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mice wrote:
我這是筆記啊!我看得懂即可,且這是用來理解商品與貨幣的關係,不是用來解釋資本累積.您若有興致,可以試試將資本論的整套理論用一張圖說明.
圖中陰陽五行並非某種迷信,而是幫助我記憶與理解事物的方法.類似心智圖或者曼陀羅思考法.
資本再生產圖示就只有「兩大部類6個點5條線」
你根本沒搞懂,根本就不對,這是「嚴謹的資本主義積累數學模型」被你搞成一種陰陽五行宗教迷信
而且你資本循環公式符號也用錯了,就好像數學符號你自己發明再亂用一樣,根本就錯了
G-G'想表達的意思是,不經過商品生產和流通就增值貨幣資本,即「純粹用錢來增值錢」
G 代表增值之前的貨幣資本
G'代表增值後的貨幣資本
「'」在符號後有這一撇 ,代表增值後的某某資本
例如「W' 」代表增值之後的實物產業生產資本,而只有經過勞動P才能增值
而「W」就代表沒有經過增值的生產資本
G' 代表增值後的貨幣 ,這個貨幣為什麼能夠增值,是因為前面有P的「生產性勞動」
而「G-W-P-W'-G'」
是資本主義的一般積累過程不斷循環
而金融衍生商品資本家 和土地資本家的 G-G' 能夠循環
是因為他是在一般資本主義生產的過程之上進行的「二次再分配」
壓縮了產業資本的家的利潤,因為二次再分配剩餘價值不可能提高全社會的剩餘價值總量
產業資本家利潤必然降低,我原本是想表達這個被你理解成什麼東西........
以下是資本主義一般積累的循環公式

產業資本在其循環過程中要順次經過三個階段:購買(G-W)、生產(…P…)、銷售(W′-G′)。其中,第一、三兩個階段屬於流通過程,第二階段屬於生產過程。
G-W 代表 資本家用貨幣資本購買生產資本,把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包含+生產資料C+勞動力V)
(1)貨幣資本(G)其職能是購買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為剩餘價值生產準備必要的條件。
(2)生產資本(W)其職能是生產剩餘價值。
(3)商品資本(W′)其職能是實現剩餘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