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就來分享我自己的觀點吧
1.台灣是個法令不健全的國家
日月光排廢水 重罰300萬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021/36158312/
台塑河靜鋼鐵 造成污染 越南重罰5億美元
大約150億台幣
台灣股市 從以前到現在 發生的金融醜聞數不勝數
從台鳳 博達 雅新(這家連幾年財報都做假 用功的價值投資者也不免被坑殺) 到近期的樂陞
台灣是內線交易的天堂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15732
自古流傳一句名言 千線萬線不如一條電話線 千選萬選不如莊家幫你選
2.投資台股與國外股市的差別
美國除了2008爆發了安隆案和馬多夫 再沒聽過什麼金融醜聞
美股財報公開當天 股價爆漲爆跌10%以上所在多是
一般交易人的資訊相比台灣相對對稱
台股常公佈重大訊息前三天 就有"聰明的資金先卡位"
一般投資人當下則是一頭霧水 明明沒有什麼重大利多利空怎麼股價反應這麼劇烈
三天後就有正確答案會公佈了
資訊不對稱極為嚴重
為什麼人家能做到 台股做不到 因為人家罰則重 我覺得台灣不修法無法與其他國家評比
官方單位在做些什麼呢
我只看到期交所一直在推出新產品 什麼黃金期貨 債券期貨 股票期貨 T50反1 2
一堆有的沒有的 專業的投資人會玩嗎
我個人是不會 重點是因為"沒有量" 想脫手都很困難 想買進足夠的倉位也很困難
想脫手全部又不影響股價的成交情形更為困難 想玩還要有當莊家的心態來玩 真的是何必?
另外其他國家交易時間 陸股到下午3點 港股到下午四點 更不用說國外期貨一天23小時了
國外股市大多有"長期"停損單 停損單的預先設立對於交易心態有正面幫助
你是否常常預先設好買賣點 但看盤時隨著股價的起落 消息面的鼓舞 而動搖自己內心的決定呢?
能中期(一個月 國外則是6個月到??)設停損單的台灣不超過三家 連最大的元大都沒有
大部分都要"每天"早上起來設停損單 你能保證一覺醒來看到美股漲跌完全不動搖心中意志
我先承認我會 追高殺低本來就是天性 恐懼與貪婪本來就是人性 札根於人類的心靈深處
所以我覺得能設好停損停利單 之後不看盤 更能清楚的看見股市的面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P.S因為台股人為干預嚴重 比美股更會"騙線"
3.你真的了解台灣的公司?
身為台灣人 當然是想買台灣的產品來支持一下國貨
用過HTC LUXGEN之後 感覺只有傷心的人可能不少吧
台灣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寥寥可數
什麼是有競爭力? 就是不可被取代的能力
台積在6s一役 擊敗三星 就是證明他有不可以取代的能力
大立光更是在光學業領先對手許多 巨大的捷安特也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
但這些除了捷安特你可以親身試騎 體驗與其他牌子的單車有什麼差異
其他的東西屬於電子零件 只有廠商比較能知道差在那裡 競爭力在那裡
而且台灣大多數的企業還是代工 代工是可以被取代的行業 所以毛三到四也就是許多企業的寫照
這種企業你敢長期持有? 一個正常的景氣循環 你有信心公司還可以正常的營運?
一般消費者能體驗到的大約就手機的不同 應該許多人用過三星或htc 也有用過iphone吧
玩家則是玩過xbox360 和ps4吧 用過淘寶和奇摩拍賣吧
覺得那個有潛力就買那個
這種最直覺式的消費體驗更能了解這家公司的產品與未來 還有和競爭對手間的差距
P.S 國內複委託真的是坑人 用用IB才知道自己被坑了多少錢
若不是以上這三點 我還真不想離開浸淫十多年的台股
畢竟已花了十多年的心力 對於許多徵兆 盤感也有些心得
轉換跑道等於重頭來過 許多以往適用的東西 在不同的商品與市場則已經是完全沒有用的東西了
Acer_kewei wrote:
別管別人會不會接受...(恕刪)
至於上面提到樓主與他人的討論 其實是心態問題
如果看到贏家和我意見不一樣,我會去進一步的和他討論
首先就算是嬴家 也不會每次都是對的 就算他看到你看不到的東西 他是對的你是錯的
也不代表明天的盤勢會隨著他的看法而走
在市場上 我們都是賭徒 我們都是拿錢在賭未來的走向
嬴家不是神 最多最多 只是押注在可能性較大的方向而已 只拼或然率較高的機會
最重要的 "懂得如何賠錢" 不與市場爭論
既然不與市場爭論了 又何必與人爭論 就算是你對他錯 市場依然走著自己的方向
不會因為你的爭論而改變他行進的方向
而且我並不認為嬴家說的話就是對的 輸家說的話就是錯的 這個世界不是明顯的二分法
許多輸家也許因為資金控管的問題而不順利 但不能因此而輕視他們的經驗
以前的我可能太年輕有擁有太多 自視比較高 也許給人有囂張跋扈的感覺 也愛在網路上貼貼對帳單來證明自己
現在的我 覺得多聽多看少說話 可以少了許多無謂的爭執
爭執的再多沒有意義 帳戶上數字的增減自己心裡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