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11

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金融股百業之首 政府的特許行業

沒有借貸融資 很多公司根本活不下去

所以景氣循環 很多跡象都可以由金融股看得出來

但或許是這樣 拓展太多業務 只要一個業務發生問題

很容易就像滾雪球的 造成骨牌效應

而且會慘兮兮

今年還有很多未爆彈還沒爆發

還是請小心謹慎
跟日本走一樣的路 房貸拖垮台灣銀行以後會破產.

>>>>>>>>>>>>>>>>>>>>>>>>>>>>>>>>>>>>>>>>>>>>>>>>>>>>>>>>>>>>

在1990年代,因為日本房地產價格崩盤,結果銀行不良債權暴增,連帶造成日本銀行破產,經濟情勢到現在仍無法恢復元氣。
房價迅速崩跌會造成的影響,日本感受最深刻,因為1990年爆發的日本房地產危機,一度讓日本十大銀行中的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日本債券信用銀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銀行,相繼倒閉,同時有七家住宅金融專門公司宣告破產。

政治大學亞太所所長蔡增家:房地產(價格)瓦解之後,受害的第一個一定是銀行,本來你土地價格是3000萬,但是泡沫經濟破滅後只剩下1000萬,那你3000萬的時候,是跟銀行承借2400萬,你現在價格變成1000萬的話,你還會去還那個貸款嗎?就是變成銀行的一個呆帳。

台灣房市目前遇到的狀況,其實跟當年的日本房市很像,「人口紅利消失」,而這同時也和信義房屋總經理薛健平日前的談話不謀而合,薛健平表示,「國內房市的問題並不在於開放程度,而是在於人口結構,2017年人口紅利消失對國內房市才是最大警訊。」

徐嶔煌舉例,日本在1990年時,全國勞動人口達到顛峰,當時的房產價格也非常高,但是從這波高峰之後,每年人口就以幾十萬在下降,同時房價至此之後也快速下滑,而且一去不回頭。
小不哩阿建 wrote:
請教長期持有較建議...(恕刪)


金融股很難分析,股本膨脹過速的都不要,3年沒連續配息的也不要,這樣應該就差不多沒幾隻可選了!

我是對興櫃的上海銀比較有興趣啦!


逍遙自在588 wrote:
跟日本走一樣的路 ...(恕刪)


私心感覺台灣短期3年內不會走向日本衰落模式~

如果真有房產泡沫那天,小弟倒是很樂意用賠掉的股價,換取便宜的房價.....
似乎富邦金和國泰金的帳上都掛著幾百億的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評價損益
國泰金 2015 Q3 是435億
富邦金 2015 Q3 是559億

幾乎是一年的獲利

不知各位的看法如何?
今年亂買的,5月以13.1元出掉開發金好幾百張,想不到事隔半年只剩7塊多了.....,好勒家在!幾乎腰斬阿!
有人在存這張嗎?想必很慘了!腰斬要存幾年才回本呢?
如果未來3~5年金融走長空,過去存股的人還想存嗎?

直覺現金為王,等待最後一波加速趕底,到時我才會重壓身家!
要存也是那時才來存,畢竟低點買進,未來配息殖利率才驚人,存個幾年搞不好股價翻倍又可以再賺一次價差!

這個觀念是有一年出國,同團的一位高人透漏的,當時他不到50歲,已退休,一年偕老伴出國20次,幾乎都在玩!
關鍵就是....超低底部....梭哈!

現在早就0持股!錢都準備好了!

我外行人,無聊上網,純粹嘴砲!
買金融股
最少每年有股利可拿
買到茂矽
會死得很難看
50買 沒領過股利
股價勝2元1000股勝307股

還要再減資
2016-01-09 01:31
中國時報
蒼弘慈、吳泓勳/台北報導


 致力打亞洲盃之餘,國泰金獲利也繳出亮麗成績單!國泰金控昨天自結去年12月稅後淨利為3.6億元,全年稅後淨利高達577.7億元,較前年成長16%,創歷史新高,累計稅後每股盈餘為4.57元。

 國泰人壽、國泰世華、國泰證券去年稅後淨利都創新高,國泰人壽延續價值導向策略下,稅後淨利383.3億元,較2014年成長21%,創開業以來新高。國泰世華存放等業務表現平穩,資產品質維持良好下,去年稅後淨利高達188億元,創開業以來新高;國泰證券也在各項業務穩定推展下,稅後淨利達5.4億元,較2014年同期成長50%,同樣繳出亮麗成績單,締造歷史新高紀錄。

 公股行庫方面,第一金去年12月單月稅後盈餘14.5億元、全年稅後獲利159.6億元,換算EPS為1.55元。第一金表示,國內受到降息影響,放款利差縮減,今年將瞄準海外放款業務,透過高利差開拓第一金獲利。

 此外,合庫金去年全年稅後獲利達134.6億元,換算EPS為1.2元。華南金去年12月獲利13.99億元、全年為162.11億元,換算EPS為1.42元。彰銀累計全年稅後盈餘115.3億元,換算EPS為1.36元。

 開發金也公布去年12月稅後獲利為11.14億元,累計全年度稅後獲利85.15億元,每股盈餘0.57元。

 開發金控發言人張立人表示,受到美國升息、油價重挫,以及年底假期外資交易冷清等影響,台股去年12月走勢盤整,交易量能下滑,壓縮證券及金融操作空間,開發工銀受惠私募股權投資分派收益入帳,單月獲利10.16億元,為金控12月主要獲利來源。


PS.紅色部分,提醒自己...去年買的2張(雖然有配股利),還住在套房裡


想長期投資的必須認清事實

國際上如何看待台灣金融業風險

台灣金融業風險的等級是第四級..跟以色列與墨西哥同級

另外.. 台灣銀行業在2000-2001年的呆帳高達12%以上..

以後會不會再發生?..不知道...但從目前的低呆帳率就開始長期投資..

是否要改成..高呆帳率再開始長期投資...

smallsong wrote:
直覺現金為王,等待最後一波加速趕底,到時我才會重壓身家!
要存也是那時才來存,畢竟低點買進,未來配息殖利率才驚人,存個幾年搞不好股價翻倍又可以再賺一次價差!..(恕刪)



說大家都會說, 大家都知道底部買, 那請問底部在哪?

以很多人存的 第一金, 星期五股價 14.85, 2015 EPS 1.55 , 那幾塊錢是底部? 幾塊錢要壓身家?

  • 30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