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_lee8888 wrote:發哥可以賣印度啊!聽說印度實際人口已經超過中國了,再加上孟加拉、巴基斯坦,市場大的很。 小米在印度,用發哥晶片被禁賣只好改用高通的 小米印度暫解禁! 搭載高通晶片可繼續賣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1217/525478/
jack_lee8888 wrote:那是小米好嗎,印度當地用發哥的晶片用的很多,至少現在賣給當地的手機品牌廠就不會被告。 小米在印度被告專利侵權,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在印度同樣被Ericsson告專利侵權的印度廠商有Micromax、Intex、Kingtech、iBall、Lava等廠商,且印度手機品牌的輸面也比較大,連印度的競爭委員會CCI(就是類似我們的公平交易委員會)想要介入,也一起被Ericsson告到Delhi High Court,Delhi High Court判說CCI在專利訴訟期間只能進行調查,但不能下任何最終命令(final order),以免干擾到專利訴訟進行如果在11月23日之前Micromax與Ericsson沒有達成和解,法院就會進入對於這兩造的判決程序,這場戲馬上就要進入高潮了
amd3dnow wrote:現在mtk面臨的不...(恕刪) 展訊來勢兇兇阿不知道 未來會如何 ?看下文章吧10 月下旬的上海,已有初冬的寒意,晚上 12 點多,路上行人漸少,但位於張江高科技園區祖沖之路的展訊全球研發總部──展訊中心 1 號樓,各樓層依然燈火通明,不時可見研發人員在辦公室內匆忙穿梭。一位不願具名的展訊工程師向本刊表示,展訊大部份的研發工程師是早上 10 點之前上班,幾乎都到晚上 10 點之後才下班,甚至通宵達旦,「他們的敬業與忙碌,和 10 幾年前台灣 IC 設計產業蓬勃發展時期,工程師努力投入技術研發的景況,幾乎如出一轍。」唯一不同的是,過去手機在快速成長期時,每家手機晶片商都賺錢,像聯發科甚至享受過毛利率高達 60% 的美好年代;但在邁入高原期後,手機晶片毛利率僅剩約 20%,早已今非昔比;「所以我們現在要比以前投入更多人力與時間……」挾著低毛利搶市打敗聯發科 登上 3G 手機晶片霸主2001 年成立的展訊,早期就靠著一批深蹲馬步的研發團隊,一點一滴累積出來的技術基礎,並在 2012 年先後從高通(Qualcomm)、聯發科等強勁的競爭對手中,一路過關斬將成功搶下宏達電 OneXT、新渴望與三星(Samsung)GALAXY S3 智慧手機訂單。也就在這一年,展訊挾著價格競爭力,與獨有的三卡三待機(可同時放入 3 張 GSM 規格 SIM 卡,並實踐同時待機)技術,硬是改寫過去聯發科在 2G 晶片的版圖,讓聯發科高達 9 成的市佔一路下滑,成為聯發科無可漠視的勁敵。在被紫光集團正式收購前的 2013 年 9 月,展訊已擠下英特爾,成為全球第 3 大手機基頻晶片供應商,再度向外界證明這家 IC 設計公司在手機晶片業界的硬底子能耐。時至今日,展訊也打敗聯發科成為 WCDMA(3G 寬頻分碼多工晶片)市佔超過 6 成的新霸主。展訊市場推廣總監周偉芳指出,現今展訊 3G 晶片的主力市場在海外,目前是印度和南非最大手機晶片供應商,未來也會將印度和南非的成功模式陸續複製到俄羅斯、巴西等市場。但展訊現今的成績,絕對是付出相當心血的結果。在上海浦西延安東路上的一家酒吧裡,另一位來自台灣的中國半導體業高階主管,細說當前兩岸半導體業殘酷的現況。他提及,為在技術上加快趕上聯發科、高通,展訊每年都撥出高達 20 至 25% 的營收,當作研發預算,包括增聘研發工程師、購買設備、開發新產品等花用。現在展訊從台灣挖角過去的工程師,年薪至少 2 至 3 倍起跳,「如果他在聯發科的年薪是 200 萬元,直接乘以 3,就是 600 萬元起跳。」在這種情況下,早已缺乏員工分紅配股誘因的年輕工程師,少有不被挖角的。快速累積研發能量3 倍高薪挖角 砸重金買硬體設備尤其在被紫光收購後,展訊開始在中國及台灣大舉招兵買馬,像在去年 2 月,展訊台灣的代理商鑫澤數碼,就被爆出在位於新竹縣竹北的台元科技園區設立辦公室,大挖聯發科的研發人才。紫光集團收購前,展訊全球員工才 2,000 多人,到了今年,全球員工數已達 4,000 人,不到 2 年快速成長近 1 倍,其中 9 成以上都是研發人員。展訊市場推廣總監周偉芳就說,由於研發設備與人力快速擴充,展訊全球研發總部 1 號樓及隔壁的研發大樓,已無法容納新增加的技術團隊,於是又在隔一條馬路的展想廣場大樓,租下 6 層樓做為研發中心;從這樣的急速擴張,可看出紫光集團對展訊未來布局的積極企圖。展訊不僅大舉徵才,添購硬體設備也是花錢不手軟。當本刊記者實地走訪紫光集團位於北京北航大學的一整棟致真大廈內部實驗室時,清楚見到展訊所屬的研發硬體設備相當完整,包括要價 2,000 多萬元人民幣的手機晶片前期驗證設備;其實展訊被紫光收購前已有投資,只是現在資金更充裕,規模再進一步擴大,買更多設備。這是未來將做為展訊和銳迪科研發人員成長到 2 萬人的基礎,手筆之大,令人咋舌。為持續擴張海外勢力板塊,展訊每個月還耗資高昂費用,調度工程師團隊在國外的各城市跑手機晶片的場測,以確保手機晶片實際商用化的品質,跑場測的距離已經可繞地球兩圈,投資經費可見一斑。緊抓住三星大客戶百人技術團隊伺候 解決大小問題展訊透過在研發上投入龐大的人力、資金,快速厚實技術能量,搭配極具價格競爭力的產品,正迅速擠壓聯發科與高通在 3G 手機晶片的市佔,難怪會成為聯發科和高通在 4G 手機晶片市場最難纏的對手。展訊的技術實力,連台積電企業訊息處處長暨發言人孫又文都誇讚:「展訊與海思(華為子公司)都是 IC 設計產業的後起之秀。」在技術十年磨一劍之下,展訊已成為三星手機晶片最大供應商,也因站在三星這位巨人的肩膀上,短短 3 年內,加速擴大在 2G、3G 手機晶片市場的影響力;甚至,展訊的無線通訊(Connectivity)也獲三星認證,內建於新一代的手機。為牢牢抓緊三星這個大客戶,展訊還在上海展想廣場大廈租用一整層辦公室,多達上百人的技術團隊,專門替三星解決大大小小的技術問題。曾和三星多次交手的展訊內部主管苦笑說,「三星主管碰到技術問題,是一項一項和你 Review(檢視),非常 Tough(強悍)與挑剔,如果技術底子不夠厚,很容易就會丟掉三星的單子。」但在手機市場邁入高原期與中國手機品牌商戮力培養旗下的 IC 設計公司前提下,展訊董事長、執行長暨總裁李力游竟喊出,要在今年做到 15 億美元(約台幣 489 億元)的營收目標。這也讓外界好奇展訊要如何達成?一位在兩岸 IC 設計領域擁有豐厚資歷的主管觀察,展訊定的是天花板的營收目標,但也並非毫無可能。現在 IC 設計公司追求過去的高毛利率已經沒有意義,但如何提高淨利率,將是未來決勝關鍵,且必須花幾年去布局醞釀,才會有成果。這樣的思惟,正是展訊現在的實務作法;他們不惜以較低的毛利搶攻全球市場,台灣的 IC 設計業們,你們準備好要面對展訊的競爭了嗎?(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
2012 年先後從高通(Qualcomm)、聯發科等強勁的競爭對手中,一路過關斬將成功搶下宏達電 OneXT、新渴望與三星(Samsung)GALAXY S3 智慧手機訂單硬底子的應不是技術,而是背後金主(大陸國家隊)的底子硬,砸錢補貼,貼錢賣若不是錢夠多,有可能這樣賠錢賣,大手筆挖角嗎???除半導體,國外很多產業,也是因大陸,以低於成本來賣,公司一間間裁員或關門andy2000a wrote:展訊來勢兇兇阿 不...(恕刪)