我們 又有什麼更好的招式?
他們技術 人力 資源都遠在我們之上
還是要使用全民都會罵爆的舉債政策 倒錢給銀行


很清楚!2007年的辯論中已經看到雙方提出經濟對策。
M方舉債救經濟 擴大內需
H方的對M方質疑也有提出方向與看法。

目前M方還是堅持做這樣的處理還比他自己預計的花掉八年四兆還要更快要把四兆要拿出來花。
用行政命令、特別法、直接舉債等方案開始挪錢。

當去年H方針對各國對今年2008 GDP有調降預期時。M方還要做舉債處理並沒有採用一些對策。
H方非常質疑成效,並且有談到他自己的見解。這一點之前的貼文已經有了。

M方堅信C國觀光客可以救台灣,當時配合到處廣告與媒體猛推猛批C國觀光客可救台灣。
現在都過了半年了。 是救多少?

不用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去年已經開始預測這樣的趨勢。2房開始已經有人這樣做推測。

經濟學諾貝爾獎主要是針對理論並非實務處理財經人士做推薦。
這不是和平獎所以不一樣.
macacafly wrote:
如果連他們都要舉債救...(恕刪)

你講那~麼長 還是沒抓到重點
償債能力
歐美有自然資源與技術當後盾
我們有什麼?
向後代子孫借錢 很好阿 問題在貧富差距擴大所衍生的社會問題 怎麼辦?
貧富差距在世代間也有乘數效果 你知道嗎?

增加公共支出也可以 但是不能大小工程發包了事
這我之前都講過了
我只好當九官鳥再說一次
舉債不是壞事,只要錢用在刀口上
公共支出不要著眼在看的到 能花錢到的無謂工程上
要挪多一點在產業技術升級上
不是一定要直接砸在企業上 如果企業要當然也可以
而是砸在學界上 促進產官學合作

沒錯,我說的可以視為中長期政策
意思就是不要政府投入太多資金在短期救急上

金融風暴會有平息的一天
就像之前的亞洲風暴一樣
韓國那時候慘兮兮 但是人家把錢砸在技術升級上
站起來的時候 不就比我們站的高

請教你幾個問題:
1.救股市 救房市 到底是救企業? 還是救投機客?
2.短期兩者無法切割 所以一起救 那麼要如何兼顧社會公義?
3.在救股市 救房市之餘 如何讓市場機制淘汰不良企業與投機客?

對了 既然要認真討論 ,就不用理會政治狂的閒言閒語了。





macacafly wrote:
如果連他們都要舉債救...(恕刪)


我們舉債有要救銀行嗎?美國連汽車業要不要救都還在考慮中..........(喝茶)

我們舉債是要建設一堆不知目的何在的公共建設吧.......

看看我們南方的島國--菲律賓 , 他們40年前比我們還有錢 , 現在呢?
他們沒錢建設嗎? 不是 , 而是他們資源沒有集中去發展...

我們也要這樣嗎....(遠目)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經濟變成這樣…


大家都活在『不確定』的狀態


這樣的政府,不知道是怎麼搞的…


macacafly wrote:
如果連他們都要舉債救...(恕刪)


一個去年就開始胡亂來,(次貸可是去年就開爆)
上台又不顧情勢節能減碳(用高油價,高電價,高麥粉價,高菜價)
現在又開始胡亂騙錢


這樣不是舉債這麼簡單
gstyle wrote:
上台又不顧情勢節能減碳(用高油價,高電價,高麥粉價,高菜價)


今年六月份CPI就漲了接近5%..
但是2007-8-7 同一個人說當時

各類民生物資與油價節節攀升,已造成民眾大喊吃不消,然而「行政院」卻表示,物價還算合理不算飆漲。國民黨「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批評扁當局只在冷氣房定政策,只會炒股價,卻不管物價一再飆漲。

馬英九昨天下午前往彰化縣彰濱工業區參觀風力發電設施時,媒體詢問他有關物價及油價上漲的議題,馬英九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說,油價和物價上漲,造成民眾的憂慮和痛苦,牛奶、麵包等民生必需品都在上漲,可是當局卻不知道。官員為何不走出冷氣房到民間看看,瞭解民間疾苦?

馬英九表示,他在溪湖鎮買葡萄時,小販向他反映現在買氣差得不得了,整體經濟情況不是很好,他認為,物價比股價重要,不要只記得炒高股價,卻讓物價高得讓民眾受不了。他說,如果只補貼部分產業,其它產業好像都不該活下去,補貼要審慎,不應只為了選票考慮,越是搶選票的操作,有的時候越適得其反。

馬英九所到之處,不少民眾一再埋怨長期受物資飆漲的壓力,忙碌生活更是被壓得喘不過氣

近來物價飛漲,民眾恐慌,總統參選人馬英九批評過去物價調整,收入也增加,但七年來,民眾實質收入不增反減,難怪物價調漲,民眾吃不消。

馬英九說扁政府應該拿出前瞻性政策,發展經濟,改善大環境,以台中來說,建議開放大陸觀光,繁榮中部,創造就業機會。

去年台灣民眾赴大陸觀光達四百四十萬人次,大陸到台灣只有二十萬人次,建議扁政府盡速開放大陸觀光,尤其是中部,應該推動清泉岡機場包機直航,從消費刺激服務業發展,進一步帶動投資,創造大環境利多。

馬英九提出,努力讓台灣為全球創新中心,以及亞太經貿樞紐,再創台灣經濟奇蹟。

---------
但是飛機都直飛了觀光客都來了但台中有起飛嗎?
有關全球創新中心以及亞太經貿樞紐其實與前任目標都是一致。
但是作法大家不同。

才過了一年就這樣! 物價是跌多少?油價都跌了幾個月?電價還漲一成。

earl258 wrote:
很簡單1985 台灣...(恕刪)


首先,我一開始回覆這篇文章的目的在於:

1.我們的出口問題,不是完全依賴中國的!(二十三%)之前有網友拼命說統統都是大陸的錯,我認為這是不對得觀念!因為我們是個內需市場非常小的地方,所以這是先天的問題,但是我們靠出口來賺錢的!所以我認為,大陸的問題,也只是一部分而已!

2.代工業轉移到大陸去:兩邊的工資本身就不一樣,請記得一件事情,我們是靠出口賺錢的地方!今天如果兩岸薪資一樣,然後xxx國那邊突然釋放十億的勞工,剛好跟我們講同樣的語言,(假設在南美好了)薪資需要的是台灣的百分之一,請問,以代工為主的我們,不會將其他產業移植過去嗎?我們代工業,主要是將產品輸出到國外,拼的是國際上得所有國家!不會因為你是在大陸還是台灣生產。。。而有所區別。。。怪罪大陸。。真的太過了。。。就好比現在,大陸那邊的勞同法出來了。就有一堆公司又搬走了。他們還是不會回來台灣啊!那,你要怪罪誰呢?台灣這八年有多少資金流出到國外去投資。。這個是鎖不住的。。因為我們可以自由兌換一定程度的資金。。。所以。。很多小老百姓,會去買國外的基金,會換其他貨幣。。有很多管道。。這時候,反而要反向思考,為何台灣留不住資金才對吧?只要台灣有利基。。自然就會有資金回留了!咱們工作機會的消失,重點不在於大陸,而在於相對其他地方(包涵大陸,越南,東南亞),我們的薪資比較高,這就好像,你認為代工業,會把工廠設在美國嗎?以他們一般學生在校園打工一個小時要八塊美金來看。。正式勞工呢?你認為會有競爭力嗎?怪罪大陸,是錯得,那個是政治性語言。

3.整個經濟的問題,必需要這樣來看,台灣出口有70%是電子業,以代工業來說,事實上利潤太低了!(保四?保五?)政府應該要扶植,並且轉移我們的產業成為高附加價值的才對!大家也都知道,這個必需要3~5年的時間。。。你要怪現在的政府嗎?或許你可以怪他說選前的馬上好得廣告。。。但是,必需要說,次貸的問題,連美國政府本身都不知道他的嚴重性,跟垮台的快速性!不然不會慘到現在的地步!(還是有人會故意就是要讓自己國家經濟變爛?)(台灣的經濟與歐美經濟相關性很強喔!)(出口導向還不強?)而且,如果有人能那麼神準。。必需要說,以趨勢投資來說,這種人應該是世界前幾名的富翁了!

4.個人認為現在政府要跟中國連接起來是正確的(個人觀點):我們來作個模擬就好,如果同時有三個人,投資股票,一個是a,負債十兆美金但是滿手股票(腰斬程度就直接以該國股市最高點跟現在作比較就好),另一個是c,滿手現金,現金部位有一兆美金,還有還借錢給a大概快一兆美金,股票方面也是一樣,另一個則是t,沒啥負債,手上還有三千億美金,也是滿手股票。
好啦,問題來啦,如果現在你是t,我想問你,如果是你,你現在要投資或者借錢給人,你覺得,哪個人可能會讓你安心一點,(這邊先把所有其他風險先擺一邊,只看$,畢竟這個是投資論壇囉!)喔,別忘了,借錢給別人還可以收利息喔。。十兆。。每年可以收個一千億美金回來。。(a每年要吐出去一千億美金!)

答案還是在大家的心裡。。

ps:我還是希望,能夠看到政府有推出扶植產業,集中資源來轉型,利用大學來教育出新一代的產業所需要得學生的政策。
不過,現在是屬於經濟休克的味道,資金流動直接給你冰住。。。要先想辦法讓這些資金開始流動才行。。

至於大家說得要提出解決的方案。。。我不認為我有辦法,我本科是工程。。。。。。跟經濟完全沒關係啊!
不過,任何大型的活動,產業,所需要得時間本來就要以年為單位,能夠說馬上成功,那就是有點厲害了。。
頂多是將一些貪腐的事情給處理掉,把一些不法所得給弄回來。。。例如海角七億之類的。。。
政府目前能做的,大概就是舉債來招聘一些短奇功作人員,然後另一方面,在投資其他產業來轉型。
一個能夠養活很多人的產業,所需要得投資,基礎建設,相關設備,我相信都是很浩大的。。。
只能說。。以前不作,只好等到現在才來作。。。現在作總比永遠都不做的好。
而且,以前不作,只是喊喊口號,照樣可以當選,會讓人有那種感覺就是:我也會喊口號就好了!這是之前的選民造就的政治人物會有這樣的想法的!要不然,可以說說海角七億的貢獻。。。對經濟的貢獻。。對拼經濟的貢獻(教人怎樣$進他國,開設紙上公司?)(印象中海角七亦是要拿來x國用的。。。都轉回來了。。。難道放棄了嗎?不是號稱可以為了夢想而背負十字架,甚至去死?)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不承擔任何責任。
GOD希 wrote:
首先,我一開始回覆這...(恕刪)


政府是來解決問題的 , 我也知道目前全球不景氣 , 那政府的對策是什麼?
是要趁這個機會轉型?或是去跟有跟我國貿易往來的國家開啟新的貿易談判?
還是要制定新的產業政策?

還有為了轉型要推動怎樣的公共建設?優先順序是怎樣?

短期政策?中期政策?長期政策?

這些我們有看到嗎?.......(喝茶)
-------------------------------------------------------------------------------
關於前總統國外帳戶七億的問題 , 現在已經進入司法程序 , 就讓我們看看我們執法單位有沒有辦法跟韓國一樣辦起案子"沒大沒小".....人家韓國可是關了二個總統阿.....

罪證確鑿的話 , 該怎麼判就怎麼判......乖乖的等司法體系公佈結果吧......
-------------------------------------------------------------------------------
對了 , 說到中國 , 他們也自身難保了........
看看過完年他們的失業人口會不會超過台灣的總人口數吧.......
中國大陸失業率已經有4%了 , 這4%不知道換算人數是多少人....
中國大陸的經濟問題非常恐怖 , 因為他們的分母太大了(13億)........
只要有一億的人失業 , 所造成的社會問題將會相當可怕......
出來混 , 遲早要還的
我剛剛看到一個新聞
#救房市 總統:業者也要自救 讓房價合理
# 政府救房市 消基會:房價高得不合理(中廣)
# 專家:房價不降 房市怎麼會好(聯合)

但是回顧年初與去年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323/2/vwm5.html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昨日表示,藍軍壓倒性勝利,可大幅恢復民眾購屋信心,預期房價三年將漲一倍
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則認為,上兆元境外資金行情將大舉襲台,台北市房價每坪上看300萬元指日可待,股市三年內可上看2萬點。

北區房屋總經理彭培業也認為,政府政策若開放三通,台灣房價在兩岸三地台商回流、陸資進場和外資看好這三大力道支撐下,房價將會突破「天花板效應」,今年底前上漲二到三成不是問題。

趙藤雄表示,建議馬英九可更大膽的將經濟成長率6%以上、國民所得3萬美元和失業率3%以下的「633計畫」,調整成「848經濟計畫」,即經濟成長率達到8%、國民所得十年成長至4萬美元,以及15年內台灣挑戰全球前八大經濟體。
他認為只要台灣經濟變好,民眾購屋的能力就會增加。
--------
我看到這一篇 我懷疑他們幾個是不是出來KUSO

但是
http://2008.ma19.net/news/20080107/10160

謝長廷提出青年住屋政策並抨擊馬英九任內的台北房價過高,
馬英九表示,謝長廷的經濟概唸錯得離譜,台灣是自由經濟體制,房價是供需決定的,房價提高代表人民看好台北的經濟與發展

2008/8/11
他們自己智庫說 房價下修未必是壞事
http://www.npf.org.tw/particle-4541-3.html


回頭看歷史 全部都是開玩笑的話


GG88 wrote:
感覺整篇文 , 是在為現在的政府卸責...

你若不喜歡我的評論 , 煩請務必跳過 .


你要這樣看也可以
因為到目前為止 除了讓油價電價恢復市場機制的政策是錯的以外
其他的部分 我大致上都贊成
但這是

至於這半年的股市下跌
如果要從產業升級方面來看
應該是五六年前就開始做
今天才可能顯現出成果 來阻止這波股市的大修正
當然現在去檢討五六年前是沒意義的

這波空頭來得很猛
中間連像樣的反彈都沒有
手上有閒錢 拿出來投資的人
只要不是投機客 無論海內外的投資都傷痕累累
因為股市八九千點破線 投機客早就出清持股了
只有中長期投資者 才會一路猛虧抱到底


earl258 wrote:


M方堅信C國觀光客可以救台灣,當時配合到處廣告與媒體猛推猛批C國觀光客可救台灣。
現在都過了半年了。 是救多少?

不用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去年已經開始預測這樣的趨勢。2房開始已經有人這樣做推測。

經濟學諾貝爾獎主要是針對理論並非實務處理財經人士做推薦。
這不是和平獎所以不一樣.


這就是學者跟決策者的差別
學者可以提出成千上萬的可能推測
亂槍打鳥 總會對一種
其他成千上萬的推測 錯了 也沒人怪他們
決策者只能選一種
錯了 全民都要怪 很容易怪
所以當今能做出對的決策的決策者
比得諾貝爾獎還難

到九月初 柏南克還覺得次貸問題不嚴重
放給雷曼兄弟倒
造成骨牌效應 本來救雷曼兄弟可能只要一兩百億
演變成7000億還不夠


swinhoe_temp wrote:

1.救股市 救房市 到底是救企業? 還是救投機客?
2.短期兩者無法切割 所以一起救 那麼要如何兼顧社會公義?
3.在救股市 救房市之餘 如何讓市場機制淘汰不良企業與投機客?


1. 投機客應該早就出清了 這波傷最重的是投資客 而不是投機客
隨便看短中期線形 也知道八九千點時 就該出清持股了
所以救股市 是救企業 也是救中長期投資者
至於救房市 目前台灣的房市跌幅 還很少 還談不上救房市 有的只是擔心股市的大跌
一定會影響到房市 而放出的房市利多
2. 社會公義 要防止不公義不公平的發生 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只要政府施政花錢
一定會有人獲益 反向來說 那就是其他大部分人都沒直接獲益
但要設計兼顧社會公義的制度 我覺得很難 我沒有那麼理想或浪漫
現在只要能減緩一路潰堤而下的經濟衰退 就已經很好了
3. 重點不在於淘汰誰 重點在於錢要救哪些企業比較重要











hello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