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對存金融股的疑惑


高買低賣的人生 wrote:
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配完息(用你自己的錢發給你),這麼多年來,大家還是認帳肯存股呢 ?
因為它每年就是會發配息給你(遠遠高於定存),自然吸引人們去購買,不知不覺就填息了
填息後,不就是真正的利息了嗎 ?去看看兆豐金跟玉山金的線形吧


股票的股利股息只是把你的錢拿一部分出來給你,
然後他剩下的未來可能漲可能跌,
就算他未來漲了,你拿到的那些也不叫做利息,
而是你的投資收益。這跟利息是不同的兩回事。
重點是因為股票漲了,所以你賺錢,
而不是因為股票配息給你所以你賺錢。
你預期用股利股息來賺錢,前提就是你相信他未來一定能填息。
而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確定他未來一定能填息的?
就跟你怎麼確定未來這支股票的價位還是會在現在的位置一樣?
是沒辦法確定的,你只不過是找了一隻你認為未來會填息的股票。
就跟其他投資股票的人認為自己找了一隻未來會往上漲的股票一樣。
股價不漲,你怎麼填息呢?
但你能保證哪一支股票未來股價一定會漲的?

高買低賣的人生 wrote:
金融股就10~20幾之間,波動小,殖利率高,EPS穩定


1.10~20幾之間
2.波動小
3.殖利率高
4.EPS穩定

你對金融股一下做了這四個預測(還是定義?我搞不清楚),
問題是這四個屬性彼此之間是互相獨立的,
而每一個屬性在未來都是不可預期的。
簡單的說,你看到的這4個屬性,都只是現況而已。
而這種現況,在每一隻從天堂跌落地獄的股票都曾經發生過
宏達電也曾經滿足過這四個特性呀。

A則B,不等於B則A。
存股的好標的(不管是不是金融股)要有這四個條件,
不代表有這四個條件的就一定是存股的好標的。
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但是高風險可不一定會有高報酬。
enzo69356 wrote:
尤其是台灣那麼多金控,,,非常競爭
獲利會一直下降

1515555555555555555555555
vivian93 wrote:
1.10~20幾之間
2.波動小
3.殖利率高
4.EPS穩定
你對金融股一下做了這四個預測(還是定義?我搞不清楚),
問題是這四個屬性彼此之間是互相獨立的,
而每一個屬性在未來都是不可預期的。
簡單的說,你看到的這4個屬性,都只是現況而已。
而這種現況,在每一隻從天堂跌落地獄的股票都曾經發生過。
宏達電也曾經滿足過這四個特性呀。
A則B,不等於B則A。
存股的好標的(不管是不是金融股)要有這四個條件,
不代表有這四個條件的就一定是存股的好標的。
高報酬一定伴隨高風險,但是高風險可不一定會有高報酬。


一般而言可能是這樣,但是現實社會中~低報酬也有高風險。風險來自流動性與及資產變現時經濟環境。
例如儲蓄險,報酬低,風險低嗎?首先必須面對6年閉鎖期,這中間要解約是有賠錢的可能。其次面對通膨,局勢在變,我們不知哪天通膨會如何,目前也接近2%。定存算無風險了但就是抵抗不了通膨。因此定存不算投資。

樓主對投資列4要項,我認為最要關心的是投資標的的流動性,還有運氣。流動性可預估,運氣就沒辦法估計。因此投資還是要慎重。
流動性排序佔第一位。



很多人主張存金融股就是回測過去近10年的股利跟獲利能力

未來的事情大家都不知道

就低檔買八 就這麼簡單~

我覺得不太應該拿三十幾年前的股票市場來講。主要是台灣三十幾年前經濟體不太成熟。如果你看三十幾年前其他的公司。好像蠻多下場都不好。所以不應該就這樣說銀行股風險高。

英英間LKK wrote:
一般而言可能是這樣,但是現實社會中~低報酬也有高風險。


所以我說高報酬一定高風險,高風險不一定高報酬呀。
若A則B,並不能反過來推導若B則A的。


英英間LKK wrote:
例如儲蓄險,報酬低,風險低嗎?


儲蓄險的風險高嗎?我覺得是看跟甚麼工具比較吧。


英英間LKK wrote:
首先必須面對6年閉鎖期,這中間要解約是有賠錢的可能


這是自己能決定的事,就不算是風險了,
既然在投保的當下就知道會有短期解約虧損的情況,而且也知道多短期解約會賠多少錢。
那基本上這個風險就是"已知"的事情,很好解決,不要短期內解約就好了不是嗎?
如果擔心臨時急用錢,那就更應該做好規劃,大家都知道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吧。
投資要擔心的不是已知的風險,而是未知的風險。
你明明知道玩火會受傷,那就不要玩火,所以"玩火會受傷"這是已知的風險,很容易就能避免。
但是常常很多時候起火是意外,不是自己玩火,而可能是其他事前無法預料的原因,這才是比較危險的風險。
已經知道短期解約會賠錢,而且連賠多少都是已知的,那就不要短期解約,不就好了嗎?
但是有些風險是你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發生,你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發生,你更不知道發生之後你會有多少損失,
這才是需要擔心的部分。


英英間LKK wrote:
其次面對通膨,局勢在變,我們不知哪天通膨會如何,目前也接近2%。


任何的投資理財工具都會面對到通膨的問題,
甚至你不做任何投資理財都會有通膨的問題,
所以基本上通膨並不是儲蓄險才會遇到的問題。
買股票一樣會遇到通膨的問題,期貨、選擇權一樣會遇到通膨的問題。


英英間LKK wrote:
定存算無風險了但就是抵抗不了通膨。因此定存不算投資。


我覺得定存不算投資不是因為她抵抗不了通膨,
是不是投資,跟能不能抵抗通膨其實沒有關係,
我認為投資就是承擔一些風險去追求更高的報酬,
所以是不是投資,我覺得應該是看這個工具的風險跟報酬而定,
至於能不能抵抗通膨,我覺得倒是其次。


p33mcv wrote:
我覺得不太應該拿三十幾年前的股票市場來講。主要是台灣三十幾年前經濟體不太成熟。如果你看三十幾年前其他的公司。好像蠻多下場都不好。所以不應該就這樣說銀行股風險高。


其實,台灣現在的經濟體也沒有多成熟,很多規定跟環境都還在摸索階段。
而且銀行的部分,
風險除了來自於本身的成熟度以外,
最主要的其實是來自外在的環境改變跟主管機關規定的改變。
大家都知道不應該拿三十幾年前的情況套用到今天,
但是卻很多人會用今天的情況去預測三十幾年後的樣子。

今天銀行股相對其他類股比較穩定,
原因並不是"它應該穩定",
而是"在今天的環境跟規定下,它相對就是比較穩定"。
所以今天銀行股的穩定,是存在前提的。
那個前提就是今天的環境跟規定是如此。
但是如果大家有在注意,其實這幾年開始,很多相關的規定一直在改變,
FATCA...CRS...反洗錢...這些規定的出現、改變,最直接影響到的就是金融業,
整個市場的環境也開始在改變,過去因為金融業算是特許行業,所以有很多限制,
你不是金融業,按規定你就不能從事金融方面的業務,所以基本上金融業面對到的競爭主要來自其他同業,
但是未來這個規定會不會改變?沒有人知道,而目前的方向就是已經慢慢地有想要改變了。
未來如果開放其他行業也能從事金融方面的業務,那金融業勢必要面對各行各業的競爭,
那時候,金融股還能不能像今天這樣穩定?沒有人可以保證。

當然,也不是說金融股或銀行股不要投資,
而是說投資股票本來就應該回歸到股票的本質,
不要把股票當成無風險的定存在看待。
今天它穩定,只是因為"今天"它穩定,並不能保證"未來"它穩定。
而投資看的,大部分都是未來。
無限QE低利讓銀行減少10%營收
但未來雲端發展卻會讓銀行衰退25%
我從來不買金融股因為呆帳太多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