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4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大陸新產能都處在折舊高峰期,京東方設法拉長折舊年限後,折舊佔營收仍有18.5%.

台灣和韓國大部分產能都已折舊完畢,折舊佔營收只有 9%(群創).10.8%(友達),LGD好像是10%.

大陸面板業要學台灣高鐵,把原本26.5年的攤銷年限,特許延長到35年以上,把每年折舊費用大幅降低後,和台廠才能對抗.

報價下跌,當台廠獲利受寒打噴嚏時,大陸業者財務可能已經送進加護病房,有的直接拔管轉送安寧病房了.

笨的人 wrote:
蘋果和SONY一旦開始大量採用OLED面板,到時候消費者的觀念一但形成只有採用OLED面板才能算是高階電視,那友達的高階LCD面板還能夠享有現在的高毛利嗎?

LGD E3與E4-1至2017年第2季末的合計月產能為3.4萬片,LGD計劃提升8.5代E4-2產線月產能至2.6萬片,訂立2017年底8.5代OLED產線整體月產能目標為6萬片(以玻璃基板投片量為基準),而2020年其10.5代OLED產線則可望具備月投3萬片產能。

,5兆韓元將用於擴充南韓8.5代(2250mm×2500mm)及新設10.5代(2940mm×3370mm) OLED產線,1.8兆韓元將用於與大陸相關機構合資在廣州設立8.5代OLED產線

今年銷售約150~180萬片面板,
2018年約250~300萬片面板,
2019年約400萬片,LGD期望,2019年其OLED TV面板事業,能正式轉虧為盈
2020年約600萬片? (IHS 8月中,預測OLED電視出貨量2021年升至660萬台)

到2023年的年出貨量將超過1,000萬片。

全球目前有2.2億台LCD TV銷售,屬於高階的可能有2千多萬台吧.

以LGD的產能規劃,根本吃不下LCD TV所有高階市場,友達就算沒有高階市場,也還有中階市場.
市場上所謂高階電視一台賣$10萬,中階電視賣$5萬...這都是彩電廠在賺的爆利. 對面板廠而言,高階和中階面板價差可能只有幾百~1千多塊台幣.

LGD OLED TV目前是為了面子也為了將來,賠錢在搶占市場,內部預估要等到2019年後,產能稍具經濟規模後,才能獲利. 高階市場有限,LGD已經連陪好幾年,拖累集團獲利,一個和尚已經沒水喝了,二個和尚會脫水而死. 友達如果此刻砸幾千億去投資OLED TV和LGD 硬碰硬,可能會虧的很慘.

OLED TV如果獲利前景這麼美好的話,LGD的G10.5廠2020年不該只花1千多億台幣,只投3萬片,應該設法籌3千億直接投12萬片.

LGD這一年來的股價表現,也是和友達一個樣的慘.沒有因宣布4500億台幣在OLED大小尺寸面板的投資計畫而大漲特漲.

pqaf wrote:
大陸新產能都處在折...(恕刪)

1千多億台幣已經是LGD能投資的規模上限了吧,上市公司會沒有現金流量的概念嗎?還有你說LGD的OLED面板是賠錢搶市占率請問你有任何依據嗎?依照現在的市況來看LGD的OLED面板根本就是供不應求怎麼可能會賠錢搶市占率呢?你要不要思考一下你的邏輯前後很矛盾呢?
笨的人 wrote:
1千多億台幣已經是LGD...(恕刪)
新聞: LGD期望,2019年其OLED TV面板事業,能正式轉虧為盈。

面板廠不是有賣就有賺錢,也不是賣多少就能賺多少...產能要達到一定數字門檻後的經濟規模產量後,才夠 攤提管/銷/研龐大的開銷費用,開始獲利.

=================
設備折舊可依使用年限 逐年攤提,材料費用可隨出貨量變化.這些都是生產的直接成本. 但 管理,行銷,研發費用,卻是每季都存在......當產品銷售量營業額夠大時,間接成本的管銷研費用,比重就會降低...但如果營業額不夠經濟規模時,間接成本就會吃光銷售毛利.

宏達電手機賣的比別人貴,單機的毛利率還蠻高的.
2016年宏達電的出貨量太少,營業額太低,營業毛利只有94億,根本不夠支付 宏達電 間接的管銷研費用240億.注定要虧損.

面板廠雖不是品牌廠,面板廠首重研發,但面板廠每年要提列的管理和行銷費用也是很高的. 友達一年的研發費用90億,管理和行銷費用卻高達130~150億.
pqaf wrote:
新聞: LGD期望...(恕刪)

你是否把建廠的成本攤提算成面板報價了啊,要是這樣算那任何面板廠和晶圓廠蓋好都是在虧錢耶,那現在蓋新廠的都是笨蛋嗎?友達的財務狀況比以前好是事實沒錯,但是股票除了現在的財報還是要有具有未來性的成分在裡面,如果台積電在7奈米和3奈米都沒有計畫那外資和投資人不會買單的啦,趨勢很明顯OLED就是即將上位的面板主流,想繼續成為一線的面板廠在OLED面板的部分缺席,它的股價怎麼可能會有爆發力呢?
pqaf wrote:
新聞: LGD期望...(恕刪)

坦白說友達就是走聯電的老路,這次OLED的潮流如果友達被拋離那真的就沒有再起的機會了,等到OLED的普及率再高一點LCD就只能賣白菜價了,半導體的先進製程也是如此啊,你看聯電的資本支出比台積電和三星低那麼多,但你覺得那有用嗎?你看聯電的折舊和資本支出哪一項不低的,但是它的毛利有比台積電和三星還高嗎?現實就是你的28奈米報價再便宜也阻擋不了客戶往10奈米甚至7奈米下單啊.......
看來友達可能向煙霧走去

笨的人 wrote:
你是否把建廠的成本攤...(恕刪)


其實我打了很多大串, 最後決定只留幾小串.

建廠成本攤提到報價很正常, 依會計原則處理.
除非像高鐵有政府介入才會有例外. 但是依舊免不了要攤提, 只是合法拿到政府許可去美化財報.

還有, 無論哪個產業, 如果可以確定主流是什麼, 那買股就簡單多了.
沒主流沒指望的個股, 沒必要去逛他的論壇找他的資訊.

--
所以我不逛 傳說中妖股的主流.
幕容晴 wrote:
其實我打了很多大串...(恕刪)

列入成本攤提當然合理,但是直接認定其它友商建廠就是肯定賠錢那就說得太早了點,因為照此邏輯那聯電建廠比台積電要少攤提也更少資本支出更是少怎麼還是沒有台積電賺錢呢?因為它在28奈米製程的節點被台積電和三星大幅拋離了,從此以後再難擠入一線晶圓廠的行列了,現在的oled的重要性就堪比當年半導體製程的重要節點,如果友達是4年前的財務狀況那不用考慮了它沒有能力做這一筆投資,但是以現在友達的財務狀況投資oled並不是無法負擔,而且友達累積的技術和專利也已經有相當程度的基礎,以前是產能過度盲目的投資現在則面對oled的浪潮則是過度的保守,過猶不及啊......

笨的人 wrote:
列入成本攤提當然合...(恕刪)


可是若以投資OLED或MIRCO LED做選擇
絕對支持MIRCO LED為投資標的

若量子技術持續精進,找到替代材料
應該還有機會跟OLED對抗吧

----------------------------------
錼創Micro LED明年問世 友達晶電樂
2017-09-17 21:55經濟日報 記者蕭君暉╱即時報導


Micro LED研發廠商錼創,目前與終端客戶進行產品開發,可望在2017年底試產,最快2018年將可看到相關產品問世,由於蘋果Apple Watch最快在2018年採用Micro LED作為螢幕,一旦國際品牌大廠開始採用,將帶動Micro LED商機起飛。

台灣顯示器暨觸控展將在2017年9月20日舉行,友達及群創等LCD大廠均將發表最新產品與技術,並將舉行Micro LED論壇。由於錼創是由友達、晶電與聯電等投資,一旦錼創量產Micro LED,勢必要由面板廠來進行,使得友達有機會在未來投入生產Micro LED相關產品。

錼創近期已開發出Micro LED樣品,如穿戴裝置、遊戲機螢幕及透明顯示器等應用,錼創示,因應潛在客戶需求,將於2017第4季試產,預期2018年將可看到系統產品問世,品牌廠商也將積極推廣Micro LED,預計2019至2020年將有機會大量生產。

Micro LED擁有低功耗、高亮度、超高解析度與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快、省電、使用壽命較長等優點,其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與同樣是自發光顯示的OLED相較,亮度比OLED高數倍,同時,具有較佳的材料穩定性與無影像烙印也是優勢之一。

日經新聞也報導,知情人士指出,蘋果為了不讓三星用OLED掐住咽喉,日夜兼程研發Micro LED,且已選定穿戴裝置做為應用產品,最快2018年推出。

截至目前為止,蘋果是唯一有能力推出Micro LED產品的廠商。不過,Micro LED還在初期發展階段,由於良率低導致生產成本墊高,加上還有許多技術問題待克服,因此Micro LED不太可能立即被iPhone採用,外界認為,Micro LED將先被應用在智慧手表等小螢幕產品上,因此,Apple Watch是最有機會先採用Micro LED的蘋果產品。

笨的人 wrote:
列入成本攤提當然合理...(恕刪)


現在oled的重要性就堪比當年(8年前)的磷酸鋰鐵電池和太陽能.

賠個8年再來談吧.
  • 380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