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的時候參加救國團活動, 從金門看廈門, 我的心裡也是想, 我的天啊, 有夠落後, 一眼望去, 整個廈門最高的樓沒有超過六層, 結果現在廈門比高雄還熱鬧1994年我第一次到上海, 放眼望去最高的地方就是我辦公室所在地的華亭伊勢丹百貨大樓 (只有12樓高), 現在上海滿地都是超高大樓catnight wrote:好奇去查了一下平潭島...(恕刪)
在台灣企業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或依存關係中,個人必較關心的是,企業是否慢慢建立起自己的經濟護城河,而非單存的仰人鼻息求口飯吃.只要愈來愈多的台灣企業在中國大陸建立寬廣的經濟護城河,而且能以永續經營為目標.在大陸自由民主化浪潮幫助下,類似猶太人之於美國的地位,或許有那麼點機會.但目前來,看這個現象似乎還沒出現.
既然要發展成特區,水、電、瓦斯、網路那種民生必需的建設,都只是遲早的事情平潭特區應該只是統戰的第一步等到平潭特區發展得差不多之後,下一步可能就是取消對台的一切優惠,逼迫台灣的企業選邊站在企業大多出走的情形下,民眾只好被迫到平潭特區就業,導致人口加速外移也許十年後就會發生這樣的事那時候如果還留在台灣的人,可能會很高興,因為台北房價一坪可能不到20萬人會很少多,車會少很多,交通會好很多,空氣也會好很多但嘴砲、口水可能還是一樣多台灣的民生物資自給自足有餘,在政府的控制之下,物價大致上穩定老年人和有錢人可能會選擇留下來養老在平潭特區工作賺大錢或想退休養老的人,也可能會回台置產買哪呢?也許還是買帝寶吧!其實台灣南部氣候更好如果要避免這一切的發生,首先經濟上要降低對大陸的依賴,開拓其它可替代大陸的市場過度依賴大陸,真的猶如飲鴆止渴Nelson兄的視野比較宏觀您覺得台灣會發生上述的事嗎?您還是覺得台灣的經濟未來會更好嗎?
平潭雖然是島, 但是已經有福州平潭跨海大橋, 可以經由公路到福州連接福清高速公路, 平潭銜接福州快速鐵路的工程已經開始興建, 預計四年內完工, 平潭供水問題在平潭開發區成立前往往不受重視, 但配合著開發區的成立, 目前除了完成平潭容水庫(儲水用), 興建海水淡化廠, 目前正在興建真空吸引管引用閩江的江水跨海進入平潭, 未來甚至有計畫興建儲水與疏洪兼併的地下水庫(類似東京的七號環狀地下調節池), 不想搭船的可以搭飛機到福州長樂機場, 然後從機場搭車跨海到平潭目前平潭被稱作比特區還特的特區, 也就是很多政策都可以在這個地方試行, 很多新的政府架構也會在平潭試行, 包含透過管理公司或者管理委員會的方式管理平潭, 開放台灣律師可以到平潭執業, 也意味著會有更前進的法律訴訟制度, 開放台灣人可以擔任平潭特區的公務員 (其實就是平潭管理公司的員工), 因為執行公務的人可能跨越各國各地區(包含香港, 新加坡, 甚至其他歐美國家), 所以管理公司下會設立類似廉政公署的廉政單位, 目前這個管理公司的規劃顧問案, 新加坡和香港都正在積極爭取當中catnight wrote:當年莒光島水缺得凶 ...(恕刪)
除非台灣有巨變, 取消優惠的機會不大,至少平潭島目前規劃的政策來看, 這個特區的目的就是吸納認同, 不是製造分裂, 所以讓利優惠, 不管是透過平潭特區, 或者透過中央, 都還會持續進行以香港來說, 回歸之後, 反而港人對中國的認同度不增反減,中共中央應該有很大的省思, 所以才會有試行區的做法出現, 採取的做法就是與其逼你回歸, 不如我先在你家附近弄一個試行區, 只要讓這個區維持自由, 法治, 開放, 甚至民主, 維繫這個區域的經濟榮景, 這就好像做了一個回歸後的平台示範, 告訴你只要回歸之後, 整個台灣也會像平潭一樣, 從幼稚園到高中全免學費, 整個台灣也會像平潭一樣, 有自己的廉政公署, 有商業模式管理的司法與仲裁制度, 五免五減五折半, 連續十五年的低稅率, 也就是轉個彎告訴你, 回歸後只有更好, 不會更壞以平潭來說, 在中國兩會期間, 就已經核准增列了2500億人民幣(超過一兆台幣)的建設經費, 其實從幾代領導班子來看不同的對台政策, 江澤民朱融基的時候還會文攻武嚇, 到了胡錦濤溫家寶的時候就採取冷處理, 未來的習近平本身擔任過福建浙江省委, 甚至追朔到習近平的父親(曾任廣東省委), 兩代長期與港台商人打交道, 未來走的會是懷柔讓利, 加上李克強擔任遼寧省委任內和日韓俄政界商界也建立緊密的關係, 我自己的判斷, 未來的中國強化經濟層面上會更扎實, 因為中國已經認知, 雖然需要強化武力, 但規模永遠比不上美國, 想要在亞太地區站穩, 強大的經濟實力往往勝過武力, 但是未來會不會有堅壁清野, 像是康熙封台的作法, 我不敢確定, 但就目前領導班子的行事作風, 還看不到有這樣的可能附上一張海峽建設公司在平潭島興建的海峽如意城商貿中心的示意圖, 土地已經購入, 也完成規劃, 預計今年底動工, 中國的建設是用飛速的, 相信我, 五年後再回頭看平潭, 以大樓規模和建設來看, 可能連高雄都會遠遠的拋到後面, 中共只要把資源放在一個地方, 開始建設, 他的改變之巨大是無法想像的, 就像是廈門, 在15年內的改變, 就好像你今天到了雲林台西鄉的狀況, 然後在15年內想像把高雄中正路中山路四維路的大樓全部都搬到台西的感覺海峽建設公司主要股東成員為, 中國世茂集團, 香港恆基兆業, 台灣遠雄建設, 台灣東元who1600 wrote:既然要發展成特區,水...(恕刪)
題外話, 中共經濟發展造成對台灣的磁吸不是一天兩天, 上一次的台灣人口外移, 最多的是甚麼? 是中南部的中小企業, 如果平潭真的開始吸納台灣人力, 人走最多的會是搭快輪需要四個小時的高雄, 屏東, 台南, 雲林, 還是兩個半小時的台中, 或者是不到兩個小時的新竹?這就是我所說的, 平潭的發展勢不可擋,縣市政府要善用自己的地理優勢創造地方繁榮, 很多IC設計公司之前的封裝測試會到甘肅天水, 會到南通, 所以不得已還必須在中國內地設立一個團隊, 現在距離只要一個多小時的地方, 加上台胞快速通關, 人車都可以上岸的政策, 對於很多公司來說, 主要的技術就可以留在台灣, 透過平潭完成加工, 如果地方政府也同步在台灣的近港的區域設立另一個對口特區, 讓這個特區在人力鬆綁的情況下, 可以完成例如倉儲物流, 品質管理, 食品加工, 終端組裝, 精密處理, 例如整個中國對於中國自產的食品向來沒有信心, 透過台灣的食品加工園區完成對中國農產品的再加工(不是進口農產品, 算是保稅區)就可以協助建立食品品質信心, 透過台灣最後的終端組裝和品管控制, 就可以讓中國製造和台灣品管達成互助合作, 建立品牌信心新竹就處於距離平潭最近的位置, 新竹台北桃園又剛好是台灣科技的產業走廊, 透過這樣的發展, 到平潭工作透過南寮港往返可能只需要兩個小時, 這就像是台北到台中出差的感覺, 透過倉儲和物流管理, 平潭的貨物, 不管是工業用的模組, 封裝測試完成的晶片, 或者是生鮮食品, 透過完整的管理流程, 都可以在三個小時內入倉管理或者直接進入生產線, 所以如同我說的, 平潭可以成為台灣經濟的跳板, 也可能是台灣經濟的吊頸索, 對方的球已經發出, 就看接球的人是怎樣的格局了who1600 wrote:既然要發展成特區,水...(恕刪)
Godsraven wrote:其實,要破解,很簡單,推出比它更好的計劃及招幕大陸高階人才,就行了。(這要仿效新加坡) 以台灣現行的薪資 根本無可能以中研院/工研院 對剛畢業的博士起薪 只有6萬左右新加坡的ASTAR (類似台灣工研院) 對剛畢業的博士起薪就有13-14萬台幣 (本薪加租屋津貼) 再加年終績效獎金 20萬台幣 (領不領的到看績效)台灣這種薪資待遇 吸引力太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