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為甚麼要燒錢在DRAM,又不是肥沃的產業,況且一代代的專利各大廠卡的密密麻麻,很難做,成功後也不易回本。
應該是戰略考量吧,在航母加上隱形機以後(各國軍事迷最有意見的兩個),發現沒有辦法垂直整合,很多細節就受限。
不由的想到韓國也沒多少人,三星的手機卻市占不錯,整型也很進步(子瑜揪咪喔),從學生到上班族日子平均壓力都比台灣大許多,應該是人家比較辛苦,所以才有回報。
我是建議要挖就挖雪紅姨,他很能創造一代代的股王低。
另外就是,金小胖是不是真的依照史詩:帝國的征途呀,好像算完成了任務領取:璀璨的放射,所以每天大喊美美美,朝怒海狂濤邁進。
別寄望大陸做不出記憶體,做不好晶圓製造。做不出,做不好是台灣命大。
綠色黨再繼續鬥藍色黨,覺醒青年再不長腦,不用大陸來打自己就會先垮了。
臺灣半導體協會預估2017年臺灣半導體產業整體產值較2016年小幅成長1%,而2017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較2016年成長9.8%,也就是臺灣“生命線”半導體產業世界份額在不斷下降。
2017年上半臺灣IC設計的產值為新臺幣2904億元、大陸為新臺幣3735億元
2017年上半臺灣IC製造的產值為新臺幣6268億元、大陸產值為臺幣2570億元
2017年上半臺灣的IC封測產值為新臺幣2268億元,大陸產值為新臺幣3600億元
IC insight的報告,全球純芯片設計公司50強,2009年中國只有一家,也是中國第一家闖入世界50強的是華為旗下的海思公司,2016年增長到了11家,包括海思,展訊,中興,大唐,南瑞,華大,銳迪科,ISSI,瑞芯微(Rockchip),全志(All winner),瀾起科技(Montage)。
全世界做手機處理器的廠家,蘋果,三星,華為,小米,高通,聯發科,展訊七家而已。大陸3家。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2016年銷售額為303億人民幣,折合美元大約44.5億美元,剛好和聯電44.55億美元幾乎不相上下。中芯國際2016年的銷售收入29億美元多點。
第二名的紫光展銳是展訊,銳迪科合併之後成立,目前是三星手機處理器和基帶芯片除自家產品之外的最大供應商,展銳的任務是戰勝聯發科。展銳是海思之外國內唯一一家營收超過100億人民幣(125億)的公司。
jack_lee8888 wrote:
大陸扶植半導體產業也十幾年了,
很久很久以前就說會威脅到台灣的電子業,
十幾年過去了,中芯起來了嗎? 展訊起來了嗎?
只有組裝性質高勞力的系統廠例如OV雙寶,小米起來了,
高腦力的半導體,晶片設計沒有起來,證明素質問題很大啊…
我猜十幾年後還是一樣,說需要時間來發展。
以前就回過你了,台灣贏在起步早吧了!
套用你的邏輯,台灣在DRAM、面板跟韓國起步時間差不多,卻都輸給韓國,證明台灣的素質和腦力不如韓國?
我在IC設計業做了十多年,台灣大部分的IC設計,其實都是抄襲的!
晶圓廠大部分的人力是技術員、製程工程師,不是什麼高技術高腦力的工作!
你的立場我尊重,但是因為立場而扭曲了思考,扭曲了事實,這就不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