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講的完全都是重點啊!!!
台灣現在最怕的根本不是別國的國債
最怕的是台灣根本快沒有競爭力了啊!!!

哀..
不知道台灣該何去何從..
不知道甚麼產業才能增加台灣競爭力..
我猜是生技產業.生醫工程和網路創業吧
但還要多久才能夠成熟呢?
香酥皮蛋 wrote:
台灣政府不想辦紡改變...以後好的人才都會外移(因為待遇好)
....(恕刪)
這點台灣執政者都沒有發現吧,都是短視近利的大近視眼。
不過人才外移是一定的,沒有資源和市場企業規模也是差別人一截。
企業總是代工又沒技術,外移到勞力更便宜的國家才能勉強生存。
廠都設到國外了哪來工作機會,變成老闆賺爽爽其他台灣百姓自己想辦法吧。
台灣最應該的是真正的向下扎根,不是換一任教長就改一次規定,還一直開學店花那麼多時間讀書
最後去作服務業或是作業員(不是說服務業的壞話這裡泛指一些被取代性強做不長久的工作),
或是一堆人不工作考個1~2年公務員。

把國家幼苗當白老鼠就算了也葬送掉國家競爭力,台灣應該更開放並且加上更廣闊的世界觀,
不要整天想鎖國或是靠中國。培養些硬底子的新生代不論是國外企業想來台灣用台灣的人,
亦或是讓台灣的優質人力在世界上發光發熱。

PS.個人相信人生來絕對不平等,能力普通的人讓他高中畢業努力工作。
能力強的讓他升大學能力卓越的讓他們讀碩士博士,這樣才能把人力發揮到最大國家才有競爭力。
而不是現在的大學不稀奇碩士滿街跑,其實只有學歷高做事樣樣倒。

(當然萬事不只有學歷,只是要適才適用,大學讀高中的書然後產生一堆眼睛長頭頂的人)
博士還要補助才找的到工作!!
博士的OS:早知道不要讀早早去賣冰還比較好賺。

每個都大學畢業博士碩士....不予致評,每個都同樣有錢其實每個人都是窮人。
(很多事都是比較而來的)
產業分析與股市的相關性有一些問號~回到實際的股市操作~會發生問題~
我們明明贊同樓主產業分析條理分明,但仍然會有所懷疑產業股價真的會如預測值發展?
所以,影響股市另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人類的心理層面~
這樣的說法或許有些籠統~但確實是股票市場最難理解之處~
再回到人與人的相處,連身邊親近的人都無法預測其的想法或信念~
如果放大到股市,又真能看出大部分人的動向?
在這樣的情況,我們把產業的前景做為參考值好像成為了理所當然的概念~
也可以說從基本面觀點來選股很有邏輯~但是實際上操作起來卻又不是那麼一回事~
那這樣我們到底需要用甚麼標準來看待股市?
與其用基本面去分析發散,不如收斂到自己拿手的地方~這是個人一點心得~
收斂到拿手的地方,我稱之為"焦點化",在自己拿手的產業上作文章,自己熟悉的~
或是有較多資源的,並且在一個低風險的狀態下操作~
換言之~這樣的操作模式心情會輕鬆些,獲利的機會也會大些~
靜心沉潛~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