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

綠角 "股海勝經" 這本書


3325km wrote:
說 3%, 4% 很好,那真的是算了,這只能參考,不能證明什麼。拿3% 4% 來炫耀,有必要嗎?
3%,4% 很強,那不是給人看笑話,第一季那一波段,賺個 15% 的應該大有人在,3%-4% , 小兒科了


3-4%一點也不小兒科,長期下來 扣掉通貨膨脹
如果有年化5%的報酬,我覺得是很棒的表現


3325km wrote:
沒有人叫你直進進出出,
也不是一直進進出出才叫主動投資,
我買基金 也是很少動。


這就是台灣基金可怕之處,不管基金賺不賺錢
只要你持有一年就是3%左右的內含費用

3325km wrote:
適時進出,只是方法之一,股票比基金更適合用


適時進出?
如果做的到適時進出,那已經不只是一種方法了
那已經是超能力等級了!!

事實就是不,你辦不到!

denny_kf wrote:
我個人認為, 這就是迷思. 大多數的技術分析指標, 都是依據時間點的前後一段時間所得出的結果, 從事後來看, 誰都會認為2009出是多美好的投資點, 但在那當下, 你所看到的許多指標就不是現在所看到的這樣子. 很多指標, 周線顯然比日線有準確度, 但你想看到實際的周線, 那是日後的事了. 全世界有多少程式交易者, 嘗試找出一套勝率高的交易方式, 甚至低風險套利, 但即便你回溯測試的結果再好, 往往經不起現實的交易.(恕刪)


這個標準差,不是迷思,是個重要數字,用白話來說,是 淨值波動伏度,是用來評斷基金風險等級。
單區股票基金,等級 RR5, 風險相當高。
組合債,投資級債 RR3, 風險低很多。
風險更低的貨幣基金,更是沒起伏度。

單區股票基金,除了台灣之外,其他地方,我幾乎不買,因為不熟,風險又高。
以0050 為例,2010後買,從這個時間點看,績效就不好。買錯時間點,還反而賠錢。
優良的全球債,組合債,投資級債,沒這方面的問題。

你看 綠角給人建議的投資組合,算了老半天,講了一大堆,
到最後還不是把 7 8 成金額押在債卷上。
甚至連 投資級債都不選,選了風險更低的公債。

講了 被動式投資都偉大,到最後還真的採取一個真的被動的方式,主押無風險的債卷。
開放型基金投資人獲利贖回本身也會對基金淨值有影響.

因為基金淨值增加, 投資人獲利贖回, 贖回的金額一定比當初投入的金額大, 可是贖回的單位數與買進單位數是一樣, 因此基金淨資產價值減少對基金淨值就會有降低的影響.
3325km wrote:
講了 被動式投資都偉大,到最後還真的採取一個真的被動的方式,主押無風險的債卷。
...(恕刪)

這句話我有意見。
債券買多買少 是歸屬到資產配置的範圍,跟是否被被動式投資是不相同的範疇。
就像你主動式投資台股很厲害,你自己也在買債券一樣。
難道說我也可以說你:
都說主動式投資多好有多好,還不是債基買一堆。

越講越漏氣囉!
Lian_Su wrote:
適時進出?
如果做的到適時進出,那已經不只是一種方法了
那已經是超能力等級了!!

事實就是不,你辦不到!


從總体經濟來判斷趨勢,作適時進出,是辦得到的,但只有大師級 像 謝國忠,葛洛斯 才辦得到。
但判斷單一產業,甚至單一股票,說適時進出會辦不到,是不合理的。
投資單一股票,適時進出做不到,那國內大部分中實戶,甚至 那些有實力的分析師,都該回家吃自已了。
程正樺,陳慧明,都是因分析 聯發科一戰成名。
程正樺怎麼分析我不清楚。
但陳慧明的分析方式,我牢記在心。
他的方式很簡單,跑一趙大陸,看看聯發科的新晶片如6573,市場的接受度,客戶的反應度如何。
大陸走了一趙,別人看雖聯發科,獨他反向偏多。

這個方式,跟彼得林區的守株待兔是一致的,用溴覺選股,早先一步步局。然後等那隻未效率化的股票,進入效率化階段.賺取差價。

台灣是個人投資比例很高的的市場,高手不少,只是你沒見過。
適時進出的準確度,有時可以拉的很高。
很多電子產業分析並沒那麼難,有時反而比的是心理面,你要猜什麼時間點,市場焦點會轉移到那一隻股票上。心理面的分析,用K 線價量去看,或瞬間的成交動能,有時可以猜得到。

我有沒有這種能力,只能說沒有,以免招來口水之災。
ayz847 wrote:
這句話我有意見。債券...(恕刪)

這是很簡單的資產配置。
風險控管,每個人都該作的。如果不談債卷,我還反而不曉得基金該談什麼。
國外股票基金真的沒想像中容易,真得需要總經分析很強,不然你只能學 綠角,買下全世界。


就算買台股,你也可以把資金切三等分, 一部分追高殺低,一部分防禦股,一部分箱形進出。
不要把每個人想像成投機分子,投機分子,要畢業很快。

freeman9955 wrote:
因為基金淨值增加, 投資人獲利贖回, 贖回的金額一定比當初投入的金額大, 可是贖回的單位數與買進單位數是一樣, 因此基金淨資產價值減少對基金淨值就會有降低的影響...(恕刪)

前次說大量贖回有道理。這次就沒道理了。

假設某基金總資產$1000,分成100單位,所以淨值為 $10 (=1000/100)。你持有10張。
股票上漲總資產變成 $2000。$2000/ 100 = $20。這時淨值為 $20。
你全部贖回,拿回 到$200 (=20*10)。你賺了一倍。
基金資產剩 $1800。但單位數只有90,所以,淨值還是 $20 ( = 1800 / 90 )

3325km wrote:
講了 被動式投資都偉大,到最後還真的採取一個真的被動的方式,主押無風險的債卷。
恕刪)


會講出債券無風險的人
真的蠻有趣的

去把過去二百年的債券歷史先讀一讀吧

債券無風險???

真的很好笑...
The dream is not out there,it starts from inside ...
immjan wrote:
會講出債券無風險的人...(恕刪)


貨幣基金(短債),那來的風險,利息就1%,跟定存半斤八兩,只是個避風港,但真的沒風險,就算有風險,那也無所謂,貨幣基金出問題,你全身上上下下的現金,一樣也是沒了。

公債,也是有風險,但很低。綠角舉例的那隻台灣債卷etf,大部分買央行的建設公債。風險微小(央行也會倒),只是利率恐怕也只有 1.75% 上下。這隻債卷,我認為無虧損的風險,但流動性風險不得而知。

ayz847 wrote:
前次說大量贖回有道理。這次就沒道理了。

假設某基金總資產$1000,分成100單位,所以淨值為 $10 (=1000/100)。你持有10張。
股票上漲總資產變成 $2000。$2000/ 100 = $20。這時淨值為 $20。
你全部贖回,拿回 到$200 (=20*10)。你賺了一倍。
基金資產剩 $1800。但單位數只有90,所以,淨值還是 $20 ( = 1800 / 90 )
...(恕刪)


這種淨值的增加來自股票價值或其它資產上漲, 但是投資人贖回會對淨值產生負面影響.
如果股票或其它資產跌回投資人當初買基金時的價值, 就可看到淨值會比當初投資人買的淨值還低.
  • 2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