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

宏達電沒救了?外資:和中國華為、聯想合併 可殺出活路

Weiter5494 wrote:
你的重點還是在主場優...(恕刪)


你的數據比較有個問題,中國人口14億,經濟規模世界第二。
要想中國企業的海外營收能佔到其50%的較大比例,必須對應10億人口以上、並且有較強消費力的市場。

歐洲7億多、美國3億多、日本1億多、東協5.6億、南美洲4億、非洲7億、中東5億……
歐美日市場品牌意識強,對手競爭激烈。而其他市場,消費力有限。
這些市場賣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空調等傳統家電,難度非常大。
而對中國企業來說,海外市場只是擴大營收,中國內市場已經足夠大,夠吃就沒必要走出去。
這與韓日內需有限,企業不得不出去完全不一樣。

經濟危機也許是機遇,因為MIC比對手便宜很多。
另外,很多中國產電器在海外以當地品牌出現。

華為的營收70%來自海外,畢竟華為屬於高科技企業,競爭對手也不多!
Google在中國大陸搜尋引擎競爭不過百度,不是公司競爭力問題,存粹是"Google的文化與價值觀"不願意配合中國共產黨。
++++++++++++++++++++++++++++++++++++++++++++++++

Google也一直存在,但用的人少,不方便。Google的本土化一直比不過百度,功能也沒有百度完備,企業推廣也不儘力,這才是主要原因。
一個企業,要想生存,用心經營是最關鍵的,大眾不用你的產品,說明你的產品水土不服,不能滿足於市場需求。你就拿政治來說事,沒人會買賬的。
畢竟,老百姓是以實用角度出發,現實真正的「政治咖」也很少。沒多少人關心的。Google也只是在英語系國家有市場,在俄羅斯,阿拉伯等地,也不是多好。


Weiter5494 wrote:
海爾集團擁有兩大上市...(恕刪)


格力的產品沒用過,不知道狀況,甚至對這品牌不是很熟
海爾產品用過幾種,如果無稅開放,且台灣地區管銷不是太大的話,個人覺得台灣品牌會壓力極大
但相對於日本品牌,冰箱類的可能競爭力有機會吧,冷氣我個人覺得機會不大,日本壓縮機技術能力我還是覺得比較好,雖然在中國時我也用海爾的冷氣,感覺是不錯,但讓我自己選擇來買,我還是挑日本的

但這兩個品牌在國際的知名度說真的都不怎樣,海爾還好一點,格力就差多了,吃國內市場的確夠生存,但想成為國際品牌,起碼我個人覺得有很長的路要走

體驗的不多,參考就好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成立於1991年的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是當前全球最大的集研發、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的專 業化空調企業。2012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001.10億元,同比增長19.87%;凈利潤73.80億元,同比增長40.92%,成為中國首家實現千億的專業化家電企業。

  格力電器旗下的「格力」空調,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家用空調年產能超過6000萬台(套),商用空調年產能550萬台(套);2005年至今,格力空調產銷量連續7年全球領先。

格力還不錯啦。
中國空調品牌眾多,外銷也最多,美國軍隊在阿富汗,都是採購的中國品牌的空調。
聯發科與高通的差距越來越小
但是領先大陸的手機晶片廠卻越來越大
別忘了台灣才兩千多萬人口
大陸有十幾億人口
人口多也不一定拼的過人口少很多的

jackwu0421 wrote:
聯發科與高通的差距越...(恕刪)


有一陣子沒跑MTK和展訊了,現在狀況是這樣嗎?
我是認為非基礎工業的台灣有機會,手機我還是認為HTC有點機會,雖然感覺機會越來越小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jackwu0421 wrote:
聯發科與高通的差距越來越小
但是領先大陸的手機晶片廠卻越來越大
別忘了台灣才兩千多萬人口
大陸有十幾億人口
人口多也不一定拼的過人口少很多的...(恕刪)


這點我完全同意,人口多還是人口少當然不會是有沒有競爭力的重點

專注自己的領域,專注於服務自己的客戶,在客戶們的心中建立其他競爭者無法取代的存在價值
不帶意識形態的為所有客戶服務並且讓他們樂於使用聯發科的產品,這才是他的競爭力

正因為沒有意識形態,所以當初聯發科才會願意切入白牌機的市場為非主流產品服務並藉此成功反攻主流市場,聯發科如果當初跟您一樣存有意識形態,那就不能發展成現在的聯發科了
但如果成功之後卻與之前的高通一樣犯相同的錯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消費者不就會跑去選擇其他牌子了嗎,市場上的選擇很多,實力差不多的競爭者也很多,不可不慎重

我相信聯發科現在獲致成功,也必然不會忘記自己成功的原因是甚麼,客戶們的市占率越高,對聯發科的產品銷售當然就越好,魚幫水水幫魚罷了

goblinlord wrote:
這點我完全同意,人口...(恕刪)


以手機晶片組來說,那跟技術真的有關,沒有太多可以選的,看似產品很多選擇,但實際上真正能選的很少,展訊我自己有接觸過,他有賣出晶片給廠商的,但產品真的有差,且整組的成本高於MTK(上一代手機,現在的我一陣子沒跑了不敢說),至於現在狀況怎樣我跑一跑問一問才有一定把握判斷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goblinlord wrote:
但如果成功之後卻與之前的高通一樣犯相同的錯擺出高高在上的態度.......消費者不就會跑去選擇其他牌子了嗎,市場上的選擇很多,實力差不多的競爭者也很多,不可不慎重...(恕刪)


這句話擺在hTC上更為恰當........

oyak wrote:
你的數據比較有個問題,中國人口14億,經濟規模世界第二。
要想中國企業的海外營收能佔到其50%的較大比例,必須對應10億人口以上、並且有較強消費力的市場。


這板上YY的祖國同胞怎麼這麼多

中國經濟規模不過小贏日本而已
消費力也不過略勝
還輸給當年日本泡沫最大的時候
因為主要的GDP都花在民間投資
內部消費不到50%
也就是說中國所謂的榮景不過就是炒房地產而已

但是和日本決定性的差距是
當年日本還有走出國門的企業
現在除了華為和聯想
這兩家算是少數有國際競爭力的
其他幾乎所有的公司都是靠房地產泡沫和廉價的政府融資
看看財報融資超大但是獲利卻是不超過五趴

一旦過兩年中國人口紅利衰退
這些沒本事靠融資的爛公司就倒一堆
就像2008年台灣的Dram廠一樣
只是中國95%的公司都是像是台灣的Dram廠

舉個例子來說
不論是冷氣汽車還是重工業
基本上都是靠廉價搶市
根本品質亂七八糟
在歐美比較有消費者意識的地方根本行不通

反正這兩年就會開始掛
到時候中國怎麼亂才是重點
  • 3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