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秘密 : 建商不願公開降價的原因


kahnars wrote:
水準之作,
建商泡沫之況有如2006~2007年。
估計要來個世紀大崩盤了,
由金融股帶領。


還不夠,要加上下面這個政策才能徹底挖空金融股...
-------------------------------------------------------------
銀行可百分百投資創投,創投業納金融相關事業

為提升銀行業資金運用效率,除了將創投公司納入「金融相關事業」,
並把銀行可投資創投持股比率從現行 5 %大幅提高到 100 %,
預估銀行可投資創投的總額達一千億元。
-------------------------------------------------------------
投資是有風險的(不管是正派經營,還是...)


kahnars wrote:
水準之作,
建商泡沫之況有如2006~2007年。
估計要來個世紀大崩盤了,
由金融股帶領。

中央銀行彭總裁,前幾天不是信誓旦旦說台灣房地產已經軟著陸了,你還在危言聳聽,說估計房產金融股要來個世紀大崩盤了,我無法理解.

cs young wrote:
樓主非常認真 但見樹不見林
看房地產要整體考量台灣經濟 甚至是全世界的經濟
有幾個觀點提出來 詳細資訊內容再請樓主去查
1. 去年全世界只有一個城市房地產是下跌的
2. 台灣GDP 保1,為何股票是9000點,匯率會在32
3. 台灣人存在銀行的現金有多少? 台灣有房貸的房屋佔所有房屋的百分比?台灣房貸總額佔存款的比例?
4. 房地產再高檔,利率這麼低為何銀行還是選擇有這麼高風險的房地產放款?錢無處去?不借出去會怎樣?
5. 政府要救經濟?有什麼經濟可以救?



不覺得紅字處有點怪怪的嗎?
人家樓主至少認真把資料整理並敘述在版上
您丟出幾個範圍很大的意見還要人家樓主去查
你是樓主的指導教授嗎?
既然您提出的議題就是您的看法
那是您的功課好嗎?
你要自己把這幾個議題寫得詳盡一點給大家看
說服大家接受你的觀點
還叫別人去查哩?
這麼大牌?




wishwind999 wrote:
我們很清楚的看出,過去五年營業現金流都為負數
所以這間公司本業連續五年在本業都不賺錢,

薪水跟股利都是跟銀行借的

這間公司能存活下來,就是依賴銀行的融資了 點點點

而不降價的原因,

就跟銀行融資有關,這是建商其實有苦說不出的原因

就延續前面一篇文章
http://www.justacafe.com/2016/07/blog-post_13.html

投資房地產就很像投資期貨或者選擇權一樣

是高槓桿高倍數的投資,

所以賺的時候可以按照槓桿倍數賺,賠的時候也是倍數賠

建商就是高融資高槓桿的代表

土地融資買 , 做一次槓桿

土地再抵押蓋房子 , 做二次槓桿

蓋房子沒錢 再抵押建物 ,做三次槓桿




這種現象就是台灣央行造成的惡果,長期低利率環境,導致國內資金運用嚴重扭曲,

美國、南韓、馬來西亞都升息好久了,

台灣依舊低利率,

這也是國人清算、看不慣18趴存款的主因(央行自己造成的,怪誰?),

而且房價在政府黑手介入的情況下,長期可維持在高檔,排擠到所有內需消費,

這是正常的台灣經濟嗎? 央行有務正業嗎?

反正炒房炒地就好,誰要搞實業來苦幹實幹呢?(也難怪土地仲介一堆)

暗渡陳倉 wrote:
怎麼感覺金融股很危...(恕刪)


大到不能倒的共犯結構

不然,韓國都升息了,台灣呢?
剛看了發文串
原來不小心回應到F大
無意挑戰F大
但彭總裁是炒房黑手
當時就是說好聽去明察暗訪房市
公布士林英業達基團與鄉林炒房吵到一坪300
其實當時台北最貴案件 市價還只有一坪200多
消息一出帝寶信義之星全拉上一坪300
房市拉了一波逃命波
根本假打房真拉抬
這樣的人說軟著陸可以信嗎
聰明人自認絶頂結果顯示出都被各位看穿,不過不鳥收納應對進退不失據,各位大德福慧增長事事如意🏮廣結善緣 隨緣分享 無常人生 大愛人間 死亡是上天最公平的正義,苦樂相伴總是循環中,如日月星辰
淨值應該等於資產
等於公司得所有動產(機器設備)不動產-資產負債表

為何淨值不等同資產 實在不解
可能指的資產 解讀是股市總市值
房地產的槓桿 應不能以股票的股價除以資本額來算
我想你是搞錯了
房地產的槓桿
應該是他的總推案量未銷售完成的部份的建築成本
除以他的淨值

現金流 比 營收更反映出現實盈虧
但建商的現金流短期可能變動很大
例如淡旺季 或建案動工時與銷售期
也是不盡精確的







股海蜉蝣 wrote:
淨值應該等於資產 ...(恕刪)
資產是"成本"列帳,再減去折舊,會有不等同變現價值的原因有幾個,譬如市價下跌,房子蓋的時候花10億,蓋好之後市價下跌,只能賣出5億;或是另一種變現價值很低的,譬如高科技產業舊世代的機器設備。

不過反過來也會有市價高於淨值的,就是持有很久的房地產資產,就是那些老牌的資產股,譬如黑松,賣掉微風廣場之前跟之後,淨值多了一倍以上。

艾利克 wrote:
講得太好了,高房價...(恕刪)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