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don666 wrote:
印度去年汽車銷量破400萬輛已經超越德國,為世界第四大市場,而成長率是10%,如果依這個速度,5年內會超過日本,10年內會達千萬等級
當然中國肯定會繼續保有2500萬台以上的銷量,但在汽車產業的話語權一定會被削弱
我是對印度未來悲觀的人,沒覺得印度會有多好的發展,這國家欠缺長久發展的條件太多了
我先從汽車數字來說好了,我對印度汽車的未來也不樂觀
我是用幾個邏輯來推的,一國或一地區汽車銷售量要長期增長的主要條件有哪些
家庭收入:我不否認印度過去這些年有部分產業(例如:資訊)發展的不錯,也創造了一些有能力購買汽車的中產階級,但我看不出印度從現在到未來可以穩定的創造出更多的中產階級來消費汽車
交通建設:印度號稱世界最長公路的國家,但實際內涵中適合汽車的比例低到可憐,且看不出大幅改善的可能,以適合的標準看,目前世界公路最長的是美國,第二是中國,而印度適合標準的公路集中在大都市地帶,這邊已經超級堵了
消費的需求暴增和持續增長以我的眼光看是兩回事,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印度這麼多人口,一年400萬有能力購買合理性還可以,但每年複合增長10%我是看不出印度怎樣可以一年複合增長有汽車購買力的中產階級
印度汽車銷售歷史數據看,2013~2014會計年度比上個年度同期衰退5.2%(數量),這是有不小起伏的數據,不是新增+新換舊的穩定增速
中國的交通和環境沒辦法容納高速增長的汽車的(不是買不起),但是佔據世界銷售的比重部分我覺得在最高可以維持相當多年,畢竟基期大了,2500萬的複合3%成長5年也是個不小的數字了(但我對那個3%看法保守,複合3%我是沒數據證實,但我認為偏高)
Hardon666 wrote:
中國的問題不只在國內,尤其老美存心要對付他
時間在中國這,更別說美國國內問題其實超大,但起碼台灣是幾乎看不到相關願意報導的
當然中國有中國的問題,我個人中性(甚至中性略偏樂觀)看待
美國早失去對付中國的最佳時機,當美國覺得中國底氣成形時,美國當時抽不出力量對付,幾次的打擊效果算差,現在打太大力就是兩敗俱傷,當然,中國沒有主動權,且還得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Hardon666 wrote:
但要考慮到人口能自由移動,製造業需要跟境內發達服務業競爭薪水,例如很多人寧願去應徵大城市的快遞而捨棄工廠作業員。
這當然存在,所以包含鴻海也在更大量的自動化,成衣、製鞋、....等用人力大且低階又產值低的相當大量的離開中國,中國也沒有要留,然後配合勞動力人口未來減少的趨勢,我沒覺得悲觀
製造業佔據經濟活動和勞動人口的比例趨勢一定是往下的,但美國那種畸形的比例中國政策不想要,會盡力維持製造業經濟活動和勞動力人口在一定比例
Hardon666 wrote:
但現在內陸需要和印度東南亞直接競爭,外加人口老化和大城市服務業的競爭,需求其實也有點觸頂,去年汽車銷售只小幅增長3%,手機銷售跌了4%,今年3月手機銷售更年減3成,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出海,所以現在中國手機業要強攻印度,印度政府也順水推舟半強迫(關稅)半鼓勵手機落地生產
這很正常,中國企業很多所謂世界500強,內涵是國內超過90%,出去有沒有競爭力可不一定,但要有競爭力早晚都得出去競爭的,還會更開放國內市場,也不見得是壞事,有壓力才能進步,能活下來的更有競爭力
至於印度,我光看鴻海都跟印度政府說好擴大但幾年都卡住,鴻海是真的要擴大印度,但印度自己要爭氣阿(這也是為何我對印度悲觀原因之一)
Hardon666 wrote:
外資企業如三星,已經把很多製造要遷到越南,現在留在中國的是半導體工廠,給中國品牌供內需用的,可能也會少量供給蘋果外銷
我對越南比印度樂觀,也有認識的現在就在越南,但越南的狀態真的比不上同時期的中國,差異還不小
我之前做過我之前公司要投資越南的投資計畫書,不是太大規模的我覺得適合去,大規模的則風險太高
歷史資料看,越南最大單一投資就是台塑鋼鐵了,又發生那件事,大的案子對越南的投資會相對保守很多的,且越南成本增長也不低了,歷史經驗的資產泡沫也有,我對越南短期是中性偏樂觀看法,長期就沒有很樂觀
jackal19792001 wrote:
物以稀為貴
蘋果價錢又要飛天了
這看市場需求變化,三星手機中國市場不就是例子
Hardon666 wrote:
我引用很多中國官方統計局的資料,連中國媒體的報導我也引
我是懶得理圖表哥了,他算很會找數字,也有一定知識、邏輯,但深入一點的不用理他,他就那超級樂觀中國數字一直打轉,只要深入一點探討的我都懶得理他
Hardon666 wrote:
我點出的是像往年一樣大幅度的增長已不復見,從汽車、手機、家電的銷量可以看出,同時中國的人工費用增長,也增加了東南亞跟印度在低端製造的競爭力,有助於那些國家進行資本累積
這才是合理的經濟發展,但增速要看基期,現在體量很大了,連續10複合增長5%就非常可怕了
總是有些要外移的,但勞動力人口也逐步減低,整體收入上升趨勢還可以,沒有悲觀趨勢
我好久沒來這版發文了,投資版絕大多數人想知道的只是短期獲利的標的,對基礎研究沒興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