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

股市中賺錢或賠錢的人(股市經驗分享 調查已更新在第一篇)

沒什麼大大的獲利 能溫飽而已

那我就來分享我自己的觀點吧

1.台灣是個法令不健全的國家

日月光排廢水 重罰300萬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021/36158312/

台塑河靜鋼鐵 造成污染 越南重罰5億美元

大約150億台幣

台灣股市 從以前到現在 發生的金融醜聞數不勝數

從台鳳 博達 雅新(這家連幾年財報都做假 用功的價值投資者也不免被坑殺) 到近期的樂陞

台灣是內線交易的天堂

http://news.ltn.com.tw/news/business/paper/1015732

自古流傳一句名言 千線萬線不如一條電話線 千選萬選不如莊家幫你選

2.投資台股與國外股市的差別

美國除了2008爆發了安隆案和馬多夫 再沒聽過什麼金融醜聞

美股財報公開當天 股價爆漲爆跌10%以上所在多是

一般交易人的資訊相比台灣相對對稱

台股常公佈重大訊息前三天 就有"聰明的資金先卡位"

一般投資人當下則是一頭霧水 明明沒有什麼重大利多利空怎麼股價反應這麼劇烈

三天後就有正確答案會公佈了

資訊不對稱極為嚴重

為什麼人家能做到 台股做不到 因為人家罰則重 我覺得台灣不修法無法與其他國家評比

官方單位在做些什麼呢

我只看到期交所一直在推出新產品 什麼黃金期貨 債券期貨 股票期貨 T50反1 2

一堆有的沒有的 專業的投資人會玩嗎

我個人是不會 重點是因為"沒有量" 想脫手都很困難 想買進足夠的倉位也很困難

想脫手全部又不影響股價的成交情形更為困難 想玩還要有當莊家的心態來玩 真的是何必?

另外其他國家交易時間 陸股到下午3點 港股到下午四點 更不用說國外期貨一天23小時了

國外股市大多有"長期"停損單 停損單的預先設立對於交易心態有正面幫助

你是否常常預先設好買賣點 但看盤時隨著股價的起落 消息面的鼓舞 而動搖自己內心的決定呢?

能中期(一個月 國外則是6個月到??)設停損單的台灣不超過三家 連最大的元大都沒有

大部分都要"每天"早上起來設停損單 你能保證一覺醒來看到美股漲跌完全不動搖心中意志

我先承認我會 追高殺低本來就是天性 恐懼與貪婪本來就是人性 札根於人類的心靈深處

所以我覺得能設好停損停利單 之後不看盤 更能清楚的看見股市的面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P.S因為台股人為干預嚴重 比美股更會"騙線"


3.你真的了解台灣的公司?

身為台灣人 當然是想買台灣的產品來支持一下國貨

用過HTC LUXGEN之後 感覺只有傷心的人可能不少吧

台灣真正有競爭力的公司寥寥可數

什麼是有競爭力? 就是不可被取代的能力

台積在6s一役 擊敗三星 就是證明他有不可以取代的能力

大立光更是在光學業領先對手許多 巨大的捷安特也在全球市場站穩腳步

但這些除了捷安特你可以親身試騎 體驗與其他牌子的單車有什麼差異

其他的東西屬於電子零件 只有廠商比較能知道差在那裡 競爭力在那裡

而且台灣大多數的企業還是代工 代工是可以被取代的行業 所以毛三到四也就是許多企業的寫照

這種企業你敢長期持有? 一個正常的景氣循環 你有信心公司還可以正常的營運?

一般消費者能體驗到的大約就手機的不同 應該許多人用過三星或htc 也有用過iphone吧

玩家則是玩過xbox360 和ps4吧 用過淘寶和奇摩拍賣吧

覺得那個有潛力就買那個

這種最直覺式的消費體驗更能了解這家公司的產品與未來 還有和競爭對手間的差距

P.S 國內複委託真的是坑人 用用IB才知道自己被坑了多少錢

若不是以上這三點 我還真不想離開浸淫十多年的台股

畢竟已花了十多年的心力 對於許多徵兆 盤感也有些心得

轉換跑道等於重頭來過 許多以往適用的東西 在不同的商品與市場則已經是完全沒有用的東西了

Acer_kewei wrote:
別管別人會不會接受...(恕刪)


至於上面提到樓主與他人的討論 其實是心態問題

如果看到贏家和我意見不一樣,我會去進一步的和他討論

首先就算是嬴家 也不會每次都是對的 就算他看到你看不到的東西 他是對的你是錯的

也不代表明天的盤勢會隨著他的看法而走

在市場上 我們都是賭徒 我們都是拿錢在賭未來的走向

嬴家不是神 最多最多 只是押注在可能性較大的方向而已 只拼或然率較高的機會

最重要的 "懂得如何賠錢" 不與市場爭論

既然不與市場爭論了 又何必與人爭論 就算是你對他錯 市場依然走著自己的方向

不會因為你的爭論而改變他行進的方向

而且我並不認為嬴家說的話就是對的 輸家說的話就是錯的 這個世界不是明顯的二分法

許多輸家也許因為資金控管的問題而不順利 但不能因此而輕視他們的經驗

以前的我可能太年輕有擁有太多 自視比較高 也許給人有囂張跋扈的感覺 也愛在網路上貼貼對帳單來證明自己

現在的我 覺得多聽多看少說話 可以少了許多無謂的爭執

爭執的再多沒有意義 帳戶上數字的增減自己心裡最清楚
chenwin777 wrote:
沒什麼大大的獲利 ...(恕刪)


你敢開 IB ?? 使用美國上市的大卷商 ETRADE 嘉信理財 可能風險小得多
複委託真的是貢潘仔的費用~ 看過就會知道有多嚇人
===========================================
美股確實是比較穩定 不容易被內線坑殺
美國證卷監理 委員會抓得很兇

依般若波羅密多,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
可以請教一下為什麼不能開IB嗎

我是etrade和IB都有

IB方便交易期貨

請問IB有什麼不妥嗎 或者提示關鍵字就好

我去查了一下資料

http://www.baike.com/wiki/%E7%9B%88%E9%80%8F(Interactive+Broker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teractive_Brokers


其中有訴訟的案件 只有這個

Litigation and arbitration decisions[edit]
In July 2012, Interactive Brokers paid $700,000 to settle charges (by CFTC) that it has "violated reporting rules" and "failed to 'diligently' supervise the handling of accounts".[15]

In February 2015, a FINRA arbitration panel ruled that the firm must pay $667,000 for customer losses resulting from the way the firm handled margin calls.[16]

In April 2015, the trading firm was required by an arbitrator to pay $1,200,000 in damages to a customer because the firm failed to stop “reckless trading” by a trust fund overseer which reduced $800,000 to $75,000.

若有遺漏 可以指點一下嗎

chenwin777=>還是你隨便選一檔台灣五十成份股,或是大盤指數的多空,我們來討論一下,我個人覺得實際上討論一下,你會比懂我的意思是什麼,我要的只要我選中的股票或大盤指數會往我所推測的方向前進,哪怕是多1%的機率,考慮的元素、因子愈多愈全面,看對的機率就會愈提升,也讓這裡的贏家們表達一下,是不是真的他們說的方向或是預估股票的價值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是不是真的推測不出來市場,是不是市場完全沒有任何可以看出多空的地方。
88年至今約17年股齡,投入成本約占股票市值的1/5,賺約4倍,記憶中賺比較多的是剛上櫃的茂迪,約6x元吧?中碳聚陽也是6X元,早期特愛IC設計,凌陽智原衛道等等都買過,中後期轉保守,一直到現在長投中華電,並將部分資金投入小股本,少成交量,但配息不低的公司。
~~~~~~~~~~~~~~~~~~~~~~~~~~~~~~~~~~~~~~~~~~~~~~~~~~~~~~~~~~~~~~~~~~~~~~
心得一: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也未必會比較有賺頭。
心得二:至少要選瞭解比較多的公司,才能估算未來大致的獲利。
心得三:讓我賺比較多的,幾乎都是股本小,成交量少的公司,
表示尚未被發掘,買進後可能要忍受長期被忽略,但也是累積股票的好時機,
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心得四:電子起伏太大,金融不懂,配股票的我也不愛,只現股做多傳產,夠了。
心得五:選進可攻(漲多出脫),退可守(配息)的股票,但好公司也要有好價位才值得買,安全邊際要出來,才能抱得比較安心。
就以股王大立光這檔股票來討論好了

請教一下您的看法如何呢



曾經我會列出多空因素來列表比較

但我發現

若是我考慮的元素、因子愈多愈全面 則相互的衝突就會越提高

光技術分析就會相互衝突了

X線與X線黃金(死亡)交叉 股價卻突破(跌破)x日線 kd的背離之類的

也許技術分析上的突破 伴隨著營收相對不佳 或者大股東在拋售之類的 又或者籌碼面上面的融資大減大增

又或者外資的大買大賣 企業遭到罰款

又或者APPLE的新IPHONE 賣的好不好 等等消息 這些都會影響到股價


這時我該相信那邊?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價值分析的傾向於財報多些 技術分析的傾向k線多些 相信自已的傾向直覺多些

再者週期的不同 長線投資人 與波段投資人 短線投資人 當沖投資人 操作週期不一樣

思考的方向截然不同 有人看的是明天 卻有人看的是明年 還有人看的是今天一點半以前

a做當沖 b做長期 a說會跌 b說會漲 今天收盤跌了 a覺得自己對了 b在持有一年後股票漲了 b也覺得自己對了

市場永遠是對的 這句話對我來說是名言 因為我是趨勢交易者 看錯方向立即該停損出場

但對於套利者 他們的利基點就是找尋市場的錯誤 A50曾經逆價差1000點以上令人印象深刻

我覺得很難去說對與錯 是與非

也讓這裡的贏家們表達一下他們說的方向或是預估股票的價值是沒有太大的意義的,是不是真的推測不出來市場,是不是市場完全沒有任何可以看出多空的地方

如果他們心裡真的這樣認為 又怎麼會下單呢


資金大小和操作難易是有絕對的關係

這點我也認同 只要是閒錢 報酬率都是一樣的 100萬賺30%是30萬 1000萬賺30%是300萬

表面上金額差了十倍 報酬率卻是相同的

今天你有100萬 你選擇做多鴻海 難道給你一千萬你就會選擇放空鴻海嗎

該買的還是會買 該賣的還是會賣

除非資金大小會影響你的投資工具

像本錢10萬為了維持生活 只能去選擇期貨 選擇權 權證這些高風險的投資工具

不然10萬每個月都賺一根漲停7000 結果還是活不下去

賠錢的人比較不會和你說他賠錢,賺錢的人反而會和你說他賺錢= 網路上

賺錢的不會說自己賺很大 = 實際人際關係生活上








各位=>似乎有人會誤會我為啥要分析大立光,請詳細我和chenwin777對話。

以下我會持續分析,還沒有分析完,有空我會再分析。

先決條件(一開始投資/機前就要決定)
1、投資標的:大立光
2、投資時間:當沖、短線(1~180天)、中線(180天~3年)、長線(3年以上)
3、投資目的:賺股息、賺差價
4、投資金額:xxx萬

操作部份
1、基本面
=>決定基本價值,不是股價
以下為大立光近六季營收最左邊為2016第二季(億)
100.4<-82.71<-154.4<-160.9<-137.8<-105.7<-168.9
以下為大立光近六季毛利率最左邊為2016第二季
66.4<-59.7<-59.9<-55.1<-57.7<-56.7<-50.7
以下為大立光近六季營業利率最左邊為2016第二季
57.6<-50.6<-51.5<-46.1<-51.6<-49<-43.4
以下為大立光近六季稅後獲利最左邊為2016第二季
27.51<-27.01<-50.09<-61.17<-35.96<-32.86<-55.4
以下為大立光近七年稅後獲利最左邊為2015
180.08<-144.91<-71.64<-41.58<-38.76<-30.15<-18.62

大立光淨值為459.68元,當一家公司是高度成長的公司,本益比會被估的很高,如2013年賺71元,2014元賺144元機乎是賺一倍,本益比給20倍以上不為過,所以2014年底大立光股價收在2395,2014->2015成長力道已經大不如前了,才從144成長到180,所以本益比被下調,2015年底,股價收在2270比2014年底還慘,道理在這,因為成長力道下跌,本益比被下修,2016上半年賺了54元,目前股價收在3330,意思就是說下半年至少一季要賺83元,全年度才有220元,本益比才能用2015年的12.6倍來算,股價應該是2772,所以以目前的大立光是不適合買進的,價格過高,如果下半可以賺306元(有點難),全年度eps來到360,那就另當別論了,股價到7200也正常。

2、籌碼面
=>決定短線股價波動,不是價值波動,短線適用。
從大立光開出第二季獲利後到今天,外資賣超555張,投信賣超261,只有自營商買326張,對於持股比例53.95%的外資來說,外資總體是不滿意大立光第二季獲利的。不過第二季毛利率、營利率卻是上升近7%,讓外資不至於大賣超立光,因為毛利、營利提升,也許第三季、第四季蘋果拉貨爆發時(目前大家認為蘋果沒有亮點),一樣的營收獲利的大買,所以7/15第二季財報出來大立光從3175漲到快4000,不過這就是短線。

目前短線影響大立光的股價最深的會是外資這波熱錢,這半年由3/12以來流人了約3725.2億,3/12大立光的股價約2600元,今年從台股最低點外資總流入的金額為4670億,大立光最低股價為1790,如果11/12月fed升息,4670億全數流出,大立光跌到2000以下也不奇怪,若只流出3752億,大立光跌到2600也是正常,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大立光第一季、第二季eps都是27元,獲利並沒有不同,所以熱錢流出去,最低你的範圍至少要訂在1800元,也就是你要預期大立光會跌到1800元。其實這一點可以歸在籌碼面,也可以歸在
散戶、法人心理面。

3、技術面
=>決定在某一時間範圍所有人的均價,適用於短線、中線、長線的買賣點。
大立光股本13.41億,總發行13.4萬張,這種股票我不太會用技術面,這和小型股一樣,主力說什麼就什麼,技術線你說怎麼劃就怎麼劃,有人會說,一張330萬,13.4萬張,市淨很大,但這我不管,股本太小的股票,技術分析我是不太理的,什麼周、月、季、年,沒什麼用,持有很多的人說什麼就是什麼。

基本上我是不會操作這種股票的。

4、資金配置
=>有效降動波動所帶來的風險及心理壓力
若真的要操作大立光,以資金分配來說,基本持股應該是會建立在2270元,隨著每個月營收上升或下降及每季財報會調整找股比例,以我分析的籌碼面來看,第三季若eps超過83元,我才會在2720附近加碼,只要沒有到這種水準,不可以會加碼,以目前的營收及獲利,我應該會全數獲利了解,不會留任何一張股票。

5、風險管控
=>管控損失程度,適用於當沖、短線
當獲利下降,營收不好時,若我買進價是2270,就算是2000我也會直接砍出,將自已的損失控制在10%,但資金配置是1/4,所以約損失3%上下。

6、散戶、法人心理面
=>經由長期觀察某一檔股票裡面的走勢、波動,漲跌進而去推測出該檔股票的操作心理,有效的在當沖、短線佔對方便宜。
在某一檔股票中,一直都是某一些特定的人,這很有趣,當你觀察三個月、六個月,一年、兩年後,勝者會一直留下來,敗者會出去,所以勝者的操作模式會一直不段的重覆重覆的出現在此檔股票中。
舉例,若我在大立光贏了三年,2014底年eps144,股價2395元,抓出最高及最低點,每一年獲利的成長幅度點,去推算裡面這群勝者心中的價格是什麼,什麼消息他們買單,什麼樣的毛利率,營利率,純益利及什麼樣的新聞他們會買單。

7、自我心理面
=>了解自身的弱點,觀察本身存在哪一些人性弱點
這一點是最高境界,基本面好,自我心理面強的,理論上就能賺錢了,剩下的都可以不需要。所謂的自我心理面就是,股市、股價會波動,百分之一百的資金all in會對自已本身的壓力會過大,若你由基本面的推算出價值,但市場先生的波動是價格,如果你沒有辨法調適本身自我的心理,很有可能你會在波動的高點買進,及波動的相對低點賣出。

8、老闆誠信,經營團隊
=>中線、長線你的股票會不會變a4紙的一個重要觀察指標

9、產業前景
=>中、長線公司發展是否具爆發力、還是平穩產業、黃昏產業,此會影響長期股價
智慧型手機開始飽和,是否能像前幾年這樣高度的成長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雖然目前有雙鏡頭的題材,毛利、營利也提升,不過營收無法像之前有這麼大的爆發力。

10、大盤、國際走勢
=>正所謂覆巢之下無完卵,大盤指數不好,會影響個股波動及本益比,適用於短線
目前的關鍵點在於外資從今年低點到今天所買進的4650億,熱錢只要一出去,大盤鐵定是向下修正1000點以上的。

結論:目前大立光太被高估了,原因是因為外資的熱錢進來除了台積電這種大型權值外,第二個好選擇就是大立光這支高價股了,熱錢一退散,大立光會被修重的很慘,若下半年大立光賺不到126元,我相信全年大立光的最低點不會是2772元這麼簡單。


我初步分析一個半小時,大概寫到第二點,深入研究每一季的財報需要幾周的時間,深入觀察第六點需要半年一年的時間,觀查8、9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不過初步的分析我已經把大立光的價值先寫出來了。
以古為鏡,以古鑑今,過去的歷史未必讓我知道甚麼可買,但卻讓我知道甚麼不可買。
不懂的東西不要碰,而"不懂"是可以確定的。
我誠心建議roger5210大大退出這個吃人的市場,35年了...人生有幾個35年?
建議你不要再想翻本、不要再"遼落去",也不建議你向什麼高手學什麼?你給自己35年了...真的夠了。
我想這一切來自你自己的"心魔"與"人性"弱點,這已深入你潛意識中非常不易改變,與技不技術無關(請相信我)。
誠心建議你退出這個與你無緣的吃人市場,好好"慕道修行"來得自在,亦不辜負你此生為人也。
我也在股市20年了

投資資金比較多的 報表有疑慮 產業不了解的 我都不買(當然 買個幾張賭賭不算吧)
至於所謂內線
我根本不信 還是回歸到上述兩原則 報表有疑慮 產業不了解 不買


台鳳 博達 雅新這類公司 在賺錢時 現金流量表早就有疑慮了(報表總不會只看損益表賺不賺錢吧?)



前6年沒特別統計
這14年來 IRR絕對遠大於30%




  • 2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