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忘了有這篇文還好 中橡沒看錯,業績真的掉下來,仔細看財報是可以分析得出來。財報可以説不難、也可以說很難。這兩年,我還是一樣繼續打通財報的盲點。2020年把權益法的轉投資摸熟了,也核對了幾季,2-3 家有權益法投資的股票,大概知道怎麼快速估權益法部分的獲利。今年花時間在 折舊攤提、 EBITDA,現金流量表,發現買資本密集的高科技製造業,這部分變得重要。以前看財報,主要是看損益表,現在是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都會一起看,看多了,就變反射動作,變得不難。這兩年,人氣旺,技術分析我用的比重,就提高很高。財報、最基本的K缐圖,怎麼用,都還是覺得這兩個最基本的資料最重要。
環保貓 wrote:X大天質聰穎,所以進(恕刪) 我看了幾本,不到一小時觀念就想通了。我比較偏綠角也就是墨基爾約翰伯格那一派,當然我沒完全照抄。01去年巴菲特獎得主p大才是完全照抄。你看幾百本書,各家論點根本就相反,自己要會消化,你手上的財報是第幾手資料,你覺得是便宜價,別人就不知道?便宜價就停在那邊讓你慢條斯理去下單?不是看得多就比較厲害。有些人用了一套很複雜的研究方法,看似高深莫測,結果也賺了大錢,但有沒想過純粹是搭了市場的順風車,或只是運氣好?(對這些自認有一套高深學問的投資大師,說他運氣好似乎也有點冒犯傷人⋯⋯為了不得罪人,就不多說,就此打住。朋友之間談政治宗教甚至投資方法易起爭端,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一套,結果論有賺就好。說真的如果你兒子問你投資方法,你會怎麼教他?這樣想你就懂了,巴菲特就跟他老婆和後人說過我掛了後把所有的錢去買Etf (不要用我這套)。最好的方法是最合適的方法而不是獲利最高。就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