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k的立意是共體時艱,金融海嘯那時候是有其背景,比起被裁員或無薪假,至少22k能溫飽,也能讓新鮮人不要出社會就斷軌失業,多數企業恢復元氣後卻變成勞工低薪的緊箍咒,什麼都用22k往上墊,做到爆肝領30k,美其名津貼,其實是剝削,本質還是差不多的苛,要就累死,不要就餓死*我是老闆,我用22K徵得到人的話,那我幹麼要砸24K徵人?* 理論上沒錯,只需要人力的公司,不轉型的公司,就不必參加人才的競爭,念錯科系或學錯技能的人就只能淪為人力,但是物價跟起薪,勞工的權益,我覺得要分開來看,做最基層的工作,有付出有加班領多一些,或不貪加班穩穩的做,假日涼涼的休息,至少相對剝奪感不會那麼重要強迫企業把一定的盈餘拿來分很難,要提高基本工資阻力大且速度慢,好,錢喬不動我喬假可以吧,讓雙薪家庭早點下班回家生孩子救救生育率,單身男女跑跑聯誼,抱歉,週休二日也破局,真的是不斷讓步
所以來這邊發這文,你有沒有比較爽?只想用22K請人,那員工離職率高、做得不甘不願,就不要再上來靠腰員工不忠誠本來很多事就相對的,用比較低薪請到人,又代表你賺到?我可以用300元買到牛仔褲,為什麼我要買條3000多元的?我可以用50元簡單吃一餐,為什麼我要吃一餐500多元的?我可以住600的膠囊旅館,為什麼要住一晚6000元的五星飯店?
這對公司本身也是傷害,員工也可以說我只領22k,為什麼要做24k的事,或是反正到處都22k,你公司福利有比別人好嗎?好比假有比別人多嗎?有正常上下班嗎?加班有加班費嗎?這些也沒有?那我走人去找福利更好的地方領22k,也是剛好而已。當年就做過那種不到22k,無勞健保,月休只有四天,每天工時超過12小時的咖啡店,老闆應徵員工還問夢想,對年青人挑三揀四,應徵者開頭就問薪資、問休假,老闆還會很不爽的酸年輕人幾句,問了問沒來上班,還酸別人沒禮貌,但就我看來,你薪資又不高,別老用夢想騙剛出社會的人,對方問福利剛好而已,你不爽別人,對方也不見得願意來啊⋯⋯老闆會算,勞工也會算的,就我這幾年的觀察,南部老闆,並沒有比較好過,人力一直在流失,永遠都在徵人與教育新人,教育好了,過陣子人又走了這樣。然後很多南部公司,競爭力真的弱到,給勞健保、給加班費、多給點薪資,就會赤字經營不下去的程度,員工唉唉叫薪水低,老闆更可憐自己還是沒薪水的那個,出來創業投資動輒百萬、千萬,夢想沒多久就燃燒殆盡,員工沒差,換個地方繼續上班就好。我還是那句話,窘況的輪迴,薪資低,不敢消費,不敢生小孩,或是資金都省下來流入了房市,為了繳房貸更沒有錢消費,沒有消費,公司賺不到錢,台灣有錢人並沒有想像的多,尤其一些高檔餐廳,單靠有錢人來消費根本不足,一般受薪階級,又只有月初手頭較寬,月中生意就差,月底生意慘淡,請來的高級師傅薪水又不低,教育得體的外場也很不容易,縱使表面光鮮,店面氣派,檯面下,一點都不樂觀,或是為了面子在撐而已,然而,高級餐廳一直有人在開,高級師傅反而可以很快找到新工作。所以勞方也別太悲觀,有時候資方反而是輸更大的那個,重點是別再養出慣老闆,搞得再爛的工作都有人前仆後繼應徵,演變成老闆拿竅的狀況,勞方應該拋掉台灣老實人的爛個性,更扯的是那種領不到薪水,還疼惜老闆情義相挺的濫好人,獲利又不會分你,老為老闆操心做啥?習慣低薪、習慣被凹,久了就不敢跳,覺得不合理、受委屈,跳就對了,尤其是不到三萬的中低職位族群,更該毫無顧忌的趕緊跳,外面絕對有體制更好的工作可以選擇,縱使還是22k,也別挑爛的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