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進水溝的包子 wrote:
依底下事件
1.2014年6月歐元區實施負利率,連帶影響周邊國家也實施負利率。
2.2015年3月ECB宣布QE,每月600億歐元至少到2016年9月。
3.2015年12月再度調降利率(存款利率從-0.2%下調至-0.3%),QE延長至2017年3月。
這是之前提的事情,但不好意思,漏了一個事件:
4.2016年3月,主要再融資利率由0.05%降至0、存款利率由負0.3%降至負0.4%、邊際放款利率由0.3%降至0.25%;QE增加規模至800億歐元。
----
國際市場上,我對現狀的理解:
美國QE結束後,到去年底調升聯邦基金利率區間,照說是美元回流的力量,也因為預期心理跑了一陣子,但實際發生後,影響力好像約兩週,接著資產價格反向。如果只是原本價格跑過頭的恐慌溢價,台幣好像不該從33.8回到31.x元、黃金好像不該從1050回到13xx,當然還有一些像是CRB、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高收益債殖利率等佐證。年初至今,美元的強影響的方向應該反向才是,且目前美元升息預期仍持續。(註,當然不是全部,也有相反的項目,但各項目本就有自己的基本面)
不管是年初轉強的CRB可能引導的通膨預期,還是Fed升息的預期,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這種背景下愈跑愈低(近兩個月才轉弱),可以看出有另一股不小的力量(債市是很龐大的市場),而相當於美元的力量不多。所以我之前列了歐元區負利率和QE相關事件,只能說我習慣先看美元,倒是一時忘了歐元的份量,從歐元區流出的資金,固定收益資金的應該是會面臨負利率(像貨幣基金淨值也是穩定往下),轉往美國之餘,應該也會分一點去其他地方,而其他經濟體沒這麼大,吸收一點對匯率也會有影響;而其他歐元區的資金,不只相對於美元弱勢,對其他貨幣及商品也是,轉往其他地方應該是理所當然。
往回推一年,這個力量可以解釋很多事。但我沒辦法往回推兩年,因為那時我離市場很遠,事件可往回追,但對事件預期的力量完全沒感覺。
因為要看兩個力量,所以要合計歐元美元,其他則是另一部分,所以我一直在想,前十年應該是很明顯經歷過美元弱且歐元弱的狀況,但有經歷過美元強且歐元強的時候嗎?
領先指標看起來好像沒有領先性;目前雖然持續上升,但領先指標成員的內容感覺不太理想,SEMI半導體接單出貨比和核發建照面積較弱。但印象中還沒看過落後指標還在下降時,領先指標和同時指標轉折往下。

1.原油大幅上升(受減產消息影響)。
2.美元算強(可能因通膨預期和貨幣政策關係而強,StockQ首頁的匯率僅俄羅斯幣受惠於原油而明顯強過美元)。
3.美債殖利率上升(同2之貨幣政策)。
4.美高收益債殖利率在1和3下持平。
5.義大利5年期CDS最近不知道怎麼了,大幅跳來跳去(打我啊笨蛋?在隔壁樓看到的);要改看公債殖利率走勢。
----
順便記錄一些事:
1.英國央行最近有一份報告提到明年通膨預期大幅上升。
2.景氣轉好對股市的意義在:企業在這種環境比較容易賺錢。這個關聯須由盈餘確認。
3.目前上市公司第3季賺了不少錢。
4.我自己除了長期持股外,9000點以上不想作多,而在這樣的景氣和盈餘環境不想看空。(玩沙去好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