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心想得還是比收入高, 那永遠都會覺得自己窮
觀察我身邊的人, 能累積最多資產的人都不是賺最多的人
朋友裡對於儲蓄與消費的觀念當然各種都有
有的人賺很多又抱怨沒資產, 勸他們降低奢侈消費, 又說人生幹嘛那辛苦, 可想而知, 還是在無限輪迴跳不出來
有的人賺得不是那麼多, 但計畫消費, 累積可帶進現金流的資產, 先苦後甘, 現在都可以靠這些資產收入來支應部分消費
朋友裡當然也有開雙 B 的人, 有的最多就只是一輛 B 而已, 只能開去高級餐廳吃吃喝喝, 或是載些高級電器回家, 顯擺一下, 他們也過不起真正有錢人的生活
有的人除了這些吃吃喝喝, 交際圈不是老闆就是五哥等級的高階主管, 開 B 是去打球交際, 鞏固商機
所以弄清楚自己的位置, 不要只求表象, 踏實的累積資產與控制消費才是真的
陳小罐 wrote:
如果能體會 有多少錢過多少錢的日子
就不會對自己是富是窮下定論
但不貸款買房,還是會怕十年後房價飆漲,相同的房,房東如果租你三、五萬,你每年在[住]上的開銷也因此提高了...(期貨的概念,現在跟銀行開槓桿買未來...)
當然也可以因應都市的房子價格提高,跑去租交通不便的郊區房子(因為目前有捷運的新北市房價也很高。)
但相對的,住到桃園、宜蘭之類的,如果沒換工作,等於反過來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成本會變高(目前夫妻一天通勤成本大概150元,各花費來回一小時)。
假若變成像以前有時要開車一小時,60~70公里,其實每年在通勤的成本上也會多大概10多萬(還沒加上通勤時間變長後,另外帶來的其他可能支出)
paroing wrote:
某年換車花160萬,該年收支打平
養車保固內年花費保養2.5+保險2+稅金1.7+加油5+停車5.5+其它3.3=20萬(不算折舊)
保固後進口車維修不便宜,修一次大概拿幾萬來噴吧?
保時捷不敢問不敢買,一客3千以上牛排或日本料理不吃
神人...160萬買車不貸款= ="...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